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偶遇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heng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凤凰古城的小巷里,品味着岁月的沧桑;漫步在澳门的街道上,领略着旧时光的美好。有些事物盛名已久,必定有其缘由。
  亲爱的同学们,趁着青春正好,何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偶遇?
  小 巷
  打开画册,一条河携着一爿古城,扑面而来。柔美的是沱江,刚直的是城墙,动人的是南华山上翠绿的鸟鸣。那沱江,是时间深处飘飞出的一条彩带,温软,碧绿,清澈,空灵。它像一把不露声色的剪刀,只那么轻轻一剪,城墙就齐崭崭地立在岸边。水生千娇,水造百媚,万物因水,皆有生机。那踩着水韵一路而去的吊脚楼,心手相连地一字排开,参差而整齐,错落而有致,蜿蜒而挺直,走成最富韵致的一笔。那一根根伸进水边、撑起半壁江山的吊脚立柱,既像这个城市的一根根拐杖,又像这个城市的一双双泥腿,从乡村走来,向乡村走去,充满了乡风乡味和风土民情。是的,这吊脚楼,是湘西民间的风物。湘西土家、苗家最为古老、最为本色而又最为光彩照人的建筑艺术,在这座小城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小城的古巷实在是幽深曲折。它既像一个饱经磨难的老人,凝重深沉,藏而不露,镌刻着苍老的往事、岁月的遗痕;又像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活蹦乱跳,四处撒野,一不留神,就没了踪影。走在这千回百转的巷道里,就像走在城深路远的梦里。时光旧旧的,长着老茧。岁月旧旧的,长着老茧。记忆旧旧的,还是长着老茧。一块咬着一块的青石板,被时光与岁月磨得又光又亮,变成一页页不灭的历史和记忆,铺成一条条或长或短的路,一头连着祖先和过去,一头连着子孙和未来。
  (节选自彭学明《永远的凤凰》)
  阅读心语
  沱江上宛如翡翠的河水,沱江两岸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韻的吊脚楼,皆令人陶醉;还有那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沈从文。正是因为他的一部《边城》,才使许许多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唯美却有些淡淡哀愁的小城。
  文段用如诗般的语言带领我们去凤凰古城的小巷中走了一遭,既有对小巷的客观描述,又将作者的情感蕴藉其中,虚实相应,尽显意境。
  走进澳门
  怀着一份清静悠闲的心情漫步在澳门的老街古巷,追寻着20余座始建于明代中叶的西式教堂和近40座中式古庙交互辉映的身影,你会惊异于这座小城的包容力,这座浓缩了漫长历史的古城,轻易就把人带到了中世纪。
  脚踏白黑两色小方石铺成的狭窄街道,在大三巴牌坊、主教堂、岗顶剧院等一座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教堂或修道院前凝神伫立,你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南欧风情;而妈祖阁、哪吒庙、关帝庙、郑家大屋和卢家大屋,又不断地提醒你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小城。在这里细细品味,就能切身体会到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宽厚,从中葡生活方式的日渐融合到建筑风格的差异共存,一切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置身于澳门古老的街巷中,浓烈色彩的欧式建筑与古朴简洁的唐楼毗邻而居的景象随处可见,蜿蜒交错的街巷也把多种文化的汇聚、交融展现得淋漓尽致。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是它的一大特色,绝大多数中式民居住宅颇为简朴,却富有典型的岭南独特的风情韵味。比如,珍珠母窗、彩漆浮凸、镀金木板等特色的建筑装饰物,“郑家大院”就很典型。站在街中举目望去,有些老屋的墙体已经风化开裂,长年伫立在无声的岁月中,仿佛在讲述着昨天曾经发生的故事。澳门建筑中西汇聚,和谐共处,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辉映,颇具特色,可谓相得益彰。
  (节选自十一《澳门,漫步在旧时光的温柔乡》)
  阅读心语
  澳门是中国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单元,这种特殊性在于澳门是中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正是在这里,中西方文化演绎了四百多年的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澳门虽是一座小城,却充满了万花筒般的诱惑。
  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澳门的城市变迁、民众生活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感知,让澳门的独特魅力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他文献
<<<强记忆·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忧心忡忡( ) 吞shì( )  怏怏不乐( ) lǐn冽( )  海市蜃楼( ) liàng跄( )  姗姗来迟( ) léi弱(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2019年春天的暖阳姗姗来迟,人们翘首以待,身着盛装迎接她。  B.吴宓教授讲课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
期刊
一、基础知识(19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笼罩(zhào) 褪尽(tuì)  枯槐(huái) 迸溅(bìng)  B.伫立(chù) 瀑布(pù)  服侍(shì) 赤裸 (luǒ)  C.颤抖(zhàn) 孱头(càn)  瞬息 (shùn) 幼稚(zhì)  D.沉淀(diàn) 灼灼(zhuó)  懺悔 (chàn)
期刊
【作家名片】  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沈从文投身行伍,浪迹于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至1933年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
期刊
生活需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我们还在黑暗中求索;如果没有创新,我们还要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很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创新,未来又将会是何种样子?  【历史镜】  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畫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而,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他有次练书法入了迷,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
期刊
《河中石兽》虽只是一篇一事一理的小品文,但在行文过程中,语言颇有特色。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却生动、准确地讲述了寺僧潜心找石兽,讲学家自信地分析石兽丢失的地点的故事,批评了寺僧认识的片面性;正得意时,谁知老河兵又否定了讲学家的观点,而讲学家的观点正符合他“讲学家”的身份——理论丰富但实践不足。文章塑造了“老河兵”的经典形象,强调“老”是说他经验丰富,虽然没有讲学家理论多,但实践出真知。  【妙语
期刊
【文题亮相】  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最感兴趣?请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这种科学技术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  1.可以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威胁和灾难。  2.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如果能像《带上她的眼睛》那样,设置一些悬念和伏笔,就更好了。  3.写完后多
期刊
<<<强记忆·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 河干( )  山门圮于河( ) 募金(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  是非木杮( ) 湮于沙上( )  啮沙( ) 倒掷( )  遂反溯流逆上矣( )  可据理臆断欤(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二石獸并沉焉( )  (2)求二石兽于水中( )  (3)竟不可
期刊
作文的题目好比人的衣裳,往往起到抢眼的作用,但大部分同学却不怎么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是作文写完后才草草地拟一个标题,有时甚至忘记了,没有标题,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好的题目能传达出作文的精气神,就像阳光下盛开的花朵一样,能明艳芬芳整篇作文。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好好学习一下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拟题方法  话题作文提供的只是一个写作的大概范围,把对同学们的写作限制降低到最低程度,有利于
期刊
【文题呈现】  无论是春的花影婆娑,还是夏的蝉声虫语,抑或是秋的瓜果飘香,冬的粉妆玉砌,四季风物总能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思;无论是登高山、觅幽谷,还是临江河、观沧海,抑或是审视人文之景物,发思古之幽情,人文风景亦能让我们心生欢喜。  请以“ ,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就医作文】  灞桥花海,最美的风景  盼望
期刊
铺垫,指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是“显性”的一种表现手法。《河中石兽》一文就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根据推断终获石兽的过程。脉络分明,层层铺垫,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课文导入】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