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初探——以池州市陵阳镇所村为例

来源 :池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皖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等问题已引起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首先阐述皖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其次设计皖南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池州市陵阳镇所村为典型案例,针对该村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开展SWOT分析,最后提出传统村落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的主要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健康中国”的思想成为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需要。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等文件的大力推动下,健康产业也越发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力量。近年来,四川大健康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全球新冠疫情蔓延,怎样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变得更加迫在眉捷。原有以“治”为主的健康思想和健康体系开始向以“预防为主”的健康体系建设转变。变革开始,东风吹起,四川准备好了吗?
技术改造既是企业实现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补齐产业短板的重要抓手,技术改造投资则是技术改造的保障。作为西部临近省(市),川渝之间多有可以相互学习之处,本篇重庆技术改造投资分析亦可作为四川技术改造投资工作的借鉴。
基础设施作为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支撑。近年来[1],成都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公园城市概念,为城市能级的跃升、发展方式的变革、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加快培育全国百强县,四川确定重点培育县(后简称重点县)8个,分别是西昌、简阳、彭州、仁寿、广汉、江油、宣汉、射洪。根据2021年赛迪百强县榜单,西昌(排第95位)与简阳(排第100位)入围。本文基于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上述重点县的人口发展特征作简要分析,探讨争创全国百强县的人口支撑问题。人口基本特征:各县之间差异较大常住人口规模极差近50万人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8个重点县常住人口规模都超过60万人。其中西昌、简阳2个百强县常住人口平均规模为103.62万人,其余6个重点县
始于去年末的“芯片荒”还在延续,并给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此轮“芯片荒”的背后既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是供应链上游的东南亚工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被迫停工,造成芯片供应严重不足,加之部分芯片工厂受暴雪、火灾等气象灾害影响,使得芯片供应“雪上加霜”。人祸是芯片短缺现实下,国际大型芯片企业集体涨价,芯片中间商乘机囤积居奇、哄抬芯价,同时,芯片企业将产能普遍供应给利润较高的消费类电子领域,汽车芯片在“抢芯大战”中处于弱势,所受影响自然最大。
民宿,具有吸引人流、带动消费的作用。特别是乡村民宿,是发展乡村旅游、提振农村经济的有效切入点,将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农产品销售等多个层面助力乡村振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建设的殷殷嘱托。当下的四川,有许许多多风景秀美的小山村,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他们把绿水青山和乡土文化化作金字招牌,用充满乡土味的“美丽经济”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2021年9月16-20日,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在成都举行,引得诸多观众纷至沓来,参与到西博城这场盛宴。那你知道来了多少人?观众来自哪儿?他们还游览了哪些景区吗?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公司就第十八届西博会期间,参观西博城的访客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扎实促进共同富裕。近段时间以来,许多媒体和专家纷纷发表评论和政策解读,社会反响强烈,百姓引颈以盼,“共同富裕”迅速成为当下最热的词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简单理解,共同富裕就是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怎么算好日子呢?有专家进一步解释,就是要达到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富裕”就代表了生产力,就是要把社会财富蛋糕做得更大、更强,“共同”代表社会主义先进的生产关系,就是要把社会财富蛋糕
“十三五”时期,攀枝花坚持将节能降耗作为工作重点,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双控”目标完成较好。“十三五”时期,攀枝花能耗强度、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均居全省首位。从能耗强度看,全市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十三五”累计下降30.2%,超目标任务13.2个百分点,超全省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从能耗增量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累计减少52.19万吨标准煤,为全省唯一总量下降市(州),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见图1)。
池州古村落众多,其中列入“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53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3个;它们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古朴自然,遗产丰富,是池州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的力弱又限制了村落文化旅游的开发,值得政府与学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