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家园·建筑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应用的频次持续增多,国家及行业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发布了多项设计、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起到胶凝作用,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造成混凝土结构整体温度升高,结构内外会出现较大的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极易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贯穿裂缝,直接影响结构的质量、安全及使用寿命。文章结合工程案例及特点,从前期设计、配合比优化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及冷却水降温动态监测调整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供交流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应用探析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影响整个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裂缝。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施工技术,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确保高效、优质、安全地完成土木工程施工,促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大体积混凝土定义及温控标准
  相关规范术语明确表述,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另有表述为,浇筑块体尺寸较大,需要考虑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以减少裂缝发生概率的混凝土。从规范的规定来看,大体积混凝土较易因水泥水化热产生温度变化,内外温差较大会产生结构性贯穿裂缝,是结构的质量、安全及使用功能要求所不允许的。大体积混凝土不仅是厚度与其他普通混凝土存在不同,关键是由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反应产生的热量,因结构断面大,混凝土材料导热系数低,结构表面与内部散热降温速度不同步,出现结构内部与表面存在较大温差,同时混凝土表面与周围环境气温间的也会存在较大温差,因温差过大,混凝土结构体积发生变形不同步,其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使混凝土结构出现破坏,出现结构性贯穿裂缝。经参考业内相关论著,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采用的标准是: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不超过25℃、混凝土外表面和当时施工环境最低温度间差值也不超过25℃,混凝土结构内部最大降温速率控制在小于2.0℃/d。在对工程相关区域的承台混凝土内外温度进行验算时,发现最终的结构温差并未达到理想状态,故将本工程按大体积混凝土标准要求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因水化热产生温度应力致使混凝土出现结构贯穿裂缝。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及外部环境,针对性地采用了以下温度控制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种类
  2.1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温度发生显著变化,则混凝土结构会膨胀或收缩,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越高,温度应力水平越高。当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水泥会发生水合反应,产生大量热能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但由于混凝土外部温度变化不大,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差变大,如果该温度差超过25℃,则会出现混凝土裂缝。
  2.2收缩裂缝
  裂缝本身会因为温度变化而自行收缩。如果在浇筑混凝土后未正确固化混凝土,水合作用会消耗大量水分,使水泥凝胶孔减少,干燥效果随之降低,出现严重的自收缩现象。浸没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减少,会在结构孔隙中产生很大负压,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完成后,表面水分的挥发快于内部水分,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收缩率和变形率不同,产生特定的张应力,导致收缩开裂现象。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管理优化策略
  3.1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料
  为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结构性能,施工过程中,专业人员应该加强各种材料的质量控制。在原材料选择时,为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该从材料使用标准出发,确保各类原材料的质量达标,并适当在混凝土混合料中使用一定量的添加剂,优化混凝土性能。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水泥、骨料和粉煤灰选择应注意3个要点:(1)水泥与水。混合料配制时采用的水应符合饮用水标准,严禁使用含有杂质和污染物的水作为混凝土配制水。因为水泥存在水化热现象,而水化热反应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市场上的水泥种类非常多,不同种类的水泥,水化热反应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水泥选择时应注重对水泥细度、水化热等性能的考察,应尽量选择低水化热的水泥,比如,矿渣水泥或者硅酸盐水泥。(2)骨料。混凝土混合料中的骨料选择也非常重要。在骨料选择时,最好选用级配好、岩石弹性小、质量达标和清洁度好的骨料。混凝土中的骨料有粗细骨料之分。大粒径粗骨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弱水泥水化熱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而使用细骨料时,通过砂石粒径的控制可以对水泥水化热效率实现良好的控制。(3)粉煤灰。粉煤灰是重要的添加剂,其在混凝土混合料中的使用,可以取代部分水泥。
  3.2科学配制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制阶段,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施工要求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结果最终反映的是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使用量。配合比设计需考虑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基本的结构需求,还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原材料的特性等,保障配合比更加科学合理。建筑工程都有其独特的结构要求,在利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根据结构特殊性选择恰当的配合比,不可直接照搬其他工程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做好配合比试验,经过多次试验来确定各种材料的用量和比例。
  3.3合理运输大体积混凝土
  在施工作业开展的过程中,工程企业应根据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材料的规范化运输。在配制结束以后,应根据运输地点、运输时间,来选择最为恰当的运输方式,科学有效地控制运输时的砂浆流出、泌水等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中的混凝土需求量大,混凝土配制地与施工地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在施工作业中,应注意对运输路线的科学规划,选择最优的路线和恰当的运输工具。
  3.4科学应用水汽加热技术
  水汽加热技术在混凝土施工作业中的应用,可以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混凝土搅拌作业中,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温度加以科学控制,做好搅拌时间的控制,保障搅拌工序顺利实施。如果混凝土搅拌量较大,可以利用蒸汽炉设备开展混凝土搅拌作业,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减小了内外部的温度差值,提升混凝土的性能。
  结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研究,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技术方法,避免开裂现象的发生。只有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才能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建筑物在使用后可以更加安全,同时保证其功能不受影响。通过对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识别,从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控制、施工组织安排、冷却措施应用、温度监测手段及保温保湿等多项措施的联合应用,结构未出现贯穿性裂缝及表面裂缝,保证了结构质量,保证的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B50496-201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S].
  [2]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
  [3]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张良,陈东风.浅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综合措施[J].治淮,2017(01):29-31.
  [5]莫涛著,李红.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J].城市建筑,2013(04):75+7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也逐渐开始对生态环保问题提高重视。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原来环境前提上,合理规划布局,有效将各地域特色凸显出来。对生态空间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有效将周围色彩以及格调等优点运用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开展低碳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空间;规划探究  1、阐述城市规划设计中域生态城市规划工作  1.1合理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用户对目前
摘要: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测量工程中无人机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引入无人机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增加监测尺度,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监测精准性与效率,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将对测绘工程中无人机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无人机技术;测绘工程;应用;实践  1无人机测绘技术的概述  无人机测绘技术就是一种对空间基准的一种导航技术,通过无人机对一些复杂的地形进行测绘。现在是高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水工环地质灾害的治理过程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针对岩土工程勘查过程中开展的水工环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其存在的常见问题和不足,并探讨合理的改善措施。 
摘要:建筑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在建筑行业之中,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优质的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先驱,优质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仅影响了后续的施工过程,更能直接影响到居住房的舒适性、安全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为明显,需要相关人员加以警惕和解决,本文就建筑结构中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国力鼎盛,市场经济也随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80岁以上股骨近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出院后采用Renoibs方法对护理效果进行判断,术后采用Harris评分量表对患者髋功能进行评定,同时观察患者术后褥疮、伤口感染、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心衰、便秘、肺部感染的发生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也日益成熟,在这一系列情况的推动下,土地整治项目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是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多元化操作的重要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土地利用效率,强化土地管理水平,而测绘技术则是土地整治项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核心依据,其的实际应用贯穿了土地整治项目的各个细节,对于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的工作质量,确保其的顺畅开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基于此背景下,本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这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建筑结构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近年来,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各地区的地震灾害也逐渐增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越大,损失就越大。阐述了影响建筑结构体系设计质量的因素,总结了应用抗震技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00例PIC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指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PICC知识的知晓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带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建筑工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其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通过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论证,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其良好的设计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技术  一、建设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控制重要性分析  首先,科学实施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更好地发现
摘要:随着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与时俱进,我们有了更多的方式去探讨城市变化和城市设计。而城市生活恰恰是城市活力研究的基础,对当代城市生活的剖析是我们研究城市活力的切入点。城市生活可分为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三大活力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活力进行了表述;经济活力是城市活力的基础,是产生现代城市活力的前提;而社会活力是城市活力的核心,是城市活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文化活力则是城市活力的内涵品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