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当“官”,真心话1+1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里的小小“官”儿,或许在一些父母眼里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却也会触动另一些父母的“敏感神经”。竞争、执行、磕绊……争议的冲击波集中在哪里?怎么才能帮助孩子“任职”愉快?
  
  小班长、小组长、小助手……在小朋友眼中是荣誉还是压力?老师为什么要设立这些“职”位?父母会质疑什么?怎么抓住其中的成长契机?我们调查了国内外4家不同特点的幼儿园。看看结果和你预想的一样吗?
  
  沟通1 1:快速问答
  
  老师主动启动了这种管理的机制。看一看,她们的实际做法和感受。
  1请小朋友当小“班长”,在幼儿园里是非常普遍的教育手段吗?
  ●老师回应4所幼儿园都在采用这种教育方式。而大多数孩子也会把当值当做荣誉和骄傲。
  2为什么要设立小“班长”制度?
  ●老师回应利用集体生活的优势,给孩子机会,让他在擅长的领域“管理”或者“服务”其他小朋友。这将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增加责任心和坚持性,并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和生活技能。
  3小“班长”的职责通常有哪些?
  ●老师回应小“班长”通常扮演着项目管理人的角色。比如,进餐环节的小班长需要分发餐具、点心;洗手环节的小班长负责示范、监督小朋友洗干净手;阅读区选出的小书店的店长,负责帮助大家选书、给大家读故事:小剧院的“院长”,负责收票,播放光盘等等。小“领导”要帮助老师管理各个环节小朋友的生活。
  4评选的过程一般会怎样?和孩子的阅历和能力相关吗?
  ●老师回应在这个问题上,各所幼儿园的做法并不完全相同。范秀洁老师(加拿大)准备了一个按字母排列的排名表,每天会轮到一个孩子当值为大家服务。在国内幼儿园里,老师通常会指定或者请孩子们评选出小班长,评选的标准大多是“能力最强”、“表现最好”或者“进步最大”。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轮流制,一个周期下来,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当选。
  
  质疑1 1:常见的“搞不定”
  
  父母们目睹了小领导的选举过程,看一看他们眼中的疑问。
  1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官”瘾?
  妈妈说女儿让我去求老师,让她当下一轮的小班长,我应该怎么做?
  老师说孩子想当小班长,正是竞争意识、责任感和任务感萌发的表现。遇到挑战时积极应对、不退缩,对孩子来说,这种美好的感觉非常重要。父母应该感到欣喜而不是取笑或打击孩子——即便他在该项技能方面表现得并非特别突出。父母也不妨告诉老师孩子的这个想法,请老师注意观察一下,孩子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兴趣和优势,老师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的。
  2女儿不愿意当“头儿”。
  妈妈说老师希望女儿能当这周的小班长。她却说太累了不想做,只想多玩一会儿。
  老师说当上小“领导”以后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摆鞋子、分碗筷、分发课上材料等等,需要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如果在家里孩子不用也不会干这些工作,而是习惯了别人给她服务,很容易坚持不下去。
  特别提示:除了技能和坚持性的培养以外,也许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到“有意思”,享受做这件事情的乐趣。当然,别忘了,把你对“有意思”的定义尽量往孩子的“有意思”上靠拢。
  3能让我的孩子提前当小班长吗?
  妈妈说我和老师交流过好几次,希望能让我的孩子新学期第一个当班长。我希望他从小就能事事拔尖。
  老师说不知道你是否问过孩子,他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当孩子被寄予了太多的期望时,他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容易被忽略。也许,在你帮孩子作决定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给他一些空间,让孩子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而不是迎合别人。
  
  建议1 1:捕捉成长契机
  
  ●“妈妈,我被选上了!”
  妈妈可以和家人一起恭贺他获得了能够帮助老师和小朋友的机会,并描述一下当选以后可能遇到事情,同时也要帮他明确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原来,当班长就是帮小朋友收拾玩具……”
  帮助孩子体会助人的快乐。比如:当他帮助小朋友做事情的时候,小朋友会很感谢他;他能帮助小朋友和老师做这么多事情,真是很了不起!
  ●“小朋友不听我的……”
  妈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孩子理解如何更好地当好这个“官”。比如:如果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邀请小朋友帮助。放椅子、收拾玩具……如果小朋友拒绝帮助时他应该怎么办,如果小朋友不会帮助时又该怎么办。
  当然,这样的“扶手梯”要慢慢撤出。让孩子有机会独立面对问题并最终自信地解决它。
  
  《父母必读》相关链接
  纪录片《请投我一票》里的“童话”
  这部纪录片真实记录了3个8岁孩子用尽浑身解数竞选班长的一幕。《华盛顿邮报》称其为“关于一群8岁大孩子的……令人如坐针毡的政治戏剧”。
  “班长就有权利,让他站他就得站着,让他坐下他就得坐下。”——回家以后,成成在和老爸交谈。
  “给你安排新任务,待一会儿徐晓菲表演完了以后你就起点哄,说‘表演得不好’,懂这样的意思吗?”——成成正在给他的助手甲布置任务。
  “老师,我妈昨天教我一个招,就是在罗雷表演的时候说‘表演得不好’。”——当罗雷在台上演奏长笛时,成成偷偷告诉老师。
  “现在,谁再讲话,站到前面去。”——罗雷刚刚当选班长以后的第一句话。
其他文献
棒棒小饼干  8~12颗牙期  食材  黄油 120 克、糖粉 60 克、盐少许、鸡蛋 1 个、低筋面粉 180 克。  做法  1. 室温软化黄油,糖粉过筛,低筋面粉和盐混合过筛备用。  2. 室温软化的黄油打软后,加入过筛的糖粉。  3. 加入蛋液搅匀后,加入过筛的低筋面粉和盐,拌匀后用保鲜袋包好,放入冰箱冷藏 30 分钟左右。  4. 冷藏后的面团取出,案板上撒薄薄的面粉,将面团放上去,擀成
刚忙完宝宝的抓周仪式,就开始筹谋究竟给他选什么幼儿园好?公立的进不去,私立的又太贵。好不容易选中一家,距离又太远!究竟哪一个因素才是最重要的?择园真是一个众人头疼的问题,每位家长都有好多好多话要说!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经常在脑子里盘旋的经典问题。寻一寻共鸣,找一找支持!    Part1 择园问题面面观    问题1. 择园择什么?  宝爸:半年后宝宝就上幼儿园了,我侧重于其性格和良好习
6 月份也正值父亲节,我们请不同职业领域的3 位成功父亲回忆了他们的快乐童年,以及他们眼中自己孩子的快乐。也许这些记忆也会激起你的快乐回忆;也许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快乐定义”也会启发你找到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的方式。    由快乐游戏延伸人生  ◎ 石钟山(著名作家)    想起自己的童年,首先想到的是童年的阳光,无论春夏秋冬,家乡的阳光永远是透明的。那时的我们好像作业并不多,每天放学回到家,把书包往
我们需要光,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世界上的一切都将是漆黑的。不过,在享受光带来   的明亮世界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光带来的伤害!     光和空气、水、食物一样,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我们越来越关注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对健康的危害,却没有发觉身边还有一个潜在的威胁——光污染,正悄悄损害着我们的眼睛和身体,尤其是正处于 视觉发育关键期和敏感期的孩子,外界环境的任何不利干扰因素都可能影
生完宝宝后,妈妈们面临着许多健康问题。其实,这跟妈妈们身体中缺少维生素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关节疼痛,缺少的是维生素D,身体虚弱可能缺少了维生素C,眼部的不适缺少的是维生素A,遭遇妇科疾病是因为抵抗力的下降,可能是整个维生素群的匮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一个维生素的世界,大变健康美妈。  生完宝宝后,妈妈们面临着许多健康问题。其实,这跟妈妈们身体中缺少维生素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关节疼痛,缺少的是维
2002年12月18日  宝贝最爱的玩具  我的同学是儿童心理学家。去她家时,我观察到她的女儿在玩一个用过的小纸口袋。小家伙只有10个月大,居然坐在那里自己玩了40分钟。我特别惊奇。同学见状,亲传我一个“秘诀”: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其实是那些不花钱的东西,像瓶子、盒子等等。  毛毛开始能够用手拿东西了,我经常给她一些日常用品当玩具。她最喜欢的,是一个用完后洗干净的小面霜玻璃瓶。她的小手刚好可以拿住它
第1次:腹痛 慌了!  那时候我儿子还小,也就五六个月的样子。可能那天他吃多了,半夜开始哭闹起来,双腿蜷着,哭得很厉害。看他的样子,我是真的慌了,担心他是肠套叠。因为我知道肠套叠是急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是需要做手术的!当时我真想连夜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病。  后来我还是冷静下来,先给他打了一支开塞露,让他排便。排便后,孩子哭闹得不那么厉害了,我的心也没那么慌了。第二天,孩子情绪很好,不再哭闹,饮食
天热难耐,做饭是个折磨人的大工程,妈妈跟我们一起动手做个省时省力、美味又营养的漂亮饭团吧!  愤怒的小鸟  材料  粳米1杯、糯米半杯、胡萝卜1根、鸡蛋1个、海苔2片、生菜2片  做法  1.将粳米、糯米按2:1的比例淘洗做熟。  2.胡萝卜洗净榨汁,并与一小碗米饭拌匀备用。  3.鸡蛋煮熟切成片。  4.取不同颜色的饭团做成上橙下白的搭配,上尖下圆的造型,并将鸡蛋片夹在中间。  5.再以海苔、胡
夏季到了,冰棍、汽水、冰西瓜……各种让宝宝大呼“过瘾”的消暑产品给宝宝带来凉快的感觉,同时也带来了咳嗽、拉肚子等各种健康烦恼。    饮食调理要点1忌食寒凉  中医理论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就是说身体一旦受了寒,再喝凉的东西,就可伤及人体的肺脏,而咳嗽多因肺部疾患引发的肺气不宣、肺气上逆所致。若此时饮食过凉,如吃冰淇淋、凉酸奶等,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  宝宝咳嗽多会伴有痰,痰
年前,受北京市妇联委托,为制定北京市十二五家庭教育规划,开展了一系列父母需求调研。在多种形式的调研中,我们强烈地感受一个父母内心深处的纠结:“我们也知道让孩子上这班那班会很累,但其他孩子都在上,今天他不上,明天会不会在小学跟不上?后天会不会与好中学无缘?大后天甚至与大学擦肩而过?……”到底该不该让孩子上兴趣班?上哪些合适?上多少合适?父母疑惑重重,似乎深陷在一个怪圈之中,难以解脱。  可以看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