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市里的猪肉价格差别很大:按照种类,黑山猪高于大白猪;按照饲养方式,散养猪高于圈养猪;按照肉的质地,瘦肉高于肥肉;按照肉的部位,里脊肉高于五花肉。如果什么都相同,但价格仍有高低之分,售货员会指着价格较低的告诉我们:这是冷冻肉,而价格较高的则是排酸肉,介于中间的是冷鲜肉。冷冻、排酸和冷鲜有什么区别?这一切,要从猪被屠宰以后说起。猪停止了呼吸和心跳,但是它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却依然发生着激烈的化学变化。具体来说,有如下4个阶段。
一、处于柔软阶段的热鲜肉
表现:肌肉松弛,关节无力。原因:心脏停止跳动以后,脑细胞由于缺氧最快“停工”,导致身体瘫软下来,体内仅剩的一点能量维系着细胞的新陈代谢。口感:肉质最新鲜,营养物质也保持得最好。特点:此时营养价值最高,但因温度接近动物的正常体温(37℃左右),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容易变质。我们在超市里基本上买不到热鲜肉。
二、僵直阶段,一般为屠宰后8小时左右
表现:肌肉失去弹性而呈紧缩状态,关节不能活动,四肢僵直。原因:除了神经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会在无氧条件下继续存活好几天,也是动物体内各种复杂化学反应的开始,比如,肌肉中储存的糖原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肌肉中的肌凝蛋白凝固导致肌纤维变硬等。口感:这个时候的肉是僵直的,含水量低,乳酸会使其口感呈酸味。特点:此时的肉不宜加工和出售。
三、冷鲜肉阶段,为僵直3天以后
表现:肉质恢复柔软、多汁,含水量高。原因:为了自身新陈代谢的需要,动物体内含有多种酶,比如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分解多糖的溶酶体酶,分解糖原的糖原酵解酶等等。这些酶推动着细胞内发生巨大的化学变化,蛋白质得到水解而使得肉质变嫩,结缔组织变得松散,关节不再僵硬,乳酸也被逐步分解。口感:肉的质地恢复柔软,保水性强,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特点:动物被宰杀自然冷却以后,放入0℃以下的冷库,肉中心的温度降低到0℃~4℃,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但是肉本身不会产生冰晶。由于这个过程排出了乳酸以及一些代谢废物,所以被商家冠以“排酸肉”,是我们在超市可以购买到的肉质处于最佳阶段的猪肉。
四、自溶和腐败阶段
表现:即使处于0℃~4℃,排酸肉中的微生物依然在缓慢繁殖中,超过48小时,肉就开始变质。肉质黏且软,失去弹性,后期可能会出现臭味,颜色看上去暗淡,呈黑红色。原因:微生物繁殖。特点:不宜食用。
此外,另有一种肉的保质期可以更长,那就是冷冻肉。冷冻肉是宰杀完毕以后,将肉放置低于-23℃的冷库中迅速降温,将肉中心的温度降到-15℃以下。此时,肉中的微生物繁殖力急剧下降。这种肉保质期长,温度控制也不如冷鲜肉那么精细,水分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都会有所损失。所以超市里打折销售的往往都是存放时间较长,又没有变质的冷冻肉。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买的肉较多,来不及吃完,也会放到冰箱冷冻。但是,这种方法极为不妥。因为冷冻固然可以延长保质期,但是厂家制作的冷冻肉是在-23℃的环境下将其迅速降温,产生的冰晶比较小,对细胞的损伤也相对小一些。而家庭用冰箱的冷冻温度为-18℃,产生的冰晶大,非常容易刺破细胞,使得营养物质流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买肉呢?
1.从营养成分来讲,由高到低为: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
2.从概念上来讲,冷鲜肉等同于排酸肉;
3.冷鲜肉宜现吃现买,不要把冷鲜肉变成冷冻肉;
4.冷冻肉营养损失较大。
一、处于柔软阶段的热鲜肉
表现:肌肉松弛,关节无力。原因:心脏停止跳动以后,脑细胞由于缺氧最快“停工”,导致身体瘫软下来,体内仅剩的一点能量维系着细胞的新陈代谢。口感:肉质最新鲜,营养物质也保持得最好。特点:此时营养价值最高,但因温度接近动物的正常体温(37℃左右),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容易变质。我们在超市里基本上买不到热鲜肉。
二、僵直阶段,一般为屠宰后8小时左右
表现:肌肉失去弹性而呈紧缩状态,关节不能活动,四肢僵直。原因:除了神经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会在无氧条件下继续存活好几天,也是动物体内各种复杂化学反应的开始,比如,肌肉中储存的糖原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肌肉中的肌凝蛋白凝固导致肌纤维变硬等。口感:这个时候的肉是僵直的,含水量低,乳酸会使其口感呈酸味。特点:此时的肉不宜加工和出售。
三、冷鲜肉阶段,为僵直3天以后
表现:肉质恢复柔软、多汁,含水量高。原因:为了自身新陈代谢的需要,动物体内含有多种酶,比如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分解多糖的溶酶体酶,分解糖原的糖原酵解酶等等。这些酶推动着细胞内发生巨大的化学变化,蛋白质得到水解而使得肉质变嫩,结缔组织变得松散,关节不再僵硬,乳酸也被逐步分解。口感:肉的质地恢复柔软,保水性强,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特点:动物被宰杀自然冷却以后,放入0℃以下的冷库,肉中心的温度降低到0℃~4℃,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但是肉本身不会产生冰晶。由于这个过程排出了乳酸以及一些代谢废物,所以被商家冠以“排酸肉”,是我们在超市可以购买到的肉质处于最佳阶段的猪肉。
四、自溶和腐败阶段
表现:即使处于0℃~4℃,排酸肉中的微生物依然在缓慢繁殖中,超过48小时,肉就开始变质。肉质黏且软,失去弹性,后期可能会出现臭味,颜色看上去暗淡,呈黑红色。原因:微生物繁殖。特点:不宜食用。
此外,另有一种肉的保质期可以更长,那就是冷冻肉。冷冻肉是宰杀完毕以后,将肉放置低于-23℃的冷库中迅速降温,将肉中心的温度降到-15℃以下。此时,肉中的微生物繁殖力急剧下降。这种肉保质期长,温度控制也不如冷鲜肉那么精细,水分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都会有所损失。所以超市里打折销售的往往都是存放时间较长,又没有变质的冷冻肉。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买的肉较多,来不及吃完,也会放到冰箱冷冻。但是,这种方法极为不妥。因为冷冻固然可以延长保质期,但是厂家制作的冷冻肉是在-23℃的环境下将其迅速降温,产生的冰晶比较小,对细胞的损伤也相对小一些。而家庭用冰箱的冷冻温度为-18℃,产生的冰晶大,非常容易刺破细胞,使得营养物质流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买肉呢?
1.从营养成分来讲,由高到低为: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
2.从概念上来讲,冷鲜肉等同于排酸肉;
3.冷鲜肉宜现吃现买,不要把冷鲜肉变成冷冻肉;
4.冷冻肉营养损失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