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实地调查方法之我见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音乐的调查,在我国古有“采风”、今有“田野工作”之说。随着历朝历代的更迭,不同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含义。近现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民族学、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等不同学科的引入,“采风”一说逐渐被“田野工作”这一称谓所代替。但是,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研究目的决定了即使是在面对同样的文化事项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本文试图从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的田野工作入手,结合自己的田野工作经历,对传统音乐的实地调查方法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传统音乐 采风 民族音乐学 田野工作
  关于传统音乐的调查、收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便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样的命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了统治阶级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当时,为了自身的利益,统治者建立了一种收集民歌的制度,叫做“采风”。该制度的目的是利用民歌来观察人民的状况,间接的把民歌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这种制度形式或许改变了,但其内容一直沿袭下来。例如,汉代的乐府便是其中一例。这种做法虽然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代子孙保存和传下了不少当时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优秀诗歌,但是亦如杜亚雄所言:“不断的制造出‘伪传统音乐’和‘伪民间艺术’是‘采风’的主要动力之一……”。后来,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引入,出现了与以往“采风”不同的调查方法——田野工作(英文名为“Fildwork”),从那以后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内所有关于传统音乐的调查便统称为“田野工作”。与“采风”想比,田野工作在以下三个重要方面不同于采风:“一是对待传统音乐的态度不同,二是搜集传统音乐的目的不同,三是对待传统音乐资料的方式不同。”
  田野工作的基本步骤大体分为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后的整理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阶段。其中,实地调查阶段既是对前期准备阶方案的实践,又为后续案头整理阶段做了铺垫。在本文中,笔者将焦点锁定于田野工作中的实地调查,尝试从对传统音乐本体的记录与传统音乐相关背景的调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对传统音乐的调查方法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与思考。
  一、传统音乐本体内容的记录
  所谓传统音乐本体内容的记录,指的是把传统音乐用文字符号和音响的方式记录下来。忠实地记录传统音乐,是采访传统音乐必须遵守的准则,能反映传统音乐真实面貌的记录才是日后研究或作其他运用时可靠的材料。因此,记录时要切忌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增删、修改。
  (一)静态信息的采集
  首先,音乐中的歌词要记录完整。要尽可能地记下每一首民间歌曲的全部歌词,避免记词不全的现象。因为只有依靠全部的歌词,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思想内容。记录传统的歌词的同时,也要记录它的新词。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我们常常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介入调查的,所以出现对歌词内容、读音不懂的情况实属正常,这时最好当场向“局内人”请教,以便日后的案头工作进行的顺利。
  其次,民间传统音乐术语的记录。不同的民族对音乐的定义不同,所以用来表示音乐的术语就会有存在差异,比如对传统音乐的体裁、板式、调名、速度、鼓点、发声、引子、过门和伴奏等等,局内人常有一套习用的音乐术语言。采录传统音乐时,应该将这些音乐术语记录下来,并加以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术语,除了在翻译汉文时要考虑采用更能表达原意的字句外,还要把它的原文和读音记录下来。
  最后,关于音乐变体的记录。传统音乐在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变体,而这些变体常常又是构成传统音乐的一大“支柱”。民歌素有“十唱九不同”的说法,同一首曲调,也往往由于语言、情感、风格等种种子不同的要求,而产生许多不同的变体。从这些变体中,可以看出传统音乐的发展、变化;这些变体常常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创作智慧。所以,要注意不同的变体,应该把有意义的各种不同变化的曲调都记录下来。
  另外,我国传统音乐丰富多样,各有特点,为了记下传统音乐的特殊风格,常要用到一些一般不常用的记谱符号,甚至有时还需要创制一些新的符号。这时需要遵循几点:准确地运用符号;在有国际通用符号可用时,就不要另创新的符号,以避免符号繁复,给读者造成困难;不得不创制新的符号时,也要注意和国际通用符号的联系和统一,尽量少使用几何形象或汉字。
  (二)动态信息的录制
  在实地调查阶段,所谓动态信息主要包括正在表演着的音乐以及音乐参与的礼俗活动。当下随着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学者们已经打破了之前那种“重音乐本体、轻文化内涵”的思想认识,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即把音乐放入文化中去研究。动态信息的录制表现为在现场表演中的音像的录制。早在比较音乐学时期,留声机的发明为人们了解来自于世界各地异文化的音乐带来了便利。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像机相比留声机在田野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了更多的功用,不仅记录了音响,保持了传统音乐表演的本来面目,而且录制了音乐参与的各类礼俗活动,因而具有较完美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另外,音像记录比书面记录更具有更生动、更丰富的内容,人们可以从录音中更直接地感受演唱演奏者表现在传统音乐中的生活情绪。
  二、传统音乐相关背景的调查
  (一)传统音乐相关背景调查的重要性
  所谓调查则是为了求得对所调查音乐事项的全面了解,不仅仅停滞在关于音乐对象是什么样的表层结构的认识之上,更重要的是“挖掘”其表层结构背后的深层结构。美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A.P.梅里亚姆在其《音乐人类学》中说过:“在我看来,民族音乐学应当被界定为‘对文化中的音乐的研究’……”。根据这一提法我们不难发现,音乐与其文化背景好比鱼与水的关系,离开水的鱼是不可能存活的。于是,在实地调查阶段,一名音乐研究者在研究音乐的过程中要不仅理解音乐的基本结构,而且还要理解形成这种结构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要从其文化诸要素的联系中弄清这种音乐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原因。为了呼应这一口号,田野工作的方式与内容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以前的“重音乐本体、轻文化语境”研究模式转变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语境与本体共研究”的局面。   (二) 传统音乐相关背景的调查内容
  传统音乐的背景资料大致可以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五个角度进行调查。1、历史背景的调查。历史资料主要包括与被调研音乐事项相关的民族史、地方史,通过对历史的梳理以便调查者了解调研对象的历史发展过程,把握其在历史长河中或交融或涵化的现象。2、地理背景的调查。在我国,56个民族的音乐各有其特色,即使同一个民族但是不同地域形态下的音乐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其音乐给人一种节奏绵延、旋律平稳、音调辽阔之感觉;而来自于地势险峻的山区里的少数民族音乐往往给人一种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的感觉。3、政治背景的调查。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国家在场”、“政府行为”的干预成了研究传统音乐不可忽略的一环。4、经济背景的调查。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音乐文化的交流。以壮族为例,稻作经济孕育了壮族的传统音乐,支持着整个壮民族文化的发展;水路的通畅,使得壮族与其他民族的商业经济贸易成为音乐文化传播与交融的重要场合与途径。5、文化背景的调查。与音乐相关的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信仰习俗、人生礼仪、民族节日……以人生礼仪为例:人的一生经过的礼仪主要有出生礼、成年礼、婚嫁礼、寿庆礼与葬礼,这些礼俗活动或仪式的进行往往自始至终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进行,通过音声从而把仪式或礼俗活动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三、结语
  田野工作的实地调查是民族音乐学工作者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仪式,是获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的一大途径,是一个课题成功与否的关键。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做比较音乐学时期那种扶手椅上的学者,相反,我们要走出书斋,走进田野现场,因为,田野工作的实地调查阶段收获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后期案头研究的进展。所以,每一位立志于从事传统音乐研究的学人都应不断加强实践,尔后在这基础上加以总结经验,如此才能提高田野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亚雄,邸晓嫣.“采风”还是“田野工作”?[J].黄钟,2005,(01).
  [2][美]艾伦·帕·梅利亚姆.音乐人类学[M].穆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继波(1989--),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理论。
其他文献
但昭义教授四大弟子之一、青年钢琴家薛啸秋16日来深,出席某盛典并现场演奏。薛啸秋告诉记者,不仅将在盛典上演奏纯古典音乐,还将奉上自己创作的一首新古典音乐,“我想把我从古典音乐中领悟到的深邃、有趣、哲思、快乐,用我们年轻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据悉,薛啸秋受中国文化部选派,将于9月1日与指挥家雷雩参加在南非举行的约翰内斯堡活力音乐节的开幕式,演奏中国著名的《黄河》协奏曲。而更远一点,他渴望打造一台
期刊
曼妙的歌喉,甜美的外表,有着“军中百灵鸟”之称的陈思思,多年前便唱红了大江南北,被大陆民众家喻户晓。2009年,她成为第一位在台湾开个唱的大陆歌手,被两岸媒体誉为“破冰之旅”。  增进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这是陈思思的梦想。  一袭红裙,浅笑盈盈,舞台之外的陈思思同样美丽夺目,在这个炎热午后的咖啡馆,她犹如一朵盛放的夏荷,让人神清气爽。  她给记者带来了自己最新的碟,由多位圈内重量级人士
期刊
许巍有娱乐精神  每个人都有娱乐精神,只不过大家觉得开玩笑和犯疯是娱乐精神。我觉得许巍就特有娱乐精神,看我骂我是娱乐,你看我思考我也是娱乐。只要是流行音乐都是娱乐,不是艺术的都是娱乐。汪峰许巍更多就是解心宽嘛,老上大海那边看去,我就不知道看什么,有什么可看的。因为大家都觉得看大海特开心。一听许巍,就永远在海边站着,想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候。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你不再年少轻狂的时候,就一定要成熟。你可以
期刊
因为对张震岳的摇滚作品有着朝圣般的期待,所以看到《我是海雅谷慕》打着故乡、亲情牌回归时,心中顿生无聊、沉闷的反应,几番失去兴趣。不仅如此,就《等我有一天》、《OK》这些后期作品中过厚的温情成分,个人看来都无法和十年前《有问题》的犀利震撼相提并论。痴迷那样张震岳的自由痞性,以及台味民谣摇滚米酒般的甘醇,简直像是歌迷的任性心理。但是——即便在这样先入为主的消极心情下听完《我是海雅谷慕》,竟也被感动得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方石声乐作品《土家女儿会》作为研究的实例,探究声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创作意蕴,以及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和演唱设计,反映作品流露的审美品位和文化底蕴,以及如何从音乐内容和音乐情感角度完美诠释声乐作品,从而构建声乐演唱与声乐作品的统一结合的完美意境。  关键词:声乐演唱 声乐作品 方石 《土家女儿会》  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表达依靠演唱方式的选择,以及演唱技巧的综合运用,而声乐演唱的成功体现
期刊
与廖昌永有一面之缘,是在上海音乐学院85周年校庆上,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停奔走……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廖昌永的几个头衔。名人身份多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当然其中不乏浪得虚名、沽名钓誉之徒,但是也有时刻不忘身份赋予的重任、全心全意贡献力量的人,廖昌永属后者。  多重身份让他获得全方位的视野,更多方面的思考。他的身份不止以上列举的四种,而一切身
期刊
摘要:本文以忻州八音为研究对象,阐述八音的基本情况,对八音乐队的组织,演奏形式、乐队及音乐特色进行探讨,以求对忻州八音较全面、客观的了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关键词:民间音乐 忻州 八音  古老的三晋大地上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民间泛滥和流传着多种艺术形式。大约是古老的生活存储了足够多的情感需要表述,而语言的力度在记录这些复杂的情感时往往不够准确与生动,那些微妙的激情、夸张的幸
期刊
摘要:电影《迷墙》的产生源于平克.弗洛伊德乐队音乐专辑《迷墙》的成功,艾伦.派克被邀指导这部同名电影。电影《迷墙》的最大特色:“迷墙”的主题音乐,以动画的形式演绎抽象的主题,音乐成为电影的灵魂。  关键词:音乐 墙 动画  音乐专辑《迷墙》的主题  电影《迷墙》的产生源于平克.弗洛伊德乐队音乐专辑《迷墙》的成功,艾伦.派克被邀指导这部同名电影。平克.弗洛伊德乐队是英国艺术摇滚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乐队,
期刊
早在半个世纪前,马丁·路德·金就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用不卑不亢的庄重语调发出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时代之音,这坚定的信念越过大洋彼岸,响遍了整个华夏大地,整整五十年过去了,炎黄子孙仍然沉浸在对梦想的不断追逐之中,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追逐的过程中累了、倦了、迷茫了,忘了自己来时的路,也忘了要去的方向,最终迷失在途中,被吞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然而,正在我们彷徨之际,中国梦就像北极星一样为我们指明了逐梦
期刊
音乐是历史上第一个与电影结合的听觉元素。它先于音效,先于有声台词,作为一种流动性的艺术形式,其高度的抽象性往往能将情感数倍放大,供情感的渲染,平添一份灵性。当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电影呈现出的综合性美学让我们产生共鸣。在整个电影工业,我们拥有太多配乐大师,他们令配乐带有美妙的情绪性质,令画面与音乐在双向配合中,蕴含着另一种“潜台词”。  在这里,我们不谈那些为贴合影片而独创的电影配乐,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