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金融科技建立普惠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机制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从早期的互联网金融,到如今渗透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的发展在不断迭代。金融科技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恰是其抓住了传统金融体系无法有效覆盖的长尾客户,实现普惠金融的题中之意。近日,记者专访了山东高速金服董事长华猛,他认为金融需求者与金融提供者的信息不对称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这正是金融科技可以发挥作用之处。
  记者:您如何看待我国现有普惠金融的发展状态?
  华猛:我国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了大量的金融需求,但在这两个市场体系之外,还存在大量的金融需求未被满足,这些金融需求都可以归为普惠金融范畴。这些普惠金融需求是大量現实存在的,满足这些需求,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全社会在普惠金融的制度建设、从业企业行为规范以及加快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做长期的努力。
  记者:您认为金融科技如何助力金融发展?
  华猛:普惠金融中,需求者的生产生活金融需求信息不能很清晰地表达成标准化条件,他们加工对称信息的成本过高、效率过低;对于金融供给者来说,辨识需求者也存在成本过高、效率过低的现象。这个核心矛盾是普惠金融信用风险的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我们注意到,在每一个细分普惠金融领域,比如菜市场的业主、大货车司机、小微企业抵押贷款、进出口企业关税融资等很多细分的行业或人群,他们的金融需求要靠供给者深入一线了解清楚需求者的画像,比如原因、满足方式、风险管理、违约处理、缓释机制等很多细节的东西。
  在风险评价这个关键点上,金融企业或科技企业可以运用诸多科技手段来描绘或提供需求形成原因的数据、指标等,把风险特征用更多的信息来源刻画,设计出符合需求的运营流程,合理地管理各种风险情况,这样才能把普惠金融需求和科技结合得更紧密、更有效率。也就是说,普惠金融需要靠供给者深入了解业务特征,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把科技的手段植入到微观的解决方案中,才能产生价值,不能脱离微观基础、似是而非的空喊口号。
  记者:你认为如何推动金融科技在各领域和地方的应用?
  华猛:对于政府及监管部门,要树立服务理念,要深入基层了解金融需求可能在哪里,越接地气越好。引导金融科技企业深入研究这个需求区域,设计鼓励金融企业研究服务各类金融需求的制度,并给予配套的制度支持或物质、精神鼓励。
  对于各类金融企业,要解放思想,跳出原有的工作范围看金融需求,深入研究为什么存在这么多未能满足的金融需求,沉下身子研究解决方案,把各种科技手段、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的经验融入这种需求中。实际上,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金融服务的经验,要把这种经验扩散到普惠金融中去。
  对于各类科技企业,要把积累的数据信息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共享出来,让大家都可以合法应用,把云计算、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征信技术等充分和数据结合,把这种结合塑造到金融需求的服务流程中,才能产生巨大生命力。
  在金融科技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不以增加消费者成本为原则,有效降低金融成本的金融科技应用才是正确的、有价值的。
  记者:您认为金融科技对金融安全、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带来哪些挑战?应对策略是什么?
  华猛:金融科技越深入金融需求,越能积累大量的需求信息、风险画像等高质量的数据,对于补充完善金融体系有巨大意义。这个过程中,不能建立信息孤岛,通过国家层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分层使用机制,将这部分信息补充到整个社会中,建立各类信息使用者有条件使用机制,树立信息安全和消费者保护制度,在制度基础上可以把各种安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技术或做法深化下去。
  记者:如何把普惠金融未来的工作做好?
  华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建立起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体系、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体系,但毛细血管的普惠金融尚未建设成一个有效的金融服务体系。换句话讲,现在要加强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塑造,这样国家才能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个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比如政府对于普惠金融规模、意义要有更清晰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普惠金融对于国家战略、对于培育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要在宏观层面提出有力度的规划;在中观层面塑造市场准入、监管规则,监管规则要对普惠金融有适度的包容性;在微观层面,要尊重草根金融的需求,鼓励引导优秀的企业参与普惠金融的建设,还要建立良币驱逐劣币的机制,出清以普惠金融为名行骗的机构。
  对于普惠金融的从业机构,要有自律机制,要接受监管,要有准入门槛,真正深入到一线中去,不断验证服务能力。
  我感觉,现在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发展处在重要机遇期,如果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可以很快塑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普惠金融体系,对于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看,如果认识不到我们普惠金融的短板,不能塑造出高效率的普惠金融体系,我们也会丧失这个历史机遇,这将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这层窗户纸需要捅破。希望未来20年内,普惠金融能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主题之一。
  (摘自《金融世界》总第99期。作者为该刊记者)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经济贡献率持续攀升,主导地位逐步确立。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5年出台了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举措,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促进了各行业融合升级,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中国服务业市场和服务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十八大以来,中国服务业(包括建筑业)市场和服务业经济发展迅速,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法人单位数、工资总额等均呈
我躺在昨日的梦上  想着读过的诗章  时光激动地拍门  冲开一道光芒  是从春天赶来  还有百花芬芳  带有夏季热烈  暖意围着我不放  冬日收起肃杀  释放慈祥  皱纹又多了几道  隱隐伏下世态炎凉  走过四季酸甜苦辣  无怨经历过艰辛  无悔遭遇挫折  迎着百舸争流  劈开汹涌的波浪  为那万紫千红  甘愿奉献热量  新年的大门已经打开  我们一同拉开时空序幕  大声问候,新年你好
不论人们身在何方,都会想着一个地方——家;不论人们年纪几何,都会梦着一个地方——家。而回家,则成了人们永远的希冀和挂念。  家是一湾海港,回家意味着停泊靠岸。放学回家,我卸下沉重的书包,父母早已在家中等待着我。坐上饭桌,香喷喷的饭菜把我疲惫的灵魂勾了回来,我贪婪地吮吸着菜香,这是家的味道啊!饱餐过后,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母亲开始唠叨起我一天的学习,父亲则在厨房刷着盘子,杂乱的声音却出奇地构成了一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是一名转校生,为了能尽快和同班同学熟悉起来,我都是尽可能讨好班上所有人。别人和我提要求,我都会想尽办法给别人办好,即使有时候力不从心。可是后来我发现帮助他们之后他们并不会感谢我,反而会在我偶尔不能满足他们要求的时候生我的气,我该怎么办?  ——于静轩  或许我们也有灵犀  知名作家蒋方舟曾在节目上自曝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她回顾成长历程,发现自己总是在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努力,害
2018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由试点城市推广到全国。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房养老”。  2014年6月,原保監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14年7月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座城市率先开展“以房养老”保险试点。  4年来,全国只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了一款“以房养老”产品“房来宝”。99个家
同学们,让我们看下这两个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①南昌姑娘闵春晓不孚众望,成功晋级三强,另外两位优胜者是成都的程媛媛和济南的高洋。②在最后一项比赛中,天津的三个小伙子不孚众望,反败为胜。  在这两个例句中,都用到了成语“不孚众望”,但是,它们用对了吗?  《诗经·大雅·下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在《诗经》里,《雅》是用来反映贵族生活的。《小雅》中尚有
说天鸡  〔唐〕罗 隐  狙氏①子不得父术,而得鸡之性焉。其畜养者,冠②距③不举④,毛羽不彰⑤,兀然⑥若无饮啄意。洎⑦见敌,则他鸡之雄也。伺晨,则他鸡之先也。故谓之天鸡。  狙氏死,傳其术于子焉。乃反先人之道,非毛羽彩错、嘴距铦⑧利者,不与其栖,无复向时伺晨之俦⑨、见敌之勇,峨冠俯步,饮啄而已。  吁⑩!道之坏也,有是夫!  (选自《谗书》)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家三代养动物的故事:略写祖辈养猴,详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的本义是头,引申有第一、开始之意;“旦”是一个会意字,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即天亮了,故“元旦”就是新年第一天的意思。我国从1912年起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尽管元旦的来历已经有3 000多年历史,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很多国家都有过元旦的习俗,每年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但在我们心中,却远不及过大年那样令人开怀沉醉和欣喜若狂。元旦到了,也就
627英里,历时87天,一个平凡的人,一段超乎寻常的路。英国资深剧作家乔伊斯·蕾秋在《一个人的朝圣》这部书里以简单干净的语言讲述了主人公哈罗德步行横跨英国、兑现对患癌老友的承诺的故事。在作品质朴细腻的语言背后,是一条关于责任与爱的救赎之路。  哈罗德是一个普通人,在酿酒厂工作40年,生活一成不变,甚至不愿融入社会。儿子戴维从小患抑郁症,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杀,哈罗德与妻子莫琳的婚姻也因此走向了崩溃边
1月2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执政将届满一周年。2017年是特朗普的执政元年,也是让美国与世界坐“过山车”的一年。不管特朗普能否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梦想,美国都似乎已不再是世人眼中的美国。  美国政治继续向保守化迈进  以往提到美国政治,由两党对立和激烈党争引发的“政治极化”是绕不开的话题。然而,2017年特朗普就任总统对美国政治引发的冲击波,甚至使“政治极化”这个词都黯然失色。因为,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