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灌注桩常见问题的处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i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建筑行业随着房地产行业及工业的蓬勃而不断发展,其各项技术、施工工艺等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逐步趋于成熟。在进行基础施工时,需要设置灌注桩,做好高层建筑项目的基础工作。本文主要对冲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及处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重要性;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层建筑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结构形式,其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我国城建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简单、易操作,地基变形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而且设备投入不是很大,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可以得到应用。
  一、冲孔灌注桩基施工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
  1、冲孔灌注桩技术的基本内容 
  冲孔灌注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卷场机将冲锤悬吊至一定的高度,在让冲锤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该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重力势能,直接击碎岩层,并形成孔。被击碎的延时或者土层后产生的渣石,被挤入孔壁、浮于泥浆上面排出来,或者通过掏渣筒排出。在进行完一次冲孔后,钢丝绳专项装置会作用于冲锥,使之转动一定的角度,即可在桩孔中形成一定尺寸的圆形断面。该技术的特点在于用利用冲孔方法将岩石或者土层击碎,消耗的能量较小,效果良好,碎块的体积较小;在进行该技术施工时,所需要的设备较少,操作较为简单,各项参数掌握较为容易,机械性能稳定;利用该技术形成的孔尺寸较大;其孔内泥浆没有形成循环系统,所需要的泥浆较少,消耗较少。
  2、冲孔灌注桩基施工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现代化建筑主要以高层为主,必须承受较大的荷载效应,以保证房建的质量和寿命。冲孔灌注桩代替传统的基础施工,施工工艺虽然成熟,但施工速度稍慢,以及产生泥浆较多对施工场地环境要求稍高,有噪声等等。桩基础的施工尤其重要,主要是因为桩基础是整栋建筑的受力部分,下层桩基建筑质量的好坏会严重影响上层建筑,再加上地下的事情谁也很难预料或者把握,所以,质量的优劣也是最难控制的,只有把桩身固定在坚实的岩石或土层中,才能保证地震等自然或人为灾害的倾覆;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关好每个施工工艺与细节,才能保证其稳定的沉陷和倾斜现象发生,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二、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1、泥浆的制备和处理
  除能自行造浆的土层外,泥浆制备要选用高塑性粘土或膨润土,拌制泥浆要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进行配合比设计。废弃的泥浆、渣要按照各地区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2、定位
  冲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冲孔深度,要在机架上或机管上做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做出观测和记录。成孔时冲孔机定位准确、水平、稳固,钻机转盘中心、机架中心与护筒中心应为三点成一垂直线上,其允许偏差不大于20mm,冲孔时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其冲进速度应与送浆、排渣能力相适应,冲孔进度应低于排浆速度,避免造成埋钻。
  3、冲击成孔及清空
  在冲击成孔的初始阶段,应采用低锤密击的方式进行,即先将锤提升至高宜控制在0.5m,在孔的深度达到4m时,即可以提高冲击力量,将锤的高度提升至2.0m以上,进行普通的冲孔程序。在该冲击成孔的过程中,需要同步进行加入片石、砂砾、石子和黏土泥浆的工作,保护孔壁,并使得孔壁在挤压下,更加密实。孔的深度每增加2m,即需要核查成孔的垂直状态。进入岩面后,深度每增加每进尺300mm,即需要从孔内进行取样检查,分析地质情况,直至到达微分化岩面。如果工程所在的区域内属于砂土或者厚度较大的夹砂层,孔容易出现坍孔问题,应设置循环泥浆池及泥浆泵,制作比重为1.2左右的泥浆保护孔壁;在通过砂夹卵石层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泥浆比重应保持在1.5;开孔初期,多余石渣一般是将其挤入孔壁使之密实,深度达到6m后,即可以进行掏渣工作,该工作的频率一般为每个台班进行一次,5桶左右;掏渣完毕后,即可以加入泥浆,保護孔壁使之性能稳定之后,即可以将泥浆调制为正常浓度,直至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最后使用胶管进行一次清孔。其能够有效降低泥浆比重,避免在二次清孔的过程中,由于沉淤太厚,给清理工作带来难度,并能够在进行钢筋笼下放时较为顺畅。
  4、吊放钢筋笼
  钢筋笼制作时应控制好钢筋间距,焊接应牢固,不脱焊、不咬肉,钢筋应顺直,焊渣清理干净,保护层垫块安放正确。钢筋笼安放入孔之前应检查吊环长度,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到达设计位置时,要立即固定,防止上浮。钢筋笼制作和安装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钢筋调直现场,禁止非施工人员入内,钢筋调直前事先检查调直设备各部件是否安全可靠。进行钢筋除锈和焊接时,施工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
  起吊钢筋骨架时,做到稳起稳落,安装牢靠后方可脱钩,严格按吊装作业安全技术规程施工。吊车作业时,在吊臂转动范围内,不得有人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
  5、浇筑混凝土
  首先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保障其初凝时间能够进行完整个灌注过程,尽量保持在3h左右。在浇筑的过程中,导管下部被埋入2m左右时即需要进行提管,提管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导管下端有100cm左右依然埋在混凝土内。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尽量缩短拆管时间,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需要在2小时之内结束。当浇筑的高度几乎达到设计标高时,导管上端应比护筒顶高4m,混凝土浇筑的高度应比设计桩顶标高0.5m后将其凿除,便于将浮浆全部清理干净,提高桩混凝土的质量。
  三、冲孔灌注桩施工环节中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成桩质量有直接影响,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应是拌和均匀、和易性好、内阻小、初凝时间长、润滑性好且有较好的触变性能,坍落度合理的混凝土可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灌注性、连续性和密实性,一般应控制在18cm~22cm范围内。要配制出合理坍落度的混凝土来保证桩身质量,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符合使用要求,特别是水泥的质量必须保证,粗骨料尺寸级配要合理,所使用的材料要进行二次复检方可投入使用; 
  (2)混凝土的配合比要通过试验确定; 
  (3)做好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监控工作,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投料; 
  (4)要有试验工程师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等指标的检验; 
  (5)按设计要求做好混凝土的试块工作,并保证取样的真实性。 
  2、钢筋笼上浮控制
  在灌注混凝土前, 钢筋笼自重与悬吊力形成平衡状态,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由于下列原因引起钢筋笼上浮:
  (1)钢筋笼在孔口固定不牢固或提升导管用力过猛, 将钢筋笼钩挂;
  (2)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面时,导管埋深过浅, 灌注量过大或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底一定高度时,导管埋深过大;
  (3)混凝土质量差,对于易离析、坍落度损失大的混凝土, 都易使钢筋笼上浮, 解决的办法是操作要正确、确保混凝土质量及加快混凝土灌注。另外,还应做好如下控制措施: 
  ①在钢筋笼上加压重物, 并在上端加焊4 根较粗钢筋(φ20以上) 固定在钢护筒顶部施工平台上;
  ②用细钢筋在钢筋笼上加焊防浮倒刺;
  ③当混凝土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 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 提升导管, 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 m以上, 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3、断桩与夹泥层的预防
  (1)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混凝土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混凝土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2)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 
  4、桩头质量控制
  为确保桩头质量,在桩顶设计标高以上应加灌0.5m~1.0m高度,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将其凿除。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如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将部分沉淀土掏出,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结束语
  冲孔灌注桩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施工技术,施工工序繁多,需要控制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有专业的技术以及丰富的施工经验。因此为了提高施工质量,要牢牢记住上述的质量控制要点,认真做好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减少冲孔桩事故的发生,加强各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桩基工程的施工得以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吕春兰.冲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实践与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3,(3).
  [2]王宾.大直径冲孔灌注桩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5).
  [3]郭丽芳,王新文.冲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虽然水的总量看起来名列前茅,实际上人均占有量却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国属于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匮乏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主要对节水措施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浪费原因;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而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因此无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藉此回顾了郡县制在我国城市体系中留下的深刻痕迹,并剖析现行的城市设置标准与体系,从而就行政体制的改革方向进行讨论,并提出可能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 郡县制城市体系结构 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一、郡县制的概念与历史源流  1.1郡县制
摘要:建筑业是一个密集型产业,建筑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本文阐述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所处的重要地位,从各方面讨论了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关键词: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监督工作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都知道,建筑工程管理包括一下三方面,分别是: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这三方面固然都非常重要,但是,笔者想在此向各位强调一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