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非遗保护下的锣鼓十八番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留下的不仅仅只是一方土地,还有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地哺育我们,而文化更是滋养我们的精神养分。最原始的音乐从打击乐开始,据史料显示,原始社会就已有人开始用木棍、石头、骨头等制作简单的乐器,配合人声的呼喊、节奏、情绪等,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已经能够提炼金属物质,于是就有了西周时期的编钟,编钟可以发出中古调式里的各个音律:宫、商、角、徵、羽,创造奠定了整个民族的音乐发展基础,直到秦汉时期,国家的繁荣促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层面的享乐,大型民族乐队开始盛行,随着乐队对各种打击乐的要求逐渐提高,汉朝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件铜锣。[1]魏晋时期打击乐得到发展,又产出铜钹、锣鼓等乐器,锣鼓文化也自此诞生。
  一、初识锣鼓十八番
  江西省南昌县,介于北纬28°16′~28°58′、东经115°49′~116°19′之间。它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南昌市南部,东接进贤县,南邻宜春丰城市,西、北与新建区隔赣江相望,东北濒鄱阳湖,三面环抱南昌市主城区。南昌县距南昌市中心15公里,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渔业重点县,享有“江南粮仓”、“鱼米之乡”等美誉。[2]300多年前,锣鼓十八番于明代中后期传入江西省南昌县,至今已陆续发展了好几百年,其中流传于南昌县八一乡胡华村、塔城乡凤岗村、冈上镇黄台村等地的锣鼓十八番,经过岁月的积淀以及数代艺人的传承发展,更是逐渐精湛,从最初的简单敲击乐,到如今的乐器组合,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更替,已经形成一种节奏鲜明、表现力丰富、且极具历史特色和地域色彩的民间艺术,成为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锣鼓十八番的传统曲牌有《喜笑颜开》《细雨点花》《九连环》《蜻蜓点水》《金雀报喜》《凤还巢》《鱼咂嘴》等十八个番子,故统称“锣鼓十八番”,现已成为民间定型的锣鼓经。[3]锣鼓十八番通常以欢乐明快的形式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生活,其传承方式多以父子传授、师徒传授为主。它以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云锣七件为一套;每一个曲调叫一个“牌子”,或一个“番子”。锣鼓十八番的演奏组合比较复杂,需8至12人同时进行,乐器数量也在8至16件,有坐场和走场两种主要演奏方式。和大型打击乐一样,锣鼓十八番坐场排列有严格要求,中间是打击乐,从左到右依次为大钹、云锣、板鼓、堂鼓、大锣、小锣,两边是丝竹乐器和弹拨乐器,左边是三弦、中阮、橫笛、笙、唢呐,右边为二胡(4把)、革胡。而走场演奏的排列方式为:走在最前面的是司鼓、演奏板鼓和堂鼓,其后依次是云锣、大钹、小钹、大锣、小锣,而丝竹与弹拨乐器排在最后,排列方式不固定,以方便为宜。
  由于锣鼓十八番对清代民风民俗和音乐形式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二、深入锣鼓十八番的音乐特点
  锣鼓十八番的音乐特点极其丰富。从内容上看,锣鼓十八番多用于表达激动、兴奋等情感。以前锣鼓十八番以表达喜结连理的欢庆为主,而现在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融入,情感也慢慢地趋于细腻而又不失豪放,既可以表达对婚姻的赞美、美好生活的赞叹,又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内容去激励和鞭策人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锣鼓十八番经過数百年的传承发展,从简单的器乐敲击到曲调完整、特色鲜明的器乐套曲,凝结了劳动民众的智慧,其表演简朴无华,活泼生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从节奏上看,锣鼓十八番曲牌众多,打法独特严谨,每一个番子都必须按照传统锣鼓经的节奏进行,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音乐的发展,锣鼓也不断地融入新的元素,无论是乐器的种类还是表现形式,都逐渐发生了变化,显得更加多元丰富,深入人心。
  从演出形式上看,锣鼓十八番可以单独演奏,靠节奏与不同鼓锣声的搭配表现不同的情感,例如婚礼的喜庆、积极的教诲等。不过,目前的锣鼓十八番作为单一的乐器演奏已经很少出现,大部分演出场合是需搭衬多种打击乐、弦乐及管乐进行合奏,同时根据演出地点、场合、环境的不同,偶尔添加上竹笛、阮等辅助乐器来加强演出效果。它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演出形式,譬如:①以锣鼓为主乐器贯穿演奏始终,其他乐器唢呐、胡琴等分段落辅以伴奏。这种演奏可以使旋律听起来更加丰富饱满,突显了锣鼓的气势,使其更有力量和富有情感,多表达喜庆的景象。②以吹奏、拉弦乐器为主乐器,钹镲、锣鼓等为之伴奏。此表演形式灵活多变,可搭配不同的节奏型灵动地表现不同的演出风格。节奏密集时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节奏缓慢时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仪式感,使其呈现出一种多样性而又不失延续性的特点,既可保留传统的演奏方法,又可添加现代的流行元素。锣鼓在其中主要起稳定节奏、烘托情绪的作用。③锣鼓与歌舞结合,两者之间相映成趣。随着时代发展,这是在旧有的演出形式中演变衍生出来的新的表现方式,以锣鼓搭配歌舞,能更生动地抒发情感,让歌词与舞蹈交融,声与乐碰撞,舞与音搭配,使表演更加具象化,更有画面感和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锣鼓十八番因其音乐情感炽烈,红红火火,深受人民的追捧,民谣中对其更有“听了打鼓上墙头”的传唱与赞美。每逢节庆假日或丰收时节,乡亲们便聚拢在一起,围着锣鼓声乐呵乐呵,热闹热闹。过去,每逢正月十五玩花灯和四月初八佛诞节前后的庙会上,更是有各个村寨进行传统的锣鼓比赛,他们相互之间卯足了劲,一番吹打,一番较量,互争高低,实在是热闹非凡。
  三、锣鼓十八番的基层现状调研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实在性、实物性,遗传的方式较简便,遗留的可能性高,受保护范围广。相对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性弱,多为精神、技艺、文化等层面,在我国受保护范围比较狭窄,且易忽视。笔者获悉,锣鼓十八番目前已收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中[4]。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锣鼓十八番,2016年11月中旬,笔者与同伴曾前往江西省南昌县八一乡胡华村,对胡华锣鼓十八番进行过民间采风。在采风期间,笔者在当地收录了不少现存锣鼓的照片以及演出音频视频,并多次与江西锣鼓十八番的当地老一辈传承艺人进行过沟通。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曾经令老少喜爱的民俗文化,它的传承却面临着一个严峻而又紧迫的问题,其传承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我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薄弱,国家收录非遗的著作并不太多。以江西锣鼓十八番为例,对于这一民间文艺形式,笔者曾进行过网络、著作、期刊等文献查阅,除了部分网页上会有些相关的新闻报导和一些视频播放外,所能搜集到的有效资料非常稀少,相关的法律文献保护也不太规范全面。其次,民间文化的传承者对非物质文化的认识较为匮乏,一些非遗的艺人或者匠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的范畴,因此他们在传承时缺乏使命感,更没有意识到“遗产”这个词的重要性。在一项针对江西锣鼓十八番的调查报告中显示,17%的人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17%的人里面只有36%的人知道江西锣鼓十八番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在大部分人处于无知状态下,“保护”一词就显得极其苍白无力。其三,从江西锣鼓十八番的本身属性上而言,已经出现了继位断层的现象。目前,江西省能够传承锣鼓十八番的艺人个个年岁已高,有些甚至都已经离世。然而,随着時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的快速进步,在当今的乐坛文化中流行音乐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而纵观天下,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只愿意随波逐流,热衷于流行音乐或欧美、韩流等外来文化,真正能够有意愿去聆听、欣赏乡俗锣鼓文化的人很少,再加上江西锣鼓十八番本身对继承者的天分及先天优势的考量极其嚴格,能传承、发展锣鼓文化的人更可谓凤毛鳞角,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江西的锣鼓十八番是一种民族色彩极其浓郁的非遗文化,它凝聚了数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在音乐上的载体表现,它不仅丰富着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培养了音乐中的多维思维方式,也是世界音乐中能展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打击乐器组合类型。在时代的多元发展中,江西锣鼓十八番也将碰撞出更加璀璨的火花,它的传承无论对于自身体系的建立,还是对于中国音乐体系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江西的锣鼓十八番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它诞生于民间,在民间生存,却将趋向化消失于民间。在此,笔者呼吁更多的人能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江西锣鼓十八番,同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国家支持等多重因素,让这种非遗文化在民族的视野中越走越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风姿!(指导老师:李霜)
  注释:
  [1]乔建中,陈克秀.中国锣鼓(M).山西省.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180
  [2]南昌县人民政府自然地理[DB/OL]
  [3]南昌锣鼓十八番概述[DB/OL]
  [4]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B/OL]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热,搜寻了一些最新文献,以国内公司为代表、其面临的风险以及发展前景三方面做了综述。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综述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互联网、移动通信应运而生。其形式多样,有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因p2p是更新的事物,故选其为例来阐述。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及其模式  谢平、邹传伟(2012)在正式文献中提到这一概念,认为其是直接
期刊
自古以来,儒家对社会政治有两个理想目标: 一个是最高理想目标,即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以实行王位禅让贤能的尧舜之世为代表;一个是最低理想目标,即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以实行王位家族继承的夏、商、周三代六位圣王统治的时代为代表。这两种理想的社会模式是当时孔子作为来宾,参加完蜡祭而对鲁君失礼的感叹。也是儒家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目标。在数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从周代到民国,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从当代文坛现状入手,结合马恩关于真实性与倾向性关系的观点,分析中国当下文坛存在真实性与倾向性脱节的问题。认为真实性与倾向性结合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亦是其审美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现实主义;真实性;倾向性  现实主义历来都是被关注的问题之一,这是一个很古老也很传统的话题,却也表明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旺盛的生命力和重要价值。尽管当代文坛强调主体多元化和风格多样性,但
期刊
【摘要】:nihilism,其中文对译词为“虚无主义”。相关论者往往将此二者等同,对于等同起来的始末经过,迄今少有探究。其次,“虚无主义”作为当今中西方思考的大问题,被归结在了“上帝死了”这句话中。尼采称之为欧洲最不详的客人。相比于西方世界,中国人的彼岸信念较为薄弱,不存在“上帝死了”之后该怎么办的问题。基于背景、视角的差异,虚无主义问题,在中国呈现出与其欧洲发源地不一样的景象。了解近代中国对待虚
期刊
【摘要】:微商作为移动互联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模式之一,在过去的两年里,以一种全新的营销思维和模式冲击着传统的零售模式,引领了一股全新的电商发展潮流。然而,随着暴力刷屏、官方监管加强、朋友圈微商逐渐走向衰落,未来几年是我国微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迈进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微商来说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化的市场中保持健康增长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微商 ;B2C;C2C;监管  
期刊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日趋重要,部分企业希望有潜力的劳动者与自己保持长久、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可以实现企业的目的。然而,我国法律对劳动合同的违约金条款规定了严格的限定条件,因违约金问题而引发的劳动纠纷越来越多。笔者针对因违约金而发生的劳动纠纷,提出企业在与劳动者订劳动合同时如何正确运用违约金条款,希望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 劳动
期刊
【摘要】:面对当前不断发生变化的世情国情,共产党必须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根本举措就是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战略部署,将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全面促进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才能积极有效的应对当前的各种挑战,圆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键词】:依法治国;国
期刊
【摘要】: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形态,以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杂志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直接挑战着传统电视在现代媒介环境中的地位,分化了传统电视媒介的受众。在此背景下,我国体育电视事业面临着严峻困境,笔者希望通过介绍ESPN由一个地方电视台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体育媒体的发展模式,为我国体育电视频道发展带来启示。  【关键词】:ESPN;节目制作模式;品牌;多
期刊
【摘要】:理论范畴、应用范畴和影响范畴是会计学范畴的三大板块。会计学中经常用这三块来区别不同范畴的定义与界限,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建设会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同时便于会计规则体系与管理规范的建设,还可以提升会计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以及会计行业的影响力。  【关键词】:理论范畴;应用范畴;影响范畴;会计学  前言  在现代经济体制中,会计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环节。随着会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会计的研究也
期刊
【摘要】: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中提出对于已经建成的小区要逐步打开,以便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意见引起了广泛讨论,我们知道根据《物权法》相关规定,对于住宅小区内部的公共道路,属于小区业主的私有财产。因此,如果政府强制性要求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就会涉及到一系列的界定、补偿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开放型小区建设的实现路径予以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