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患者的血液保护效应分析

来源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患者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将作者医院2011-01/2013-07月收治的120例择机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L组)氨甲环酸负荷量为10 mg/kg,维持量8 mg/(kg·h),中剂量组(M组)负荷量为15 mg/kg,维持量10 mg/(kg·h),高剂量组(H组)负荷量为30 mg/kg,维持量12 kg/(kg·h),比较各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出血情况、血液制品使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总引流液(741.26±351.09)ml、M组(711.05±355.41)ml、H组(653.18±294.72)ml,三组患者引流液量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血液制品RBC、FFP及Plt使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均未发生死亡、心梗以及伤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L组发生8例并发症,M组5例,H组7例,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条件下各项临床指标、输血、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效应相近,在临床应用中应选择低剂量,即氨甲环酸负荷量为10 mg/kg,维持量8 mg/(kg·h)。
其他文献
1998年,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切尔克特到中国国防大学访问。切尔克特是第一次来访,国防大学十分重视,校长邢世忠亲自召集会议听取意见。副校长、各系主任、各处长都讲了自己的看
本文简单的分析了当前国内事业单位员工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设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事业单位员工培训优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This article
<正>志愿助残服务体现着公民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形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志愿者助残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
为了解决潘西矿区冲击地压对安全生产带来的威胁,对该矿区的活动断裂进行了研究。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确定了区域内活动断裂,划分出区域内块断结构。通过地应力测量,结合数
应用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通过逐级使用地形测量图,并结合地震震源分布图、卫星照片、区域地质图、地球物理资料等查明了鹤岗城区的Ⅰ~Ⅲ级活动断裂,由各级断裂所分割的断块结构
对影响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数据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废水、废气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各自的特点,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数据的采集、传输与报送环节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正>我国蔬菜(含西甜瓜,下同)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
研究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树状灌溉管网系统优化设计。将粒子群算法(PSO)与树状灌溉管网模型相结合,以总管网投资最小为优化目标编制了matlab程序,并针对具体实例提出了某灌区的树
分析临床和实验性心肌梗塞后血清CK 及其同功酶CKMB 和梗塞区与非梗塞区心肌内CKMM、CKMB 含量变化表明;梗塞后48小时或72小时内血清CK、CKMB 呈升高、高峰、下降的动态规律,
以淮南潘一矿为工程背景,依据地质动力区划方法,进行I~V级活动断裂的划分,确定区域构造形式,研究了C13-1煤层构造格架、主要断裂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场的地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