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来源 :中国包装工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0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进程快速而有成效,现行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较为落后的地区大都沿用学科教育体系模式,使得职业教育还处于难以适应现代职业岗位要求的境地。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在多年研究德国等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国情的、优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理论。职业院校大都重视并积极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研究与设置,使得职业教育的课程实现了课程体系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和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化。
  【关键词】包装技术 专业 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个专业的课程是其培养方案的核心,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决定着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学生职业能力而言,课程比专业更重要,“课程始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可以说课程远比专业重要,因为专业实际上是课程的组合。”因此,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每个职业教育者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讨的。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一定要摆脱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束缚,建立起体现职业性质的工作过程体系。变学科体系系统化为工作过程系统化,变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为行动过程完整性,课程内容的序化要遵循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遵循比较学习的原则。就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而言,其课程设置就要从包装技术与设置的工作过程入手。
  1 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
  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及其工作过程来分析,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在岗位上的工作过程可以分析为以下九个典型工作。
  第1步:市场调查,内容包括接受设计任务、调查方案设计、进行市场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四个方面;第2步:设计准备,主要是视觉艺术资料的查询与准备;第3步:资料分析,主要分析市场调查报告和相关艺术资料;第4步:预选方案,找出设计的创意点,选择具有创新的方案;第5步:拟定条件,确定材料与工艺的具体要求、基本色彩、字体形态与编排方式;第6步:方案制订,确立将要选用的图形形态、绘制草图以及对草图的讨论与修订、论证并确定方案;第7步:方案绘制,就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绘制出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第8步:方案制作,借助包装结构设计软件(ArtiosCAD)完成包装结构的制作和3D折叠,制作折叠动画;第9步:方案印制,与客户沟通,确定包装方案、产品包装的生产与制作。
  这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我们要从这个工作的行动领域转换到课程的学习领域,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论、学习论原理,可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我们从这9个典型工作中重构形成相对应的课程:①市场调查——包装方案调研;②设计准备——包装设计准备;③资料分析——分析包装资料;④预选方案——包装方案创意;⑤拟定条件——选择设计条件;⑥方案制订——制订包装方案;⑦方案绘制——包装图样绘制;⑧方案制作——ArtiosCAD制作;⑨方案印制——交付印制等9门课程。从课程名称的结构来看,不是学科体系的并列式或偏正式,而是体现工作过程的动力形式或主谓式,“职业教育课程的名称不是指向科学学科,而是指向职业行动的工作过程。具体地说,它不应该是名词或名词词组的组合,而应是动宾结构的表述。”[1]
  这样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及其体系的逻辑顺序就形成了,再依据教学论原理,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条件、教学场所、实训条件、课程评价等因素进行合理分析,科学安排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学期及其教学时数,这个专业的主体课程构架就完成了。
  2 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编排
  课程体系设置完成之后,就要根据专业及其课程体系要求,对每一门课程进行课程标准(大纲)的设计。其中包括课程类型、性质、任务、特点、总体要求、总学时及学时分配、评价和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内容与要求等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课程设计。如《包装方案调研》是从工作过程的第一步中形成的,主要内容是“市场调查”,在学科教育体系中“市场调查”就是一门课程,即《市场调查学》,而我们的职业教育就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和职业教育理论重构教学内容并科学序化。
  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的“市场调查”课程设计为《包装方案调研》,其学习单元可根据工作过程内容系统化要求选取:(1)销售包装方案调研。(2)储运包装方案调研。(3)包装工艺设计方案调研等。每一种市场调研都要包含完整的调研过程,要包含设计调研方案、依据方案进行调研、收集并分析相关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内容。
  课程内容的序化,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比如第一课的内容就是进行市场调研。在工作过程中再引入知识和能力要求,如到“撰写调研方案”时,再引入“怎样撰写调研方案”的相关知识;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引入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与要求等内容。这些内容以足够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为准,不必要把应用文写作中“调查报告”的内容系统地引入。
  再如“包装图样绘制”课程内容可选用:(1)销售包装图样绘制。(2)储运包装图样绘制。(3)包装工艺设计图样绘制等。其知识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使用、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的使用,绘图仪、扫描仪、打印机的使用与维护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相关知识和能力。
  而“交付印制”课程内容就有别于前面的课程,其性质有所变化,即从设计转向技术,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技能训练掌握相关技术,其内容可选择:(1)纸包装材料的印制与包装。(2)塑料包装材料的印制与包装。(3)复合类软包装材料的印制与包装。(4)金属包装材料的印制与包装。(5)木材包装材料的印制与包装。(6)玻璃包装材料的印制与包装等。在这些课程内容的编排中,要引入印刷机械与印刷流程、包装机械与包装方法、包装材料、包装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3 从学习情境到课程载体
  如果为了追求学习情境的一致性和课程载体的统一性,课程内容的选用完全可采用以包装材料和产品为内容的课程开发,如上表所示。
  每一门课程都要包含三个以上的“学习情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有3条原则:第一,比较必须3个以上;第二,比较必须同一范畴;第三,比较中重复的是步骤而不是内容。” “学习情境”的多少要看就业岗位的要求和教学条件而定,但不能少于3个,就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而言,还有陶瓷包装等其他材料的包装可以进入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空对空”的复制知识符号的传递,或者“空对空”的复制职业技能的传授,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转换为“空对地”的学习,即要把无形的符号知识传递或看似有形实则脱离实际工作过程的技能传授,通过有形的“做”,去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去掌握有意义的技能。这就是课程设计中对“学习情境”的表现。
  课程《包装方案调研》中设计了6个学习情境,每一个情境的“载体”都是“材料”、“产品”,每一个学习情境的步骤是重复的,但内容是不同的。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第一个第二个“学习情境”之后,其它的学习情境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学习了,所以课程的教学是教师由教到不教的转变,而学生的学是由被引导学到主动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27.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考研究,2009(4):66-70.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胸腺瘤病人TNF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胸腺瘤发生重症肌无力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对36例胸腺瘤病人(其中合并重症肌无力12例),与90例健康对照者TNFa和TNFβ基因的NcoI酶切位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胸腺瘤病人中TNF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人群无差异;TNFβ*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提示该基因与胸腺瘤的发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