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与放,有讲究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竖,分悬针竖和垂露竖。在书写中,什么时候用悬针竖,什么时候用垂露竖呢?南宋姜夔说:“意尽则用悬针,意未尽须再生笔意,不若用垂露耳。”意思是:意已尽,用悬针;意未尽,用垂露。
  “即”,正楷最后一笔就是悬针竖,而在行楷中,最后一笔如果写成悬针竖,就给人轻飘飘的感觉。所以,“即”的行楷中最后一笔常写成垂露竖,显得很稳当。
  悬针,意味着“放”;垂露,体现出“收”。收与放,如同陰与阳,安排恰当,就符合中国的文化审美。同样,“相离”“伸长”“外凸”是放,“相靠”“缩短”“内凹”是收。
其他文献
《春夜喜雨》写于杜甫草堂。诗人一开始就用一个“好”字来赞美春雨,说它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  春雨这样“好”,诗人当然希望它下个彻底,下个通宵。带着对春雨的这份怀想,诗人放眼四望,墨云沉沉,地面上也漆黑一片,连乡野间的小路都看不见了。只有渔船上的灯火闪闪烁烁,像草叢中飞舞的萤火虫。  如此“好雨”透彻地下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早晨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那一
期刊
(刘有林,本刊特聘主编,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業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期刊
最初,甲骨文“圃”的字形通“甫”, 表示草丛与田地,意思是在田地里精心栽培果木瓜菜。也有的甲骨文,将成片的蔬菜瓜果“ ”简写成单株“ ”,将“ ”写成“ ”。  金文“圃”字,承续甲骨文的字形,随着这个字“栽培蔬菜瓜果”的本义渐渐消失,“甫”加上了“囗”,便成了“圃”,表示有柵篱的园子。  篆书“圃”,里面的部件逐渐演变成了“ ”。  隶书与楷书中的“圃”,字形更为方正,原先弯弯的线条变得横平竖直
期刊
友情有着最神奇的魔法,比小妖怪的本事还大,因为与朋友一起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友情的距离要用心去测量,再遥远的距离,因为友情的存在也能变得很近,近到能听到对方的呼吸,让你安心和满足。童话不总是甜蜜美满,但有些感伤的结局,或许更能让我们明白要好好珍惜拥有的情谊。那么,在你的心里,友情还有什么模样呢?  友情的神奇魔法  在一条长长的、可爱的林间小路上,一个蓝色的小妖怪正在散步。  小路静悄悄的,小妖
期刊
挤呀挤  黑夜想挤开树  树牢牢的  挤呀挤  黑夜想挤倒屋  屋稳稳的  挤呀挤  黑夜因为太用力  把太阳挤出了大地  如果我问你,太阳是怎么出来的?  你或许会说,太阳是从山脚下慢慢爬上来的;你或许会说,太阳是从大海里跳出来的。可是,读了这首诗,你或许会说:“哦,原来太阳是被黑夜挤出来的呀!”  这首诗共分三节,每小节的第一句都是“挤呀挤”,我們仿佛看到了一个又黑又高又大的身影,他就是黑夜;
期刊
眼前的一幕令人难忘,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宽敞明亮的体育馆里,数百位中小学生手举自己现场创作的书法作品,一排排、一列列、一幅幅,或硬笔字,或毛笔字,楷书、隶书、草书、行书,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看台上座无虚席,家长和老师们拍照、鼓掌、交口称赞、含笑注目。热烈、庄重、和谐、喜庆,身处其中,一份感动油然而生。  这就是江苏省第十届中小学生书法展示赛的决赛现场。更细心的观众发现,展示赛间隙,许多同学涌向尉天池
期刊
同学们知道吗?在我国,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近视患者,近视已经成为“国病”。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很多,写字姿势不正确是最主要的原因。怎样的姿势是正确的?这儿,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重要的概念——“三个一”。  “三个一”就是要求书写时身体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可是,光这么说,没有直观的体验,“一拳”“一尺”“一寸”还是难以把握。怎样准确而又方便地把握好这个标准,让“三个一”看得见
期刊
小五闲来无事,把书架上的书翻来翻去,顺手拿起一本《北碑南帖论》,好生纳闷,转身问正在练字的爸爸:“地域有分南北,难道书法也分南北?”  爸爸笑着回答说:“你看书名就知道了,北方的是碑,南方的是帖。”  小五挠挠头说:“碑?帖?搞不清楚……”  爸爸解釋道:“碑石上的书法作品我们称为‘碑’,将碑石上的字捶拓下来的拓本,通常也称为‘碑’。书法家的墨迹称为‘帖’,将名家真迹摹刻到石或枣木板上,这样的刻本
期刊
王献之曾经在浙江吴兴做太守,与好朋友羊不疑来往密切。  一天,羊不疑十二岁的儿子羊欣,拿了一张绢纸和幾条绢带到王家,请王献之写字。  王献之知道羊欣有志于书法,又见绢纸质地细腻润滑,十分中意,便兴致勃勃地提笔挥舞起来。  王献之刚在绢纸上写好字,这时有客人远道而来。他连忙搁下笔说:“绢纸上的字已经写好。几条绢带你先拿回去,过几天我上门再给你写。”  几天后,王献之去拜访羊不疑。不料主人外出,只见羊
期刊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短短的二十字诗,明白如话,却又韵致无穷,素有“千古思乡第一诗”的美誉。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呢?李白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既然睡不着,那就起来吧!他走出房间,走出院子,来到屋外空旷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水井,井栏前是一层白花花的秋霜。走近才知道,原來是月光洒在地上。  水井是最能勾起人思乡之情的,所以出远门客居他乡,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