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现状研究

来源 :中国卒中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因及诊疗现状.方法 通过检索北京市出院病案首页,连续纳入2018年1-12月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儿童患者,收集并分析患儿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卒中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入院后并发症、急性期治疗及出院时二级预防措施、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172例缺血性卒中患儿,男性103例(59.88%),女性69例(40.12%).中位发病年龄为9.0(6.0~11.2)岁,7~10岁和>10岁患儿比例较高,分别为34.30%和31.40%.最常见症状为偏瘫(160例,93.02%),其次为构音障碍(43例,25.00%),全脑症状包括意识水平下降和头痛,另外,29例(16.86%)患儿有癫痫发作.159例(92.44%)患儿至少发现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变为主要病因(133例,77.33%),其中最常见的为烟雾病(118例,68.60%);14例(8.14%)患儿有心脏疾病;13例(7.56%)患者未找到明确病因.急性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者30例(17.44%),抗凝治疗者9例(5.23%);出院时二级预防措施中仅11例(6.40%)接受抗血小板治疗,2例(1.16%)接受抗凝治疗.结论 该组儿童缺血性卒中病例发病高峰是学龄期,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烟雾病是主要病因.缺血性卒中患儿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抗血栓治疗均明显不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与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 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分将患者分为抑郁状态组和非抑郁状态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采用研究人员问询和受试者主观自评方式评估,按睡眠时长分为<7 h、7~<8 h、8~<9 h、9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 sinus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CSDAVF)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DSA检查确诊为自发性CSDAVF并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连续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静脉入路或动脉入路进行动静脉瘘栓塞术,根据情况采用单纯Onyx胶或联合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即刻及1年复查DSA,比较经静脉入路和经动脉入路患者的栓塞程度,根据术后
期刊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对卒中住院患者认知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1日-4月30日COVID-19疫情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9年1月1日-4月30日同科室住院的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oCA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随访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