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膜产ROS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微生物可以产生胞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为深海无光区提供了活性氧.而在实际海洋环境中,海洋微生物更倾向于以生物膜形式生长,但生物膜形态对菌体产ROS的影响鲜见报道.考察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GCY生物膜产ROS特性.结果表明,GCY生物膜胞外H2 O2、O2瞯-以及瞯O H等产量均高于游离菌体,其中生物膜体系H2 O2产量及O2瞯-产量最高可达到游离菌体体系的3.10倍和3.56倍.同时L-氨基酸氧化酶(LAAO)、脱氢酶活性(DHA)、电子传递系统活性(ETSA)均有所提高.以生物膜形式生长的GCY与游离态GCY相比,胞外聚合物组分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提升,胞外聚合物(EPS)总量增加了149 mg·L-1,增强了细胞黏附性并减少了ROS对细胞造成的损伤.
其他文献
新时代特色师范教育需要突破原有的教师教育结构,构建适合时代特征的课程体系.通过对15所地方师范院校45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教师教育课程结构逐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范围和内容扩充,教育专业课程呈现多元化,实践课程有所强化和拓展.教师教育课程明显呈现出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取向的转变,然而,通识教育课程选修部分学分受限以及“师范性”特质体现不足,缺乏整合性和生成性课程类型,课程体系缺乏纵向梯度设计.因此,“新师范”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建设有梯度的课程体系,构建有整合性的通识教育课程
文章分析了 102个媒体公开报道的撤销学位案例,总体描绘了撤销学位的原因、时间和机构等基本情况,探究撤销学位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策略,为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和思路.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冲击渐进损伤模型,对国产T8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低速冲击损伤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对复合材料进行低速冲击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和损伤形貌的关系研究了层合板的冲击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在模拟仿真过程中,复合材料冲击时的应力分布像花生状的椭圆形,同时基体的拉伸和压缩损伤大于纤维的拉伸和压缩损伤.在试验中随着冲击能量增大,凹坑深度在35 J左右出现拐点,拐点之前凹坑深度增加缓慢,冲击表面主要是无损伤和几乎不可见的冲击损伤,内部损伤形貌近似圆形;拐点后凹坑深度急
为制备连续流条件下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的臭氧氧化催化剂,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锰基负载型催化剂(Mn-CeOx/γ-Al2O3、Mn-FeOx/γ-Al2O3、Mn-CoOx/γ-Al2O3),对其进行表征分析,考察催化剂在苯酚降解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探究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连续流中n(Mn)/n(Ce)为2:1的Mn-CeOx/γ-Al2O3在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时催化活性最佳,TOC去除率达到80.2%,水力停留时间3.3 min、气相臭氧浓度10.3 mg·L-1、溶液初始pH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