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防震减灾事业综合实力的根本——2012中国地震局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会议展览会参观纪实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下旬,中国地震局举办了一次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会议展览会,展示了"十一五"以来地震系统取得的具有突出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覆盖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等体系,并大都应用到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嫩江断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体沿嫩江分布,该断裂控制了大兴安岭山地与松辽盆地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它在地表出露较少,属于隐伏断裂。从遥感解译看,嫩江断裂具有分段性。在1:50万T
引言 第十五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worldConferenceofEarthquakeEngineering,WCEE)于2012年9月24日至2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本次大会共收到了6000多篇摘要,共约7700个作者,4000多
地震预警作为一种防震减灾手段,目前受到我国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为了实现地震预警的社会效能,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本文首先论述了地震预警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就
NatureGeoseienee(2013年第6期)发表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共同资助的有关新的地震形式“慢地震”研究的最新进展。慢地震通常会持续数分钟而非短短几
由于对填充墙影响研究的不足,以及又不属于主体结构的一部分,通常将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在抗震设计中往往被忽略,然而在地震中填充墙表现为主体结构构件,决定着整体结构的抗震性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强烈地震很多的国家.图1表示出有历史记载的(最早为2000多年前)至2008年中国及邻近地区5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其中蓝色震中表示1900年前历史记载的地震,红色
期刊
以天水盆地为例,利用综合探测方法构建典型地区浅部“标准”速度结构模型,给出盆地区域设定地震动的强地面运动分布特征,展示盆地聚焦效应和盆地边缘效应,为重大工程的防震减灾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具有施工简单、传力路径清晰和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等优点,已成为现有建筑的主要部分。然而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极震区却出现大量倒塌,造成重大人
JG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于2012年10月12日,发表了题为“Multi—technique equation of state for Fe2Si04 melt and the density of Fe—bearing sili
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大地震突发在现今并不活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该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如何预报引起广泛关注。土壤气体浓度的变化是地震监测的有效手段,大量的地面观测表明大震前后活动断裂带会释放出大量的气体。有学者指出,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是由地壳岩体中大量高压致密的甲烷气团快速运移和膨胀造成的。气体增强可能是由于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