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涝池修复治理工程管理浅析

来源 :陕西水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zha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陕西省2016年-2018年凤翔县水土保持补偿费使用项目和水利发展资金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工程概况、建设内容与规模、主要做法、工程效益的阐述,对项目区历年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以确保今后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持久性。
其他文献
阜蒙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造成项目区出现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需对工程建设形成的裸露土地进行整治和防护,恢复林草植被并开发利用。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对阜蒙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及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可操作性强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结合安徽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实际情况,对其水资源供需进行分析。结论认为,设计年项目区可供水量W供=592.49万m3;需水量W需=472.80万m3,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在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的情况下,供水量可满足项目区内用水需求。
灌区“实现信息化”就是通过各种信息采集技术和手段,全面或较为全面地获取灌区内的水雨情、工情、墒情等信息,通过对陕西省大型灌区基本情况和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认为:大型灌区在陕西省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化建设中,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更好地为农业灌溉提供保障。
为彻底解决黄花滩灌区冬春季尤其是日光温室冬季缺水问题,通过现场踏看及资料调查、经济技术比较等方法,对黄花滩灌区1号调蓄水池池址进行比选,通过比选认为以已建黄花滩灌区2泵站出水池南侧地块为池址,并在池址确定的基础上对水池池深进行经济技术比选,最终选择工程实施难度最小,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工程实施效果最优的工程设计方案。结果可对类似工程方案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输水管道工程中发生事故停泵、阀门快速关闭等突发快速断流情况下,因水流惯性和可压缩性在管道内产生剧烈的波动,会造成管道中水流速度的突然变化和压力的急剧升高或降低。结合实例介绍泵站管道输水系统水力过渡过程,水泵、阀门、空气阀等常用关键边界条件的建立及特征线算法,根据水力过渡过程确定合理的阀门动作规律,校核管道设计等。
胶结坝是我国学者提出的新坝型,兼具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优点,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筑坝,具有漫顶不溃、地基适应性强、绿色环保、造价经济、施工便捷等优势。新疆TLKT水库大坝采用胶结坝新坝型,最大坝高87 m,是我国拟建最高的胶结坝。本文通过对该水库胶结坝设计比选等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全面梳理了计算分析、国内外工程类比分析情况,研究确定坝体结构形式、断面、防渗形式、材料分区等的基本过程,为同类胶结坝的设计提供参考。
黄花滩调蓄工程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供水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对黄花滩调蓄供水工程渠首调蓄池进行设计。经计算分析,调蓄水池顶高1765.8 m;水池迎水面边坡坡比1∶2.75,背水面边坡坡比1∶2.0;水池池顶临水侧每隔20 m设置太阳能路灯系统,路灯高度6.0 m,可满足工程供水需求。
过堤工程设计的一项首要任务就是对堤防渗流稳定的计算。以梓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物料装卸平台和配套农路过堤工程建设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稳定流及非稳定流中多种边界条件、多种材料的堤坝或土体的渗流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渗透比降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农路过堤工程和港池开挖按规范进行设计对堤防渗流稳定影响不大。渗流稳定计算方法和过程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为了日后开展黄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相关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研究豫西地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对区域的降水规律进行分析,查明了降水空间、时间的分布特征,建立崩塌、滑坡等
为研究、计算池堤(大坝)填筑过程及后期的沉降变形问题,需要探明深层岩土的地质特性、时代成因等,因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地层成因时代的判定划分。在地层认定过程中采用区域资料指导、生物化石作为标志层、地层层序推导、岩芯鉴定等方法进行综合判定、相互印证,确定出渭南市抽黄供水北湾调蓄池工程深部地层为中更新统的冲、湖积相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