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情”进行到底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条是:德育教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并力求做到生动形象。如果离开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讲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取得明显效果。“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字一句皆关情。”在教学中只有把作者爱恨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将作者丰富的感情体现出来,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才能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高尚情操。
  一.钻研教材体会“情”
  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精选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佳作,既是他们对生活实践的深刻体验,也是体现他们爱恨感情的佳作,因此,我们需认真钻研教材,细细体味,寻找感情线索,把握感情基调。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战友,是举世公认的导师。《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手稿还是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当马克思过世时,可以想见恩格斯是多么悲痛。悼词的开头就表现了作者的痛惜与赞颂之情。在介绍马克思生前革命活动时字里行间洋溢着爱戴和崇敬之情。对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深远影响的论述,又饱含了赞颂与敬仰的深情。可以说抒情因素贯穿全文。这是一篇讲言辞,通过探究,使同学们懂得写文章做演说,不仅要有典型的事例,深刻的哲理,而且还要有真实的浓烈的感情。
  有的文章从内容上看是家庭琐事,再小不过了,但从感情方面分析,确实是于平淡之中露真情。如《项脊轩志》结尾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表面看,这种树之事属日常小事,但仔细品读,字里行间却融进了归有光的一颗拳拳之心,寄托了他对亡妻的缅怀和眷念。虽说得平淡,却显得凄凉,令人掉泪,使人心酸。激起读者感情波澜,从而引起读者感情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小事真情,指导学生,既能陶冶思想感情,也能提高写作水平。
  二.朗读文本读出“情”
  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挖掘作者思想感情呢?我们觉得读是最好的办法。对文本不仅要流畅地读清句读,读准字音,更重要的是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有的文章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要读得慷慨激昂;有的文章如《沁园春•长沙》要读得雄伟豪迈;有的作品如《春夜喜雨》读的欢快喜悦。总之,要抓住文本的不同特色,把握住作品感情基调,才能使学生得到教育受到鼓舞。
  三.解词析句抓住“情”
  不少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火花,最能表达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心情,我们教师要在学案中设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些词句,分析它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用意。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深思。如《祝福》的最后一句:“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从字面看“蹒跚”是描绘天地圣众走路不稳的醉态,“幸福”是说通过祝福活动生灵们使人们幸运、生活美满,但透过字面看,这两个词实际上是写天地圣众的丑态,揭露地上大摆人肉宴席的黑暗现实,从感情色彩看,不但憎恶天上的神,而且憎恶天上的鬼,表现了“我”憎恨当时社会的感情。
  对于句子也应从“情”上分析。如《幼学记事》中有这样一句:“我真想掉头归去,回到我的家,回到我或当或押或卖的‘自由’的生活中去。”此句显然不是为了说明家中贫困生活比辅仁大学的教室里听课更有趣,而是在于表达被迫辍学无钱读书的辛酸。这真是字字有意,句句关情。
  四.分析意境露出“情”
  所谓“意境”就是指作品所表现的客观画面与作者的主观的思想感情。如:《长江三峡》作者在“母亲河流”长江上第一次为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第一次为我们展示了三峡美景:瞿塘峡雄奇得像一道闸门;巫峡秀美得像一条画廊;西陵峡,险恶得像鬼门关。作者寓情于景,把五彩缤纷的自然美景与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融合在一起,催人奋进。如此雄奇险秀的美景怎不令人神往?同学们欣赏了这篇佳作后,好像随着作者的激情游踪心驰神往,置身于长江三峡之中,听到了滚滚的涛声,看到了迤逦的风光,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雄浑的力量。“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激流险滩中开拓前进”的哲理也在启迪同学们去面对未来。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感人的情留给我们长久的回味,我们应有将情理交融的原则贯穿于语文学习始终。育人之妙,存乎一心,当自己对教材之情深刻感受和育人的崇高职责紧密相碰时,课堂上就会闪烁智慧的火花,产生能量,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在“情”的感染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作者通联:032700山西省和顺一中)
  
其他文献
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犹如这场教学改革的前沿指挥所,指挥者的战略方针和作
期刊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而在处理这些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又难免以异样的态度来教育他们,甚至是严厉的批评或威胁。这种教育行为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学生造成表面压力,让他们强制改变自己,然而过不了多久,这些学生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来,给老师造成教育的疲惫感,甚至认为这种孩子已无药可救,感到恢心,而放弃继续教育。  其实我们静下来仔细想想,不是这些学生不能教育好,而是这些“问题”学
期刊
最近两周以来,我一共听了本校一、二年级的六节数学课,二节语文课,从中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会使用儿童语言,并且在低年级教师中,不少教师都是第一次教低年级,语言空洞且枯燥。当然,从我校今年对教师的安排来看,这种问题的出现也很现实,但也没有办法。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努力,并想办法克服语言上的困难。小学不同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年龄特点,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就应该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教
期刊
班主任身价的高低,威信的有无,对能否做好班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必须施予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正面影响力量。班主任建立权威,抬升身价,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正生先正己   班主任对工作有责任感,修养上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说假话,不做假事,维护学生的正当利益,正直善良,服从学校管理,尊重家长,积极向上,度量宽宏,文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实质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而要创设这种教学情境,我认为需要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确立“一个中心”,促使学生自我发动学习的动机  “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主体。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
期刊
幼儿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老师具有可依赖可亲近的形象,孩子们就会积极主动,乐意接受老师的影响。否则,孩子们将表现出冷漠和畏惧等情绪色彩,与老师成为互不关联的个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幼教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下面就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关心和爱护学生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和照顾。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培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小学生
期刊
小学语文课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精读课文,就能优化阅读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我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谈我的三点看法。  一.重视学生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期刊
下面是一道关于摩擦力的选择题:  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是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等于摩擦力  C.推力大于摩擦力   D.无法确定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是B。但初接触这类有关静摩擦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选项是A。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使
期刊
第一次听说“生本”,是在校长学习归来后,之后,学校又组织学习了有关“生本”的一些理论,才对“生本”有了大概的了解。“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我觉得“生本”才是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于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也逐步运用“生本”教学,其中收获较大。  首先,我在我们班实行了小组自我管理制度。制度包括具体的加分项目和扣分项目,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