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hao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以“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而“卓越计划”本身则以“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本文对“卓越计划”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进行系统总结,这对深入了解和继续推进“卓越计划”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60-01
  一、适应“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合理定位学校办学角色
  “卓越计划”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试点高校走出以往“以培养高级工程人才为目标”的误区。各层次试点高校纷纷完成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角色转型。如:211类院校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道德养成为根本,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强调“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和研发型高级工程人才;省属院校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行业的科研、生产、管理为核心,以行业的具体课题、任务与工作环境为背景,以专业技术为主线,着力为工程实践领域培养服务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则是立足于本校办学层次,立足于区域经济对工程人才的需求,立足于本校工程教育的独特优势,立足于经济社会对工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变化的需求,强调顺利完成工程人才的基础知识教育和一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面向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工程能力
  “卓越计划”破除工程科学教育的传统模式,基于“能力本位”,面向工程实际问题,将培养的重点转向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此,“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也系统实施相应举措:
  1.在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制定阶段,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对学生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提出明确要求与实施方案;2.在课堂教学环节,聘请企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以工程实践经验传授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参与“卓越计划”前沿知识教材编写,以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紧扣前沿工程实际;3.在师资队伍构建环节,提出“双导师型”师资构建理念,即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4.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基于项目”的方式,创造解决工程项目问题的模拟环境,使学生在实践流程中习得完成具体实践项目的工程能力;5.在企业实习环节,创造面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真实环境,使学生走进企业一线,直面工业生产中的现实问题。以企业对员工入职培训方案为模板,培养“理论致力于实践、创新服务于生产”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就业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拥有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在工程教育领域是一个常提常新的问题,很多学者、高校都提出“产学研合作”、“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但是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校在校企合作环节缺乏主动性,相应企业缺乏积极性。这是由于学校更注重科研与教学,企业更看重经济利益,校企合作往往成为一种“口号”,实践的执行程度参差不齐。
  “卓越计划”为了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落实,将政府作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桥梁。
  首先,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法规,为学校提供资金与制度保障,为参与企业提供政策优惠与激励保障机制,宏观上提高参与计划校企的主动性;
  其次,学校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与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模式;二是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推进校企基地建设;三是参与“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企业培养方案制定,包括企业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考核方式等;
  最后,企业放眼长远利益,主动打破校企间壁垒,积极与高校开展多层次的合作,逐步建立起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深度的合作机制。
  四、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不但是信息时代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优渥筹码,是国家队新一代工程卓越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是“卓越计划”的基本培养目标之一。以往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下,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低下,使得相应人才培养质量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质疑。针对这一问题,“卓越计划”明确提出,要以“提升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在具体实施环节,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改进。
  校内学习阶段,除“通识教育、专业知识学习、校内实验等环节”外,增设并落实课外实践活动。例如,试点高校激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各层次创新项目、教师课题或者其他研究性课题等,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内环境。同时,研究性教学与“双导师型”师资为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提供了训练模板与技能舞台。
  在校外实习阶段,安排学生进入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地感受工业生产的创新需求,以行业发展的最原始、广泛的竞争需求和具体技术需求为研究和学习的基本驱动力,开展相应实践活动,在真正的工程环境中“真刀真枪”地与企业创新步伐对接,在帮助企业攻克工程技术难题和优化工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把握行业技术动向和实践前沿,为企业创新项目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20)(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
  [2]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20)(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
  [3]于黎明,殷传涛,陈辉等.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与国际化办学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2).
  [4]李正,李菊琪.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分析[J].高教探索,2005(02).
其他文献
本文对'热工‘三率’统计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与特点作了介绍,并对软件的设计方法,实现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述。
本文作者通过工程实例,对住宅建筑在保温节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
为探索中国野生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抗寒相关基因的抗寒作用机理,以中国野生山葡萄抗寒基因cDNA文库筛选的VaERD15基因(V.amurensis early responsive to dehydration 15)cDN
在束穆斯堡尔研究利用重离子束引起的库仑激发,主要长处是可以研究入后的动力学效应,得到传统固体物理元法得到的微结构信息,本文计算各种碰撞参量,合适的束流能量,库仑激发截面及
以山杨木材试件为研究对象,研究在健康状态和腐朽状态下木材电阻和含水率的关系、木材腐朽前后绝干质量、含水率、电阻的变化及关系。结果表明,腐朽木材电阻受含水率的影响规
采用高分辨率航空数码影像,结合色彩特征估测郁闭度。首先利用阴影的光学特性,在I、H、S空间对阴影区域亮度、饱和度和色调值进行匹配补偿,去除阴影。然后利用I1I2I3空间I2I3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我校正在探索、实施的教学改革,该教学模式强调:以课案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点拔为主导。课案编写,是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而问题设计,则是该课案编写的重点和难点。现阶段在课案编写中的问题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若要设计出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还有待改进。下面先谈谈课案编写中问题设计的应该遵行的原则。  一、课案中探究问题的设计原则  1
以‘库尔勒香梨’(PyrussinkiangensisCV.KorlaFragrant)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库尔勒香梨’试管苗完整植株、田间植株新梢顶部未展开叶片与嫩茎、田间植株新梢叶片3种材料N、P、K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学科在能力方面的教学要求之一。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考虑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  课标规定,在低年级段,要求“着重培养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比较和分类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较低的层次,所以低年级培养思维能力从培养比较和分类能力开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