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占林的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军眼里的桃花都是走动的
  尖山的味道是咸的
  就连山顶的桃花
  都浓郁着盐的清香
  随风而动
  在每一条山路上奔跑
  喘息中
  绽开成一朵朵的微笑
  将军早已忘记了年龄
  他像一个顽童
  比纯真更加纯真
  比活泼更加活泼
  就连他眼里的桃花
  都在妖娆地走动
  走动成尖山独有的风景
  尖山的桃花
  尖山的桃花和别处的桃花一样
  看见花瓣,好似
  看到一片美好
  那一抹的羞怯,躲在花蕊深处
  桃花之外,是比桃花更艳的花朵
  一朵朵
  把尖山打扮得格外靓丽
  此时,尖山的桃花和别处有了区别
  她们的馨香
  都带有千年盐都的味道
  一段历史,一个传说
  在款款的步伐里
  渐次铺开
  山林更绿,湖水更蓝,桃花更艳
  跨过湖上的那座桥
  你就走进了尖山
  走进桃林深处
  风儿吹来千年涛声
  阳光的小手
  一下子温暖了這个明媚的日子
  让尖山的桃花
  盛开在每一个行人的心头
  金银湖的梦
  错过了三四月
  你也只是错过了和桃花的艳遇
  在尖山
  任何时间你都能找到
  那些被遗落在花花草草上的词语
  他们隐喻着过往
  他们温暖着未来
  错过了三四月
  你就不要再错过这个夏天
  湖边的小草瘦了又肥
  肥了又瘦
  只为等待你的到来
  无论阳光是否和你一起
  你都要来一次,必须
  你和水的距离
  就是金银湖历史的长度
  湖水的冰凉
  阻挡不了鱼的爱情
  每一朵涟漪
  都是完美的结局
  如果你喜欢生活的美好
  就把尖山的诗意一起打包
  带走
其他文献
从凤凰树到海边,其实不远  可我走了很久。  海,在黄昏睁开眼睛  和风凰树一起,守着一座城  城里久未及人声,一座空城  留影子独坐,万水等过千山,  掌心长出凤凰树  我在树下淋一生的海水  听深寂的夜晚  前世的雪把大海又埋了一遍  凤凰树和海相拥而眠  这时候,我想,你会来看我  空白  我钟爱书中的水声,  和摆渡人的模样。他时常看着衣摆  很想为我缝上一朵梨花  可是他要流浪,就带走了
游同里镇  耳朵摸到滴答滴答的声响后  惬意地卷曲自己  那是夏之黄昏,我和一阵急雨  共同成为暮色的一部分  从退思园出来,天乍然变黑  行走六月的雨,刚好跑过嘶哑的河水  一条船乒乒乓乓打出节奏  淡白的乐声浑圆,晶亮  小店门口的水缸中  一朵早开的荷花摇曳肢体  扶了扶脸上优雅的红晕  我走到穿心弄,将一团手电灯光  递到小巷窄仄的嘴边  圆光下,影子前仰后合  冒着吟哦的热气  石板路凸
墙头草是新长的  没有纠结往事  空中俯瞰,似北方狼族的一枚灰暗戒指  黑色的县志里,北风是一杆老枪  门牙残缺,报不清家门  墙体是寿州厚重的铁衣,我不忍剥落旧伤  寧愿把它看成一本打开的汉书。立在那  让人语、时间、淝水与良人的花轿从腹中缓缓涌出  八公山  听贤人们谈丹术  也论家常豆腐。《淮南子》是石雕的  一滴血也没有渗出  淝水不远,远走的是  前秦的苻坚  石林、崖顶、庙宇,竟没有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中国新诗的黄金时代: 以朦胧诗面世为标志的中国新诗的新时代开启,然后不过两三年,过渡性的朦胧诗时期结束,“第三代”诗歌出现并迅速成型、定鼎、繁荣。对此,《诗歌报》及改报为刊的《诗歌报月刊》,有着世所公认的巨大贡献,影响广泛而深远。  我是在1984年暑假知道《诗歌报》将要创刊的消息的——刘祖慈先生写信来告知此事,询问我是否能够去《诗歌报》做编辑,但方式只能是借用,因为
主持人语  在诗歌写作手法日益多样化的今天,90后女性诗人田凌云有把一加一写成等于二的拙朴与泼辣,“如果我将被找到,请允许我哭泣/请允许我告诉你,你找到的是我的背叛者/我是我的囚徒,也是我的背叛”,这种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意义上的身份确认在诗歌写作中显得平常且普遍,“我仍然是铁诺北路上的无线风筝”“我分开了自己的月色,丢向灵魂的垃圾桶”,田凌云不少诗歌中都是强调主语“我”的客观性,并由“我”展开诗歌
倮倮是这样一位诗人,在他充满质疑、忧伤与批判的诗行间,掩藏着朴素的唯物主义与理想主义——关注现实世界,随时随地记录生活心绪的闪光,表达在社会抗争中对个体信仰的坚守与人·性关怀,这种对自我与他人的关怀与沉溺于小我的私人化诗歌写作形成鲜明对比。  倮倮解构了悬浮于诗歌创作论上的光环,以“在路上”的生活模式与诗歌写作模式来生发他丰沛的诗情:他善于在被动、繁芜的现实世界里发现诗性的光芒;善于对碎片化的日常
赶春  腊梅报春,迎春花迫不及待地绽放  月季花早早鼓出了嫩芽……  花草树木赶趟般秀出姿色,表露心迹  鸟雀啁鸣,河流酝酿着滔滔计划  不经意间,春风吹绿堤岸,吹绿田野  徜徉在阡陌,想起经年盛开的桃花  绿意渐浓处,往事如风  人勤春早,回眸时  感受期遇的美好  红草地  记忆中,有一大片红草地  密密匝匝地疯长  长长的叶片随风摇曳  像红波层涌,像蛇舞翩翩  在很长的时间里  它都是一片
为拒绝梦而拒绝入睡,只为读出单纯的发音  ——马德拉岛。我并不想描述它陡  峭的岩石  在唇边它滑过,犹如一丝带咸味的海风  而白云似乎浸染了甘蔗和葡萄酒的汁液  海鸥迈着红脚掌在海滩上觅食  它从不感到孤独,相反它像个有福者  安享大西洋的馈赠,它的步态和翅膀  配得上自由灵魂的节奏,我无法羡慕  它离我太遥远了。我想佩索阿应该去过那里  我想诗人应该生活在马德拉岛  放下笔,转行侍弄甘蔗或葡萄
1980年代中期创办的《诗歌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曾经掀起的诗歌热潮,恐怕是新诗历史上少有的现象。当年《深圳青年报》同《诗歌报》联合举办的大展,展出许多在当时看来非常奇怪的诗作与诗论,也受到了各种不同的批评和议论。我因为在全国诗集评奖会上同当时的《诗歌报》主编蒋维扬结识,因而得以目睹了它的面貌。  坦率地说,作为一个从50年代过来的人,我在最初接触到那些诗和论时,除了震惊之外,就是引发了深深的
雾霾别再幻想  在蓝天继续开画展  白鹭掠过水面  清风温软  不停地扫描  我不再呼吸困难  还想像儿时那样  去小溪流  掬一捧洁白的云  雕塑  年近八旬的母亲  把石头般的日子  紧紧握在手中  细细雕塑  雕出一垄垄鲜嫩的蔬菜  雕出一丝丝岁月的回忆  雕出一串串对儿孙的牵挂  还雕出一缕缕对父亲的思念  不断雕出一部分  母親  把生活塑得十分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