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仁化长征红军足迹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曾在仁化境内突破了国民党军精心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摧毁敌军设在仁化境内的碉堡26座,使红军得以进行短暂的休整,为继续北上创造了条件。红军长征在仁化县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近日,记者一行在仁化重走长征路,沿着革命先烈们长征的足迹,去寻找那永恒的记忆……
  83岁老人讲述铜鼓岭阻击战
  铜鼓岭位于厚坑村南面,岭高坡陡,林密草深,岭下沟深陡峭,地势复杂。从岭脚到岭顶,只有一条通道,路窄弯曲,是城口镇通往仁化的要冲隘口。红军主力能在城口镇休整,筹集军饷,集结部队,顺利继续西进,是与铜鼓岭阻击战的胜利分不开的。
  “当时,是江西来的国民党军队先到铜鼓岭的,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还架了两挺机关枪。”在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碑前,83岁的张良胜老人向记者讲述红军阻击国民党军队的故事。
  “那一仗打得惨啊!死了好多人!”据张良胜介绍,1934年11月4日中午,奉命阻击敌从仁化方面增援追兵任务的红一军团二师六团一部遭到敌独立警卫旅第三团彭智芳部袭击。但战斗经验丰富的红军指战员,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恶形势,随机应战,抢占有利地形,痛击敌人。双方激战了两昼一夜,最后红军以阵亡一百多人的惨烈代价,粉碎了敌军增援城口的阴谋,并突破了敌人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为确保红军主力在城口作短暂休整和继续西进创造了条件。
  解放后,为纪念这次战斗,缅怀牺牲的红军烈士,人民政府在铜鼓岭修建了纪念碑,供后人瞻仰。
  街头宿营军民鱼水情深
  城口镇四面群山、峰高谷狭,扼粤湘驿道之咽喉,国民党军将其看作湘南汝城至粤北仁化之间第二道封锁线上的重镇,调兵遣将、苦心经营,可谓固若金汤。
  1934年11月2日,红军二师六团一营营长曾宝棠率领一营指战员夜袭城口镇,俘敌100多人,缴获枪械数百支、子弹一万多发及粮食、煤油等物资,给红军在城口短暂休整创造了条件。
  “占领城口镇后,红军就进行了休整。当时他们在街道上宿营,还在温泉那边清洗伤口。”仁化县党史办工作人员刘耀东向记者介绍说,11月2日起至7日,红军在城口镇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总指挥部设在广州会馆(现在的城口镇中心小学),部队就在城口的街道宿营,当时河边街、正龙街的街巷屋檐下都睡满了红军。红军对民众秋毫无犯,军民关系十分融洽。休整期间,红军积极宣传革命政策,写贴宣传标语。以前,城口、恩村的一些房墙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的宣传口号和标语。现在,城口镇的宣传标语还在,可惜已经残缺不全,而恩村的宣传标语已经看不见了。当时,城口的群众也积极主动地帮助红军烧水做饭,给红军带路,收养护理红军伤病员,红军与当地群众的鱼水情深。
  古镇城口呈一派新姿
  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施,加上扶持革命老区发展建设的政策相继出台,城口这座昔日的秦汉古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口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各级领导都比较关心,也有相关的政策支持。这些年,城口镇变化最大的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边远山区的道路建设尤为突出。”城口镇镇委书记李汉辉向记者介绍说,“十二五”以来,城口镇新城镇建设成效明显,服务功能日臻完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
  “目前,城口镇继续依托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传统古村落、温泉、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是接下来要发展的四个重点。”据李汉辉介绍,这四个重点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悉,城口镇以上寨村为示范点,投入60多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并通过积极争取,使其获得了“广东名村”的称号,为城口镇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名片;在温泉项目开发上,城口镇已经和广东丰泰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计划投资10亿元,第一期建设预计投入5亿元;生态旅游方面,利用恩村黄洞的生态优势,吸引外资成立了仁化县蓝森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开发蓝森农业生态园;在红色旅游方面,主要是打造铜鼓岭至城口段红军长征旅游路线,并打造红军纪念广场和红军街。此外,粤北红军长征纪念馆也将落户城口镇,为该镇的红色底蕴增添浓重的一笔。
  80载春秋已逝,我们永远无法感受到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无法体会战场上的悲壮情谊。但是重走长征路,能让踏在红军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上的我们,领略先辈们为民族解放艰苦卓越、不怕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新时期的人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披荆斩棘,在新的长征路上奋斗终身。
其他文献
南雄市界址镇羊街村是当年红军长征进入广东的第一站,红军在这里驻扎了三天。该村的一位耄耋老人亲眼目睹了当年红军驻扎在这里的情景,红军的感人事迹,他至今仍记忆犹新。近日,记者前往界址镇,聆听了老人讲述的红军故事。  “共产党好,没有棉被盖,就盖皮袄……”这位唱红军歌的耄耋老人就是董书贤,今年86岁。据老人自己介绍,当年红军长征途经村里驻扎时,他还是小孩。老人说,当年驻扎在村里的红军有两三百人,其中一部
期刊
1934年10月26日至11月13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的大部和部分先后经过广东省北部的南雄、仁化和乐昌。1934年11月下旬,红一、红九军团一小部迂回连县(今连州市)。12月,红五军团一部完成后卫任务,进入连县,于1935年1月返宁远、蓝山,上九嶷山。  红军过粤北地区时,当地人民群众给予极大的支持,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红军在粤北宣传革命道理,给粤北人民很深的影响。  
期刊
红军是在1934年旧历十月初一从坪田的黄泥洞到石下的。在石下住了一夜,第二天便由桃竹坑到大王山、张姑岭到了九峰。到九峰下不得不又退回来,经过小垣到宜章那边去了。红军在石下经过四五天时间。红军经过时人很多,凡去过的地方路都是光的。红军很好,纪律性很强。在陈家湾只是挑了陈告才(地主)家几担谷子,所有贫下中农的东西,一点都没有损坏。红军都是穿蓑衣,戴笠帽,吃糙米,睡在青天下。由于开始大家对红军不了解,红
期刊
云浮市云安区福利服务中心位于云安区镇安镇河西村委积鱼塘,是云浮市首个“四位一体”综合性福利服务机构。中心集敬老院、光荣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收养收治和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区级综合性公办社会福利机构。  该中心于2009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占地面积近120亩,建筑面积11600多平方米,设有综合楼、敬老院、光荣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托养中心、办公楼、食堂和职工宿舍等大楼的
期刊
乐昌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北部,粤北边陲,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1934年11月,红军从赣南经广东南雄、仁化到达乐昌的五山、九峰一带,在九峰茶料观音山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红军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的堵截追击,终于在11月13日顺利通过乐昌。红军全部进入宜章,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  红军长征经过乐昌时,遗留有枪支、子弹、手榴弹、刺刀、钢盔以及当年红军用过的箩筐等物件
期刊
每逢春节、中秋节和六一儿童节,云浮市民政局梁道彬局长、陈星辉副局长和欧世芬副调研员等局领导都会带领着云浮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工作人员、部分投注站业主和彩民代表到市福利院进行慰问活动,为入住福利院的老人们和孩子们以及工作人员送去慰问品和节日的问候。  在福利院里,有部分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些老人甚至是卧床不起,所以每次的慰问活动,梁局长他们都会带着福彩队伍逐个房间进行慰问
期刊
仁化县位于粤赣湘三省交界处,罗霄山脉南端,东接江西省崇义、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面紧邻韶关市区,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  红军长征过仁化时,占领了城口重镇,取得了铜鼓岭阻击战的胜利,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粉碎了敌军企图在城口消灭红军的阴谋。红军穿越了仁化县山区,沿途经过现在的长江、城口、红山三个镇的21个村,在仁化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种子,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
期刊
1934年10月26日,红一军团经小和、万隆进入广东省南雄县的乌迳一带,蒋介石急令“剿共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派兵堵截,在红军必经的乌迳、新田、锦陂等地设兵拦截。红一军团要求直属侦察连坚决把乌迳新田之敌消灭。  10月27日拂晓,侦察连按时到达前沿阵地。此时敌人约200人正在新田墟附近的山坡上挖战壕,敌指挥部设在新田墟的炮楼。侦察连抓住战机向敌人发起攻击,整个新田枪声大作,双方展开了激战。敌人被打个
期刊
1934年农历十月初一,红军长征进入我们九峰边境。当时军队番号打“工农红军”,从江西那里过来。  红军部队在生活上是很艰苦的,穿军衣的很少,多数是穿便衣,脚穿草鞋,吃的是糙米。他们到九峰后,到每家每户楼上看,发现那家谷多的就要一些,谷少的就一粒不动。农民地里种的菜不摘一棵,就是摘了也把钱放在菜地里留下给主人;吃了农民的东西也留下钱,纪律非常严明。  红军到我们这里后,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写有很多标语
期刊
仁化,是一块浸染着无数英雄烈士鲜血的红色热土。革命战争期间,仁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支援了大量钱粮和物资。数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12000多人英勇献身,仁化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光荣的革命斗争中,仁化的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罗荣桓、聂荣臻、阮啸仙、谭甫仁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红军长征期间,曾经过仁化,向北挺进。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