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废两改元”的币值因素——从法文化视角的考察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银两和银元并用的格局蕴含着稳定币值的机制。在两种主币之间由银两锚定银元,而银两的币值取决于市场价格,这样货币市场就有了相对稳定的基础。在这一格局内,逐步形成了银元取代银两的情势,为“废两改元”的质变节点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废两改元”则进一步克服了“两元并用”之弊,去除银两和银元之间比价波动的可能,于“稳定币值”这一币制改革的核心使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废两改元”作为法币改革的前奏和准备,通过在银本位制框架内废除足值货币银两而保留虚值货币银元,对币值进行稀释,向着不兑现货币体系——法币体系做出了过渡性安排,通过废除银两在法律和事实两方面的地位,排除了银两作为银元的币值参照物的存在,使得在此后的法币改革中法币作为不兑现纸币得以顺利流通。
其他文献
当前,产能过剩问题在我国显著存在,而以传统的"新共识"分析范式为代表的宏观经济研究却忽略了产能过剩及其对于宏观经济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传统的"新共识"分析范式进行拓展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正面战场进行武力进攻的同时,也采取各种货币政策企图崩溃法币、摧毁中国"抗战经济力"。军票发行和强制流通就是日军所采取的主要货币对抗策略之一,日军发行军票的基本目的就是节约外汇、对抗法币。军票从日军入侵华中时开始发行,随着"军票一体化"策略的推行而成为华中、华南沦陷区最重要的日元系通货。军票价值的维持依赖于其背后的物资保障,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长期化和物资的短缺,日军试图通过发行军票一举驱逐和击退法币的阴谋破产,因此不得不利用伪币来回收军票。军票的停发与回收,标志着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安史之乱打破了唐代初期的重法统序,面临封建王朝的凋敝,以白居易为代表的部分时贤政要以救治时弊为发端,对社会治理中的良法之治进行了积极探索。“悬法学为上科”思想正是对当时社会积弊的一种反思,契合了中国政治思想的重法传统,丰富与发展了“徒法不能以自行”的法律思想。这一理论背后所蕴涵的对时局与治国方略之变、法学与社会盛衰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考更对当时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法律松弛的时局下,重法思想的重提无疑助推了法律学术的发展,唐中后期也因此成为中国法律史学发展史上一个特色凸显的历史阶段。
日本九州大学农学系的科学家以纳豆为原料制成高吸水性树脂,可用于在沙漠中植树造林.
油菜越冬死苗是我区油菜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由于死苗严重,油菜产量低而不稳,甚大面积毁种,每年损失甚大。为了探寻油菜安全越冬的途径,我所于1971—1975年进行了油
儒家以“四书”为基础,始终坚持以道德修养为人安身立命之道,德业成就之本。儒家道德修养的突出特点在强调道德的主体性建立,其核心在觉信与发扬天生人成的性德本体,并表现出操存舍亡求之在我的主动特性,其追求的至高境界是合于天道本体生生之德,因此进德修业之道透现出活灵活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儒家道德修养的内在本质决定了人志道据德的纯粹性与本然性及恒常性,同时具有极强的素位而行的实践本质。其对涵化人性、立人兴国,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本位功能。
购买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普遍化运作机制,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弱竞争性和不透明等风险并危及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而公众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最终接收者,
《乐记》提出的"物感"模式,是具身感知的心物二元论范式的:心灵的超验性与肉身性俱在,是人作为艺术符号主体能够"与物相感"的基础。心与物以气相接而感,是对物之像似性的获得;情动于中,是指示性生成的阶段;而后乐生,是符号生产之规约性的形成。由于中国文化是强伦理编码的,《乐记》作为美学的典籍文本,其遵循强伦理编码而对音乐艺术创作提出的规约要求相当清晰。即使是在看似为《乐记》之对立文本的《声无哀乐论》中,这种强伦理编码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音乐语法规则和伦理准则,是艺术过程的双重编码/解码标准。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长期性难题,主因之一是金融机构难以有效规避放款风险.对20世纪20-30年代上海钱庄业规避放款风险的情况进行考察发现,上海钱庄充分利用
葛花(Flowers Pueraria)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花蕾,又名葛条花,是中国的传统药物,长期以来被用于缓解酒后呕吐等症状,主要化学成分是异黄酮类化合物。继对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