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雪域高原上的马文化原型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神话学视野下,在民俗与仪式著称的雪域高原文化背景下,点滴细节中流露出对马文化原型的崇拜。歌谣、传说等文化媒介中频繁出现以马为原型的文化描述,体现了当地民众对马原型赋予的文化想象。本文试图从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史诗记载中归纳概括寄托着民族心理的马文化原型,从而透析高原民众的精神情结。
  [关键词]神话;民间习俗;雪域高原;马文化原型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0040-02
  藏族神话中,频频出现以马为原型的文化描述,足见马在藏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它代表着牧区特有的生产方式。策马奔腾的阳刚与勤奋,让人们对这种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动物赋予了无尽的想象,联想到牧区悠久的草原文化、神赐的英雄、王者等, 从而诞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文化关联。
  一、神话《马与野马本一家》
  西藏神话《马与野马本一家》,记录于敦煌发现的古藏文手卷中,故事讲述了“在昨天的昨天,在九个九十天的昨天”,在九重天上,两马结合诞下一匹神马。“马的父亲名叫喀尔达意雅尔瓦,母亲叫桑达义巧玛,在达萨隆章的甲莫绒地方生下后代。神马从九重天上降落凡尘,为口寻找食物,为喉寻找水源。后来神马之子在在吉隆当哇遇到一个名叫吉恰曲的同类,生下来三个儿子”。?譹?訛“小马三兄弟,小驹三昆季”,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老大为争夺草场,与公野牛争斗而死;老二怕死不肯前去为兄长报仇;老三势单力薄,在人的帮助下为兄长报了仇。老三曼达来到机王国,面见名叫莫布丹先的人,表达了合作意愿,与人达成协议,立下钳子般的誓言,摁下手印表示信守。还有一种译本说,为报答人的鼎力相助,老三长期为人类效劳,成了家马。?譺?訛老二则永远地留在了草原上,繁衍为野马。
  故事中折射出在牧区争夺草场的社会矛盾,也说明了马与野马的亲属关系。故事的起源是“以现实生活和客观事实为基础的,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在人们头脑中曲折的、经过艺术加工的反映。在神话的幻想外衣里,包含着原始人类对自己的活动和社会发展的记载,从而留下了藏族先民在青藏高原上不断前进的足迹”。 ?譻?訛马匹是青藏高原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忠实伴侣。家马的饲养是自由狩猎走向畜牧业的转折与标志,这是《马与野马本一家》的现实生活基础。
  在神话故事中,作家马丽华对小马曼达充当坐骑的感受有文学性的描述:“感觉好极了,它骄傲地体会着如同猛虎凶豹般的威风,风驰电掣般地来到羌塘,骑手莫布丹先一挥绳索,套住了野牦牛;任由野牛撒腿飞奔,瞅准机会往回一拉,利器随之刺穿牛身——牦牛毙命,大仇得报,牦牛的尾巴做了曼达鬃毛上的装饰……”俨然,这样的描述与英雄所骑的战马类似,“莫布丹先”在藏语英译里有“先知”的意味,这样的场面是格萨尔王与枣红马的先驱,为民间英雄史诗树立了最早的文化原型。
  二、英雄与马
  藏族大学者萨迦班智达也说:“装扮座骑岂不美于主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英雄是民族之魂,在英雄史诗里,无一例外地,坐骑又是英雄魂的辐射。依靠天马,格萨尔东征西讨,所向披靡,完成了统一大业之路,又在神马的帮助下返回天界。此刻,藏族文化中马与英雄的结合达到了顶峰。
  物通人语,这是原始初民万物有灵论的解释,在童话、寓言、神话中都有大量保存。王者的马匹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神性,枣红马被认为是马头明王的化身,具有莲花生大师的魂灵。又名赤兔马,血统高贵,出身不凡,与格萨尔同年诞生,经历相同,两者渊源神秘。枣红马虽为马,却复合了多种动物的属性,具有超凡的能力。在主人格萨尔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它往往能解人语,上天追星,解救他于危难之中,充当着他的保护神,是十足的“神马”。
  马头明王又名马头金刚或马头观音,源自印度,马头人身,是藏传佛教上下密院的护法神之一,是慈悲观音及其他诸佛之化身,是藏传佛教教徒所皆知的护法神。15世纪宗喀巴亲炙弟子罗追仁钦桑格,在色拉寺杰巴扎仓塑造有马头明王的神圣金刚橛,被藏族人称为“色拉捕尔界”,此后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七日,拉萨信徒前往色拉寺杰巴扎仓朝拜马头明王的神怪金刚橛,根据自己的年龄数目绕金刚撅转圈,以图吉祥。如今的色拉寺“马头金刚”神殿香火依旧很旺盛。
  桑耶寺同样有此神灵渊源,赤松德赞以玛桑贡为模型,雕造了马头明王门警,传统苯教神灵中的赞神形体如马状,骑着淡红色的马,莲花生收伏的赞神就有长着马头的“达资”,它成为舶来的马头明王在本土的一大参照物,至今仍为佛教护法神供于寺院。
  传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最早的五首诗歌均与马头明王有关,如:“马头明王大灌顶慈悲法力,摧毁诸魔粉碎一切为害之敌,红宝石般的赤色夜叉之体,在劫未当中跳起雄壮的舞。”这与汉族传说关云长所骑赤兔马不谋而合。一位是民间无所不能的王者,一位是忠义双全的武将,赤兔马成为人物灵魂的缩影,是他们英雄性格的化身,充当了先民哲学观念的代言人。游牧的生活现状以及战争都需要神马来支撑,这是由生产力状况和军事斗争的基础决定的。战争作为最极端的政治,马是冷兵器战争中重要的环节,马为英雄创业有舍生赴死之功,对马的崇拜就是对英雄的崇拜,英雄的人格凝结为马的人格,马的活动凝聚着人的社会活动。
  三、龙马传说
  《格萨尔》中有很多对马的赞语,马赞诗是其中重要的优秀篇章。珠牡献马时的夸赞提及“佛陀心”、“马头明王”、“天神”、“龙神”和“年神”等,其中“龙神”与汉族“龙马精神”的典故如出一辙。《周礼·夏官·廋人》记载:“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山海经》中也有“马实龙精”之言。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对此借助“白龙马”的原型,做了故事性的诠释。古人认为,龙与马可以互相转换,他们对马的认识与对龙的崇拜意识有密切的关联。
  飞龙、玉虬都是对神话了的天马的美称。“龙在先秦时代被认为是升天之工具,由龙马所驾的有美玉和象牙装饰的车,是屈原所能想象的最华贵的升天媒介物。” ?譼?訛叶舒宪认为:“一旦了解到车与马为外来输入的文化要素及其进入华夏文明的时间,在书面文学问世之前的大传统车马神话想象景观,就能借助于商周两代的车马随葬制度,得出车马升天或者骑马升天的神话背景。” 国内各少数民族有关亡灵乘马升天的信仰,其想象的原型都是神话化的马,即来自本土大传统中接受外来输入的家马和马车时,当下投射出马与马车的神话升天功能。   藏民族本土的苯教信仰,视马为人神之间往来交流的中介,有杀马祭神的仪式,《旧唐书》云,吐蕃赞普“三年一大盟,夜于坛墠之上与众陈设肴撰,杀犬马牛驴以为牲”。后与佛教教义展开辩论,《贤者喜筵》记述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徒在论辩中击败苯教,事后赞普宣布藏民不得信苯教,不准为了超荐而宰杀牛马;《巴协》记载了赤松王死后王子为其超荐,“奉苯大巨在扎玛措姆山架帐,从马群中挑选出多匹体格强壮、跑速快的马匹,修制了马场,决定为先王单独超荐”,此事遭到王子牟民赞普的拒绝,佛教徒贝惹杂纳指出:“苯教师堆积兽皮,在罪之上增加新罪,行施错误之法。”佛教大举入藏后,藏族食杀动物有了许多禁忌,如忌食奇蹄牲畜(如马)的肉。拉卜楞寺每年正月初八日要举行放生节,届时将备好的马等牲畜系上彩带放走,任其自生自灭。
  “《查诗拉书·敬送马篇》有用松木砍雕木马作祖灵驮灵马的记载:‘抬斧上高山,砍倒青松木,松木做成马,良马送给你。并赞马道,‘看看四只脚,就像粗铁柱。看看马喘气,就像云雾飞。看看马眼睛,就像星星闪……这样的良马,实在难寻到。’关于驮灵马在送灵途中的作用,也是强调得淋漓尽致:‘难爬九座坡;平路难走完;难过九深涧;难过九条河。’尽管驮灵马从活马变成了各种象征性代用物,用马驮灵归祖的仪式行为是不能没有的。” ?譽?訛
  此外,在藏族民间与祖先交流的仪式中,马也是重要角色。现在遍见于藏区各地的祭“拉则”,即祭部落祖先的山神活动中,有一道重要的仪式——放风马。放风马时必先煨桑,随着烟起,祭者抛出风马(一种印有马匹的纸片或布条),并伴以祝词:“今日风马升起来,袅袅升向空中,没有升起的风马,请连连升起,天地满是吉祥,风马哟,愿你都升入高空。”?譾?訛 这种仪式通过画中马的升腾来完成与神的交流。
  四、民间仪式
  与马有关的趋神避邪、求交好运的仪式在藏区异常丰富。安多藏区会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据马等牲畜睡卧方向(头冲向)来判定吉祥,认为给它们系上花布条赶往头冲向处即可招致吉祥。一些地区每年五月要举行将马头之类送于山顶,并经过念经、磕头等仪式,来制止霜雹之灾。这些仪式都将人的福祸吉凶依附在马身上来求得神迹的发生。
  马匹作为藏族在宗教活动中超自然力信仰的媒介物,体现了藏族在精神层面对马的役使,这种役使来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马的依赖。在西藏的重大考古遗迹中,能看到上古时期由马骨制成(如骨针、骨拒),后世藏族还把马尾作为“必枉”(一种乐器)的弦。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传说中,文成公主进藏所带物品多驮于马或骆驼背上,并说她“于莲花大坝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她来到拉萨‘拉通渡口’,又有百多马头木舟来接;在拉萨的‘吾吉滩’,有百辆双轮马车来接”,这说明汉藏联姻中马有大功。
  马在生活中具备诸多功能,藏族常有赠马的礼节。藏族古代神话故事《兄妹分财与祈神》中说,女神什坚木楚莫且在拟嫁嘉地领主林噶,其父提出男方须拿出马等物为聘礼,方准嫁女。据藏史所载,赤德相赞因感佩于太医宇妥宁玛·云丹贡波高超的医术,特赐良马、鞍鞯等为厚礼。
  悠远的神马故事隽永深刻,骏马驰骋在草原上,庙堂里供奉着马头神灵,策马的汉子英武雄壮,生活中与马相关的仪式烟火袅袅,激荡起藏民族特殊的马文化情结。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下,从远古走来的藏民族也将跨马扬鞭在历史的叙述中。
其他文献
现代学校教育中,校园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的理论,用系统的方法,审视校园文化,提出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我校可行的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一个以学校不
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有特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一系列法律、规章的出台实施,规范了防震减灾的管理体制、行政执法,并将地震部门作为行政主体推向了依法行政的前沿.笔者结合自己在行政办事中
期刊
英语中表示量概念的词不仅仅是数词,其它词类(除去冠词、连词、感叹词外)在英语当中也都可以表达量这一概念。掌握英语量概念词汇的具体分类及其应用规律,对增强英语语感、正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什么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毕业生质量标准和为什么要制定毕业生质量标准以及制定毕业生质量标准的原则、毕业生质量标准的内容及方法.
对采用改性聚四氟乙烯(F-4)的档案、图书等不同系列的文字、纸张、照片等进行了加膜的强度、耐蚀、耐磨等性能的研究.得到了改性氟塑料的物理、化学及磨损性能等一系列实验数
空压机第三级叶轮的叶片严重腐蚀,经光谱、能谱及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光叶腐蚀是因进入空压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SO2有害气体和第二级中间冷却器放水器排水不正常,使第三级叶片处于
用传统方法讲授英美概况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论述了用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的思路,并以实例介绍了具体方法,指出了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