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CO2监测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撤机后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g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ranscutaneous carbon dioxide pressure,TcpCO2)监测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撤机后的应用,进一步指导VLBW和ELBW拔管撤机后的呼吸管理。

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生后24 h内因呼吸窘迫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并拟行撤机的患儿。观察组55例患儿给予TcpCO2监测并于撤机后1 h、6 h、12 h、24 h、48 h、72 h采集血气,对照组55例患儿为单纯采集动脉血气。当TcpCO2监测及PaCO2提示高碳酸血症时积极给予临床干预,记录两组患儿在撤机后不同时间点(1 h、6 h、12 h、24 h、48 h、72 h)血气PaCO2结果及观察组TcpCO2数值,并同时记录撤机失败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孕母产前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模式及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24 h及总72 h内撤机失败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対照组[3.6%(2/55)比14.0%(8/55),7.3%(4/55)比21.0%(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撤机后6 h、12 h、24 h的血气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 h、48 h、72 h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同一时间点TcpCO2与PaCO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cpCO2与PaCO2两者间具有相关性(r=0.761,P<0.05)。

结论

接受机械通气的VLBW和ELBW撤机后给予持续TcpCO2监测,不仅具有连续、无创监测的特点,同时可以及早发现高碳酸血症并给予对症处理,降低患儿撤机失败发生率,且证实TcpCO2与PaC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前糖皮质激素在超早产儿(<28周早产儿)中的应用超过60%,2005年以来,瑞典的出生胎龄23~24周早产儿生存率超过50%,胎龄≥25周的超早产儿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下降至13%~22%,这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明显相关。国内尚缺乏代表性强的研究证据,用以研究现有条件下产前糖皮质激素对超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本文就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超早产儿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有助于从围
目的通过分析围产期孕妇及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治疗等,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民航总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天坛医院、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诊断的李斯特菌病孕妇16例,以及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在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郑州儿童医院等3家医院诊断为李斯特菌病新生儿10
目的观察蒙药那如三味丸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那如三味片组,每组4只。模型组、那如三味丸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损伤后72 h处死大鼠,分离提取各组大鼠脊髓细胞,那如三味丸组细胞每孔加入那如三味丸溶液0.3 g/ml,干预24 h后,采用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脊髓细胞caspase-3基因及蛋白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我国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中医药具备自身特色优势,正逐渐成为人们防病治病的重要选择;人们就诊时最为关注的是中医师的经验与诊疗水平,同时中医药人才缺乏、中医药疗效慢或不稳定等也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而包括中医医疗、教育、科研、产业及体制机制改革在内的全方位的政策建议则受到肯定。
腺病毒肺炎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常见的肺炎类型,其预后较差。抗病毒治疗是腺病毒感染的病因治疗,但目前手段有限,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及其衍生物、西多福韦及其衍生物、利巴韦林等。其中西多福韦及其脂质衍生物在体内外对腺病毒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但仍需要更进一步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支持。因此,腺病毒肺炎的抗病毒治疗仍任重道远。
目的探讨山豆根中毒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5例山豆根中毒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头颅MRI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15例山豆根中毒患儿,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2岁,8例以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起病,7例以神经系统症状(头晕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严重的肺部疾病之一,也是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B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对于该疾病预防性及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也十分有限,但目前已经在血液、肺泡灌洗液、呼出气体冷凝物、尿液等体液中发现多种生物标记物用于早期识别BPD的高风险患儿,以及预测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方法总结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ICU 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80例ELBWI的病例资料,包括孕母情况、新生儿诊疗过程及其预后。结果ELBWI 80例,存活35例(43.7%),死亡45例(56.3%),死亡组中35例为放弃治疗后死亡,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诊断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儿的临床表现、预后及基因突变表型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确诊为HLH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8例家族性HLH(familial HLH,FHL)患儿的基因资料进行汇总,分析HLH患儿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及FHL患
目的研究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在pH值<7.20时,诊断窒息的相应的乳酸(Lac)及碱剩余(BE)值的界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北京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2 518例产妇,对其围生期一般状况、生产方式进行统计。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声啼哭前采集脐带动脉血,测定血气,研究影响脐动脉血气的围生期因素及pH值<7.2时,脐动脉血气中Lac及BE的界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脐动脉血气中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