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8525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物理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通常较为抽象,需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而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感悟。这样不仅可以确保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还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使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1   基于现实生活的物理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的教学,不仅是对初中相关物理知识的升华,还是对学生具备的物理能力的再提高。初中时期,学生仅仅是简单了解了物理知识,而在高中时期,学生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和学习理论知识,还需具备相应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高中作为学生思维较为活跃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物理教师如果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物理知识,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物理能力的提高。不论是电学、热学,还是力学,其共同的特点是用物理知识对相关的物理现象进行解答。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注重培养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正确认知,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法使学生爱上物理。基于此,物理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与消化相关的物理知识[1]。以风扇为例,风扇属于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工具,它的运作涉及物理学科各方面的知识。从力学的角度分析,风扇竖杆在风扇静止的时候对风扇的拉力与风扇运动的时候相比,哪个状态下的拉力相对较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通过“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理论来解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开展分析。风扇运动的时候,不仅会受到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竖杆对“风扇”的拉力,还会受到空气给予风扇的向上的力,因此,相较于静止时拉力要小。而从电学角度主要是运用能量转换定律分析。物理试题中通常有电压与电阻的计算问题,教师也可用风扇的例子作对比。对于风扇而言,其电阻与电压通常是无法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的,因为电扇消耗的电能不是全部转化为内能,属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于欧姆定律。因此,教学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物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   基于小组合作的物理教学方法
  要使物理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就需科学、合理地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优化小组合作的效果,促使学生合作的学习效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需先了解班级中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情况以及物理成績等,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体差异,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与分工,确保学生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2]。如在教学“电流与电阻”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有的负责实验操作,有的负责实验数据以及现象的记录,有的则负责知识点的总结。通过明确的分工和积极的合作,学生的协作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高中物理的难度较大,想要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得到有效提升,物理教师就需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高中物理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通常会在学生没有思考的状况下,让学生仓促地开展合作讨论。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组合作的效果,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此,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讲解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时,教师需给予学生相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深入思考相关物理知识,从而使小组合作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3   基于实验演示的物理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属于物理教学中极其有效的教学方法。高中时期的教学压力相对较重且时间较为紧张,这就使得教师运用实验教学法通常是不现实的。但是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实验现象与知识,教师可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开展教学,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教学的整体进度,还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物理课堂通常对学生的参与度有着较高要求,尤其是演示课堂,所以物理教师需适当放松课堂纪律,特别是演示中,需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积极主动参与其中[3]。如开展《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教学时,物理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并、串联电路的相关规律,让学生主动学习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以促使学生从理论的角度掌握串、并联电路的方式,并根据电势分析过程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实验方案,让学生预测实验的结果,并把电路表与电压表应用于实验中,以此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与自主探究过程中,充分掌握并、串联电路当中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由此,运用实验演示法,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物理学科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物理教师需充分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以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实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并通过小组合作与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探索物理实验的能力进行锻炼,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怀庆.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2).
  [2]李仲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6).
  [3]王婧.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要求的体现。而“头脑风暴法”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头脑风暴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相互启发,从而实现班级的共同提高;它还可以确保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本篇章主要阐述了把头脑风暴法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 并分析了现今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希望对教育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迎合新高考招生制度,需要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作出重要变革,不仅要善于把握高考数学知识试题的变化方向,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新高考下数学教法的分析,提出了一定的教学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高考;数学教法;策
期刊
【摘 要】初中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入门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物理兴趣的黄金时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物理知识生成的过程,导致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思维固化,对物理知识点的印象不深刻,练习时也无法跳脱思维定势,从而产生了负迁移。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首因效应,尝试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本文结合例子讨论首因效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而物理学科是一门兼具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性学科。基于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抽象思维;教学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一方面,需
期刊
【摘 要】统计与概率在初中教材出现的频率不高,加之大数据分析出来的考查几率和难度不大,因此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师生的重视,通常被教师视为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笔者认为,暂且不谈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就现行人教版教材内容来看,其实有很多内容值得回味和思考,如何提炼其内涵以让统计引起学生的思考,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
期刊
【摘 要】培养高中生立体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而立体几何问题的教学、感知与解决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最佳途径之一。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难度高,学生学习压力大。立体几何的主要内容是距离、垂直、平行及夹角之间的关系。依据定理和概念,分隔立体图形并加以使用,便于更好地解析立体几何问题。本文以立体几何垂直关系为研究案例,基于教学实际与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题日常教学的具体情况,从运用图像法,化抽象为形象;利用假设法,分析问题逻辑;掌握微元法,变复杂为简单;综合解题法,发掘本质规律四个基本点出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题解题技巧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题;图像法;假设法;微元法;综合解题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物理实验题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目的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坐标法作为数形结合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深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重点关注这一方法。本文对坐标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坐标法;解题能力;应用探讨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建立知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对数学核心素养内在关系的剖析,提出了解数学题的科学方法。同时,针对新版教材的变化,对教材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图做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利用教材来更好地培养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还结合波利亚的《怎样解题》与当前教材改革的导向,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对解数学题的启示,并利用高考题加以分析与示范。  【关健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题目分析;解题能力  核心素养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数学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巧用微课构建智慧课堂,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巩固复习方面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智慧课堂  所谓智慧课堂,是指将高科技手段引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合每个人智慧的课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教学,构建智慧课堂,实施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1]。然而,在实际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