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及其魅力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俗小说《西游记》中的经典人物孙悟空个性自由、有勇有谋,是一个坚韧不拔的行者,同时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如冲动易怒等,孙悟空这一人物也蕴含着儒释道三教的思想。虽然孙悟空经历修行最终回归秩序之中,但是这一形象仍然具有反封建意义,现在许多文艺作品对孙悟空形象进行再创作,体现这一形象超越时代局限的人性美。
  关键词:通俗小说;人物;《西游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2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中的佳作,它是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加以虚构和幻想写成的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首要表达的主题和传播的载体都是人。”[1]虽然是写神仙鬼怪的故事,但是这些角色往往有人的特点,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有人性美,也有人性的弱点,充满了人情味,小说借着神仙鬼怪的皮囊,讲的都是人的故事。孙悟空是《西游记》最主要的角色,串联起全文,寄寓了作者的思想和态度,是构成读者审美体验的重要部分,这一形象鲜活立体,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热爱,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值得分析与探讨。
  1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1.1 天生性情
  孙悟空是花果山仙石孕育的石猴,他的出身就充满了玄幻色彩,不是血肉之躯,而是石头所生,也暗示他顽性难改。他在花果山的生活是“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2],野性十足,天真自然,是动物性的表现。拜须菩提为师,在其座下听讲时也是抓耳挠腮,十足的猴子形象。他的本性就是野的,是自由的,是桀骜不驯的,他刚出世便“目运金光,射冲斗府”,注定天资不凡,又从须菩提祖师处学到了神通,东海取得如意金箍棒,有了闯幽冥,生死簿除名的本事,于是愈发心高气傲,争强好胜,虽然被天庭招安,但是“心何足”“意未宁”,不肯低头,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本质上,这时候的他并不能融入天庭,还是按照占山为王的原始逻辑,想要凭借纯粹的武力称霸。虽然他的反抗是以失败告终,但是仍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他选择了“以对抗命运的形式来确定人生的价值和尊严”[3],而他的反抗并非出于崇高的理由,是天性使然。
  1.2 西行路上对性情的磨砺
  他在五指山下被压了五百年,挫去了锐气。当观音让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时,他一口答应,但这时的他个性还没有发生质的改变,答应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只是他出山的权宜之计,后来才逐渐把取经当作理想和事业。刚到唐僧身边,因为打死了六个山贼被教训,就赌气要走,但是听了龍王的劝,还是回到唐僧身边一路相护,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并让孙悟空戴上,孙悟空从此受到了紧箍咒的约束。为救唐僧,他假扮小妖去骗压龙洞老妖怪的幌金绳,不得不向妖怪下跪磕头,“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虽然内心想的是“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但是不像从前肆意妄为,而是为了达成目的忍下屈辱,学会了能屈能伸。
  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了无数的妖魔鬼怪,孙悟空在对付妖魔鬼怪的过程中表现出智勇双全,坚忍不拔的性格特点。西行路上遇到的许多十分难缠的妖怪,孙悟空在实际处理困难的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计谋,灵活变通,也能放下身段向人求助,而不是只用武力解决问题。譬如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打败,就去南海求观音降服红孩儿,学会以智取胜。
  孙悟空的性格改变也象征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西行取经也是人生修行的一种象征,齐天大圣自然是威风凛凛,但是过刚者易折,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人的性格总要经历改变,学会变通,“一时的任诞固然风流,却不能传之百世”[4]。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磨砺自身,与外界达成和谐的状态,才能让身心的节律与环境达成和合的状态[5]。
  2 时代背景与小说人物的联系
  2.1 文化背景
  “教育是国之根本,学生是国家未来之栋梁。”[6]封建时代的文化主流以科举考试为主导,文化教育围绕科举考察的内容展开,明朝科举考察的八股文“在内容上一刀切,限制了考生的思辨发挥,在形式上过于刻板且弱化其他文体的考核”[7]。八股文对于“四书五经”的学习有积极作用,能在判卷时减少主观因素,但是长期来看有许多负面影响,“读书人只研读《四书》,其他概不涉猎,思想困于其中直至僵化”[8],八股取士导致学子们“应试能力强而思辨能力弱”[9],有思想却与主流不合的人难以有出头之日。然而,总有“不能被科举制度所牢笼”[10]的读书人,他们的政治抱负难以被实现,目光转而投向别处。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封建时期属于与主流背道而驰的文学形式,小说内容通俗,形式自由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不得志的读书人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好去处。《西游记》中不乏对现实世界的影射和反思,孙悟空有本领却得不到天庭的重用,一怒之下打上天庭,正是借这石猴的所作所为来表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而孙悟空遭到镇压,通过随唐僧西天取经的方式获得神位,既是修炼自身,成就大业的象征,也表明了作者对个性与社会矛盾冲突的看法,认为有才之士仍然要融入社会大环境之中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有所作为。
  2.2 三教的影响
  三教即儒释道,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流派中影响最深远的三家。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紧密结合,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大地上的政治正统思想,在封建社会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读书人接受的教育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在艺术创作中也必然会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是中国本土的传统宗教,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民间一直都有深厚的信仰基础。佛教从印度传入,一直在进行本土化探索,“不断与原有的中原文化相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地佛教”[11]。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繁盛,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信众广阔,影响深远,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曾停止,儒释道三教随着人口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发展着,适应时代的变化。三教都有修养内心的思想,存心养性、修心炼性、明心见性,融汇到明清心学之中,是为人处世的哲理,也是孙悟空这只“心猿”所走的路。   《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取的是佛经,佛教是贯穿取经之路的大背景,《西游记》中的三界、十八层地狱等概念也来自佛教。孙悟空本领高强,大闹天宫之后还是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西行路上也一直受到唐僧的约束,观音菩萨的引导和帮助,也说明作者对佛法的认可。而孙悟空在花果山组织群猴时讲的是仁义礼智信,也就是“五常”,是儒家所提倡的为人道德标准,唐僧奉皇帝的旨意西天取经,是忠君之举,師徒四人一路上帮助他人降妖除魔,也是儒家仁义精神的体现,包含了儒家思想。《西游记》中关于道教的部分多数体现在回目名和诗文中,文中引用了许多道士的诗作,而“心猿”“元神”等词也是道教用语,孙悟空的本领是从道教神仙须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他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所以被投入炼丹炉,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
  3 孙悟空超越时代的魅力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角色,贯穿作品始终,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表达的主题是虚实相生的,虚构之处有一定的象征含义,人虽然具有智慧,具有社会性,但是毕竟还是动物的一种,生来具有动物性,孙悟空是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似人而非人,他具有人性和七情六欲,但是身处花果山,与野兽为伍,没有外在的社会条件约束他的本性。花果山的孙悟空就是拾起了“被人类文明故意遗忘在角落”[12]的动物性的人,他的行为释放了被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天性,这也是人们认为他痛快洒脱的原因。
  孙悟空作为一个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经典形象,在动画类作品中多次被再创造。通过“浅层视觉表征与深层知觉镜像理论的运用”[13],让广泛大众具体地理解了孙悟空这一形象。早期的动画电影如《大闹天宫》《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形象更多地表现了孙悟空聪明活泼,率性而为的特点,是许多小朋友喜爱的美猴王形象,剧情上基本贴合原著,改动较少。随着时代的变化,文艺创作的关注点发生改变,孙悟空形象再创作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时代的创作者抓住孙悟空身上核心的抽象精神,以更为大胆的二次创作表现孙悟空的精神,“展现了互联网新媒体语言独特的关联性特征”[14]。2015年的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孙悟空形象,他没有了高强的本领,却有了更为丰富的情感,他在护送江流儿的过程中找回了自己,以“人”的形象归来。二次元文化在年轻人当中盛行,“在社交媒体的发酵和高效传播中显现出强大的影响力”[15]。这部作品抓住了孙悟空修心炼性的过程特点,结合当下年轻人对自我和人性的迷茫与探索,切中要点,通过优秀的制作和对受众心理的精准把握,成功塑造了一个当代的孙悟空形象。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像传播的优势相结合,成就了双赢局面[16]。
  虽然过去了数百年,但是孙悟空这一形象的魅力仍然让今天的人们不停地回溯和重新挖掘,而且常看常新,总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处于封建时代的作者创作了《西游记》是出于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社会与人性的反思,作者塑造的孙悟空闯阴曹,闹天宫,具有不容于时的反叛精神,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而孙悟空从魔修炼成神,也是象征了一个人的成长之路,约束其原始的动物性,逐渐适应社会,将个性融合进大众之中。“我们应该感谢上帝赐予我们灵魂,也应该感激心中兽性的本能,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延续,并无限地接近神性”[17],尤其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也面临着内心的浮躁、空虚和迷茫。回归自我本心是大众的内心需求,“心猿归正”对人们的启示一直存续。
  4 结语
  孙悟空最初是魔,而后修炼成神,他是一个完全虚构的形象,却因为身上充满了人性美而无比鲜活动人。他是兽性、人性和神性的统一,本性自由、桀骜不驯,有时会鲁莽冲动,也有凡人的弱点,西行的经历可见他有勇有谋、坚忍不拔。《西游记》的世界里杂糅了种种宗教概念,形成一个多线并行,复杂又和谐的宇宙,孙悟空的形象将这些思想串联起来,体现了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思考,从最根本的人性出发,使得孙悟空这个角色有着超越时代的魅力,至今仍然给予我们人性美的审美体验和人生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鞠凌莉.融媒体时代公益微纪录片与情感营造——以《三十三》为例分析[J].汉字文化,2020(12):189-190.
  [2] 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1219.
  [3] 王贺明.论沈从文爱情小说中的荒诞感[J].戏剧之家,2019(26):222,224.
  [4] 许建邦.《世说新语》中名士风流与家庭教育的矛盾[J].汉字文化,2019(14):131-132.
  [5] 徐紫薇,薛芳芳.从“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生态美学视域下人的解放[J].大众文艺,2019(05):228-229.
  [6] 周沂.论墨家科技教育目标及其当代启示[J].汉字文化,2019(18):150-151.
  [7] 陈心雨.论科举与中国古代书院教育[J].汉字文化,2020(19):14-15.
  [8] 孙锦鑫.论明代八股文考试利弊及其当代启示[J].汉字文化,2019(14):22-23.
  [9] 邓叶倩.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及其影响[J].汉字文化,2019(14):66,79.
  [10] 徐梦晓.《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情绪及其命运走向[J].汉字文化,2020(20):54-55.
  [11] 孙靖舒.论南北朝时期的南京古寺院[J].安徽文学(下),2018(12):185-186.
  [12] 李弋.动物世界——浅析《荒蛮故事》中人物的动物性[J].艺术科技,2019(08):82-83.
  [13] 管兰兰.论社交媒体时代微博平台微电影广告的样态[J].汉字文化,2020(14):132-133.
  [14] 张刘刚.生态文化传播中的语义特征[J].戏剧之家,2019(30):235-236.
  [15] 罗倩倩.《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因素分析[J].大众文艺,2019(13):181-182.
  [16] 管兰兰.论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J].大众文艺,2019(12):159-160.
  [17] 苗欣雨.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理解感悟[J].汉字文化,2019(16):123-124.
  作者简介:程怡宁(200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程嫩生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媒体发展加快,自媒体迅速发展起来.2003年7月,自媒体(We Media)进入大众的视野.新浪微博上线,在社交平台引起自媒体风潮,如今门户网站、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纷纷涉
近年来,热点事件舆情演变过程中的舆论失焦现象越来越常见,网络暴力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频繁.本文通过分析“成都确诊女孩被网暴”事件在舆情演变过程中的网民情感,探究后真相
本文通过研究运河变迁史,分析常州、苏州的城市背景以及发展过程中对运河的态度,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探讨当前保护发展运河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扬州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历程、艺术特点都蕴含浓厚的地域特色.本文首先对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扬州剪纸为例,概述它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探索富有民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工人住房问题,全国范围内建设起成批配套的工人公寓.80年代后期,工人住区被纳入工业遗产保护范围.本文以工业生产背景下工人的居住空间为研究方向,以工
摘要: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席卷全球,成为二战后人们面临的最大一次全球性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全球化进程速度减慢。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和政府采取“世界公共卫生史上最具勇气、最为重大的举措”,领导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协调和国际合作,给世界送上一颗“定心丸”,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力量,成为国际舆论场的焦点。传统舆论场形成“西强东弱”的固有局
刺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刺绣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艺术资源,共同铸就了伟大而烂漫的中华民族文化
网红蜂拥而入,明星倾情加盟,短视频风口下,直播带货着实大火了一把,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各行业发展中的“爆款”,不少网民也积极参与,可谓是已经发展到“万物皆可卖,人人是主播
“万艳同悲”之一悲——王熙凤在《红楼梦》中雷厉风行、心狠手辣.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争强好胜的天性,二是失败的婚姻.这面纱背后隐藏的是王熙凤的无奈与心酸.她的婚姻从甜蜜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由“追星族”发展而来的粉丝文化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广告内容产制与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粉丝文化入手,对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