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中污染物含量低于国标,食用鸡精很安全

来源 :消费者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10月,欧盟在中国出口的酱油中检测到严重超标的污染物三氯丙醇,因此当时的酱油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部分品牌鸡精的成分表中,亦有显示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料,那么鸡精是否含有三氯丙醇?其含量与酱油相比又会是什么水平呢?食用鸡精还安全吗?
  2017年7月,本刊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8品牌鸡精,测试其污染物三氯丙醇的含量。
  污染物三氯丙醇含量大大低于国标
  三氯丙醇是食品污染物氯丙醇类化合物中最常见的代表物质,三氯丙醇首先是在以酸水解植物蛋白为原料的调味品中发现的。
  酸水解植物蛋白(HV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方便汤汁、酱油、鸡精、香肠、膨化零食等食品的风味料及调味剂。
  HVP通常由大豆粕、玉米蛋白、花生饼等富含蛋白质的原料经过盐酸水解得到,同时在水解过程原料中的脂肪杂质会产生甘油氯化物从而形成污染物三氯丙醇。
  根据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及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动物实验报告,长期大量摄入三氯丙醇会损害肾脏及影响雄性的生殖系统。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中国《食品中污染限量GB2762-2012》对调味品中三氯丙醇的允许限量均为1.0mg/kg。
  测试数据显示,8款鸡精的三氯丙醇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平均含量仅为0.08mg/kg,不足标准的十分一。(如表5)


  JECFA对三氯丙醇暂定的每日最高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微克,即以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人计算,每日最高可摄入三氯丙醇的分量为240微克(0.24mg)。
  如果按照三氯丙醇含量(0.101mg/kg)最高的家乐和太太乐计算,则需要持续每日摄入超过2公斤才会超过JECFA的建议,正常消费者难以达到这个量。
  虽然结果显示,8款鸡精均检出微量三氯丙醇,但平均含量仅为0.08mg/kg,都在国家标准要求(≤1.0mg/kg)的范围内。平均检出量不足标准的十分一。因此,本刊建议大家无需担心鸡精产品中此种污染物的安全性问题。
  鸡精、味精有害?均是谣言!
  由于鸡精中含有大量的味精,而民间一直就有“味精不好”、“味精有害”、“味精吃多了掉头发”等传言,部分消费者也因此时常感到疑虑,甚至对它们敬而远之。
  那真实情况又是什么?鸡精、味精安全吗?到底会不会损害健康?
  味精在生产上通常是由淀粉、砂糖、醋酸、糖蜜等天然物质经过微生物发酵后提纯得到的,与发酵类食品如酸奶、醋和酒等相类似。因此,鸡精和味精并不是化学合成产品。
  实际上,FDA早就将味精归类为“一般公认安全”级别的食品配料,可以直接加入到食品中。
  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对味精进行过长期的慢性毒性、致畸性等动物实验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是极其安全的。
  对于部分人群食用味精后出现一些过敏症状,FDA强调,科学家并没有在临床实验中观察到过敏症状始终在受试人群中出现。这说明,味精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取决于食用量及人体本身的敏感性。
  FDA表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与蛋白质中的谷氨酸钠在化学结构上是无法区分的,人体最终会以相同的方式代谢这两种来源的谷氨酸钠。据估计,成人平均每日会从蛋白质中摄取13g的谷氨酸钠,而从味精摄取的则只有0.55g。
  另外,也有传言说味精在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对此,朱毅解释,“味精致癌的说法,来源于味精在高温条件下,会转化为焦谷氨酸钠,传言说能致癌的是这个物质,不过这个说法并无任何科学依据,而且即使在高温条件下,谷氨酸钠转化为焦谷氨酸钠的量也非常少,因此无须担心这个问题。”
  雖然味精的安全性得到科学界和权威机构的认可,但是仍需要留意摄入量的问题。2017年7月,欧盟食品安全局考虑限制味精的摄入量,每公斤体重30mg,按60kg体重计算,每天1.8g之内,鸡精含有味精所以也在限制之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限制只是提议,是从消费者的健康角度考虑的,而并非它本身的安全性问题。
其他文献
听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妆成有却无”,而这种自然不假面的底妆显然少不了一款好的粉底液。  粉底液是上妆的第一步,也是护肤的最后一步。选对粉底液,不仅能均匀肤色、遮盖毛孔,甚至不用再依赖滤镜就可以拥有无瑕肌肤。  不过粉底液产品千千万,花的真金白银买回来却不一定是等价好物,如何在精打细算的同时,不错过一款好的粉底液?  2017年11月,《消费者报道》收集并分析了约2.5万条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消费者
期刊
月经是女性每个月必经之路,但古时有月经却不一定有卫生巾,那古代的女性“姨妈”来了怎么办?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限的—草木灰、干草、海绵到后来的麻布、棉花、纸……能吸水的都用上了,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卫生巾不断进化,变得越来越轻薄、越来越方便舒适。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市面上这么多卫生巾,各种各样的广告打得眼花缭乱—“以为姨妈没来过”、“瞬吸超薄又透气”……许多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又犯了,到底哪款
期刊
卫生巾作用于女性私密部位,其安全性消费者自然十分关注,其中就包括卫生巾中的甲醛问题。  而卫生巾的口碑与消费者的实际使用体验,对于消费者的选购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7年6月,本刊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8品牌卫生巾,测试甲醛等安全性指标。  不仅如此,本刊还搜集了约7.3万条京东、天猫等各品牌旗舰店的电商评论数据,并遴选了15名女性消费者主观试用8款卫生巾,评出最好用的卫生巾。  测试
期刊
稻、黍、稷、麦、菽,俗称“五谷”。稻,作为五谷之首,是国民生活中重要的主粮之一。  然而,消费者在选购大米时往往陷入了沉思:什么地方产的大米真正“天然无污染”?哪一款大米“好吃会上瘾”?价格各异的大米谁最值得带回家?  2017年10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6款粳米和4款籼米。对比测试其碳水化合物、糊化温度、胶稠度、脂肪酸值、米汤干物质、米饭口感6个营养品质指标以及镉、无机砷2
期刊
环境污染的其中一方面是土地污染,因此,许多厂家便打出了“生态米”、“有机米”、“富硒米”等概念,试图以“无污染”、“更营养”等宣称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有消费者也愿意选择 “看上去品质和质量把控更严”的高价米。毕竟,消费者仅凭肉眼很难分辨出大米的优劣。  你购买的大米真的“无污染”吗?10款大米品质差异几何?  2017年10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产自不同地区的6款粳米及
期刊
由于特有的Lightning接口,iPhone用户一般不能将其他手机品牌的数据线用在自身的苹果设备上。  考虑到用户可能要在多个场景下使用,如家居、办公场所、汽车等,多准备几根数据线往往就成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但话说回来,一根苹果原装数据线并不便宜。  至于电商平台上的九元九充电线,你是否真的放心?要买得放心,除了官方线,我们还有其他靠谱的第三方数据线可以选择吗?  为此,《消费者报道》将主要从线
期刊
日常生活中,消费者食用大米遇到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大米还没吃完,它已经发霉、长虫、不够新鲜了。  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失去了皮壳的保护层,因此对温度、湿度等极其敏感,易发生陈化、霉变、虫害、品质劣变等问题,是粮食中最难保存的粮品之一。  《消费者报道》模拟消费者日常的食用习惯,按一袋5kg大米30天吃完的频率,测试其刚开袋时的新鲜程度和开袋常温放置30天后的保鲜程度。  此外,好的大米会有较佳的口感,
期刊
咸味,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味道,而它主要源自于各种食盐,包括海盐、井盐、岩盐、竹盐等不同种类、不同价格的盐。  《消费者报道》对181名消费者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消费者购买过高档盐或者进口盐。  然而,你买的高档盐和普通盐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品质如何?该如何选择一款合适的盐?  2017年7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10款高档盐和3款普通盐,涵盖了上海、广东、湖南、四川
期刊
电视往往是剁手党们青睐的一类大家电,面对大屏幕、4K超高清、曲面屏等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消费者如何才能做到精明选购呢?  2017年11月,《消费者报道》基于电商平台(京东自营、苏宁自营和天猫旗舰店)上的100482条消费者评价,对市面上热销的32款电视进行了口碑分析,共涵盖索尼、三星、LG、夏普、小米、乐视、长虹、创维、康佳、TCL、东芝、微鲸、酷开、暴风TV、KKTV、海信、飞利浦等17个国内
期刊
相信有过看牙经历的人都会特别在乎自己的牙齿健康。自从经历了补牙、拔牙、治牙龈炎之后,消道长深刻地意识到牙齿护理不能轻视。或许你觉得消道长一天刷两次牙,怎么消道长的牙齿还是会出现问题?其实很大程度是你刷牙没刷干净。如果觉得巴氏刷牙法实操起来太费劲,或许你可以尝试一下现在大家喜爱的电动牙刷。消道长本期将为大家带来13款热门电动牙刷消费者口碑对比。  2017年11月,《消费者报道》通过京东、天猫各品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