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ER2靶点抗体偶联药物大鼠单次给药毒性研究

来源 :中国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开展注射用重组抗HER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偶联美登素Ⅰ(HS630)和细胞毒素美登素Ⅰ(DM1)的大鼠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9组,包括空白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对照药(60 mg·kg-1,Kadcyla)组,HS630低(6 mg·kg-1)、中(20 mg·kg-1)、高(60 mg·kg-1)剂量组和DM1低(0. 10 mg·kg-1)、中(0. 20 mg·kg-1)、高(0. 40 mg·kg-1)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1次。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活动、外观被毛、粪便等临床症状,每周2~3次称动物体重和摄食量,分别在给药后第2天和第21天解剖动物进行大体观察、称主要脏器质量、HE染色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给予HS630后出现一定程度的毒性反应,60 mg·kg-1剂量导致1/20只大鼠死亡。大鼠对HS630最大耐受量为20 mg·kg-1,相当于DM1给药量0. 34 mg·kg-1。给予高剂量60 mg·kg-1的HS630会引起大鼠体重下降,摄食减少;肝、肾、脾、肺质量增加,睾丸、附睾质量减少;肝、脾、肺(含支气管)、胸腺、胰腺、肾、肠系膜淋巴结、肠、精囊腺、前列腺、睾丸、附睾、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眼球、舌、胸骨(骨髓)、骨、皮肤、注射部位出现病理学改变。这些毒性表现与对照药Kadcyla组相似。大鼠给予中剂量20 mg·kg-1的HS630,临床症状未见异常,对体重和摄食量无影响,肾和肺质量增加,肝、脾、胸腺、胰腺、肺(含支气管)、肾、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肾上腺、垂体、皮肤出现病理学改变。大鼠在给予DM1后出现强烈的毒性反应,0. 40 mg·kg-1剂量导致2/20只大鼠死亡,大鼠对DM1最大耐受量为0. 20 mg·kg-1。给予高剂量0. 40 mg·kg-1的DM1会引起大鼠体重下降,摄食减少;肝、脾、肾上腺质量增加,胸腺质量减少。肝、脾、胸腺、肾、肠系膜淋巴结、十二指肠、空肠、直肠、精囊腺、肾上腺、垂体、眼球、舌、胸骨(骨髓)、骨、皮肤出现病理学改变。结论大鼠尾静脉分别单次给予HS630和DM1两种受试物,从耐受性、毒性症状、脏器质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抗体偶联药物HS630的毒性表现与对照药Kadcyla相同;当给予HS630与DM1相近剂量时,HS630比小分子DM1有更好的体内耐受性和更宽的临床用药安全窗。
其他文献
在科学研究中,与西方科研范式不同,东方科研范式认为,整个世界甚至宇宙存在着一个终极真理或者终极属性“道”,研究的起点在于“道”,研究的终极目的就在于悟“道”。“天人合一”则是以“道”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观下的方法论,是悟“道”的方法。东方有机整体观下的“天人合一”可为西方研究范式从量化研究到质性研究的方法论跨越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论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进一步探究“天人合一”的内涵,并提出“天人合一”的
学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创设"乘‘机’而入大气层"的情境,从乘机起飞、乘机巡航、乘机注意事项及乘机返航的过程进行情境探究,探索电影资源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的新案例,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中国佛教进入隋唐时期形成各大宗派,掀起佛教中国化的高潮。"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即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客观条件,而其中首要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石峻、方立天:《论隋唐佛教宗派的形成》)此外,雕版印刷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即隋唐以前因佛教文本数量缺少和分布不均而呈现点状发展的学派特征,雕版印刷迅速提高佛教文本的生产效率,导致其数量和种类在短期内大量增加,雕版印刷的保存功能
期刊
学位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位于隋唐长安城遗址东北部,位置十分重要。2021年对遗址整体向西发掘10米,清理了隋唐长安城东郭夹城墙所在区域。该段夹城墙是兴庆宫通往大明宫的夹城墙仅存的一段,为唐玄宗开元年间修筑。本文即是对2021年度发掘工作主要收获的简报。
据《旧唐书》,开元二十三年(735),泗州迁治于临淮县,学界普遍认为,自那时起,唐宋时期的泗州城均处于汴运河的入淮口处。但笔者结合相关史料和唐代诗文考证后认为,735年后,唐代泗州城位于泗水入淮口,只是进入五代,才迁到了隋唐运河入淮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