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华 感受“裂变”与崩塌的都市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9971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中断停滞,没有往复徘徊,刘家华一路就这么走过来了,特别顺理成章。他似乎已经寻觅到了某种潜藏于生活表面下的法则,或者是掌握了某种人生的节奏,好像他在做的只不过是往早就勾勒好的人生轮廓里填充色彩。他理智而沉稳的自信只不过想道出一个被疲于盲目奔波的人忽略的简单道理:艺术家不那么容易,但也并不苦大仇深。要不断积累内涵,对自己够坚定,那么这就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采访中,刘家华的一些观点似乎是对人们惯常思考的一种挑衅,比如为什么我们总对艺术家问出诸如“为什么最终坚持艺术这条路”或者“是怎样坚持下来的”这类官方又正式的问题?实际上这问题本身就带有某种自以为是的指向性,为什么很少有人会问一个学医或者搞金融的人这样的问题?正如刘家华的意思,若辩证地看,所有的职业风险其实都是一样的,要说生活压力,世界上所有人都有。而这种偏见正是以主流价值衡量出来的,说到底一切只不过是自己不够坚定,或者是无尽的欲望在作祟。
  刘家华从初中开始正规地学画画,06年从川美毕业后就顺利做职业艺术家了。他说他并不是“坚持”下来的,因为根本没经历过思想斗争,一切都只不过是自然进行。他在毕业展上卖掉了自己的画,就到重庆坦克裤艺术区开了工作室专心搞创作。当他把画画作为真正的职业后,赚钱的唯一途径就是靠卖作品,当经济危机导致艺术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他就靠吃老本挺过来。他并不在意这些,因为已经把这些看得很清楚了,他知道经济危机意味着什么,但他早已意识这只不过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有低谷就总会有缓解的一天。他非常明白,艺术对他的吸引远不只是利润而已,于是物质上的压力并不足够造成威胁。他认为人生就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只要方向确定一切自然就会良性地运转下去,并且还会越来越顺。就像树一样,所有的外部干扰都只是在上方,根茎是永远不会的。一旦把整个趋势看清楚就不会受到干扰,也不会彷徨。他说,犹豫与纠结只是内心不够强大,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岔路口的时候,其实不管哪个方向都可能会通往成功,只要我们想好了自己想走的那一条,然后就去走就是了。刘家华认为是那种自我挑战的精神压力,才让他在思想上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称之为“艰苦”的过程。
  2010年,刘家华从重庆转战到了北京,感到矛盾重重。他一方面厌恶大城市的现实与势力,想与它保持距离。他感到大城市的人都很忙碌,而不过只是奔波于生存的层面上,还没到生活的状态。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享受更多,人们就陷入了另一个场里面,它就像个泥潭般令人无法逃脱。“我要往后退半步,让自己别陷入那种漩涡中,”他说,“生活环境让人们必须以这样的节奏不能停下来,而这样的状态跟生活是矛盾的。”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重庆的“艺术气场”与北京相比太弱,对于年轻人来说有着很大的局限。他认为当代艺术与做水墨等唯美的绘画作品并不相同,它注重的是态度和观念,需要生活中有一些裂变的东西和感知的强烈刺激才能让人去不断思考,如果你生活太安逸,惰性就会让人安于现状,激情就会被吞噬。他说:“或者是年龄结构的问题,说不定我到五六十岁的时候我也会想回去了。”刘家华说这种状态常常是很多元素集结而成,他只知道现在更需要的似乎是在城市的这种感觉。
  崩塌的古建筑
  难怪刘家华的工作室堆满了“崩塌的古建筑”,原来这么多年他只画了一个主题,即关于城市化进程的感悟。由于从小生活在田园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和谐而自然,没有现在的距离和陌生感,这让他对这一方面特别敏感。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城市大范围的拆建背后所牵涉的政治问题,他看到了在权力和利益的趋势下人的欲望与贪婪,以及打着虚伪旗号周而复始的破坏和掠夺。在刘家华的作品中,古建筑作为一个表征的符号,象征传统文化、传统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它金碧辉煌却千疮百孔,具有明显的精神指向性和浓郁的社会批判味道;而画中的红绳是打散的中国结,他将中国的古建筑和中国结这两个传统的东西放在一起,营造一种当代的视觉感受,传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红绳缠绕着中国的古建筑,牵绊、纠缠、吞噬甚至是强奸着它,正如现在的都市人所感受到的生存压力,其实只不过是自我纠缠不清。他感到当代艺术始终逃离不了政治,除非只做一些很情绪化的东西。   他画了太多这样的古建筑,但他说还没画够,这个主题有太多他想画的东西,还有很多想说的话没说完,很多想法还没有实现,只有把它都画出来整个体系才能丰满,才能把问题说的透彻。他计划下一步将要表现人精神信仰丢失,由现实的表达转向精神层面。“最开始创作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对于我想表达的东西,一定要很主动让别人看得清楚明白,确切地知道我的意思。但我后来发现,其实作为艺术作品,有时候要给别人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会让你变得更自由,而且有空间之后就有深度了嘛!”刘家华说他今后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向观者指出一个方向,不会像现在“拆”和“建”那么明确了。而不论是架上绘画、装置、雕塑还是影像,在刘家华看来只是换不同的工具罢了,他翻弄着一幅幅完成的油画作品,讲述着哪些还可以做成装置,哪些可以做成动画或者实体雕塑,做成展览会显得非常丰富。他认为手段上的改变并不难,可以灵活转换,关键在于所表达的东西背后的构架,这是决定作品内涵和深度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产生想法并成功构建的,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慢慢去沉淀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探明中外企业孵化器研究的不同特点,以“孵化器”为主题词,对2 311篇CSSCI论文和1 897篇SSCI论文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孵化器的研究热点聚焦于生态工业园研究、大学科技园创新研究、园区发展模式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国外孵化器研究热点则在于创新创业研究、工业共生研究、自然保护研究和技术转移研究。中外企业孵化器研究均比较重视可持续发展;但国外更加关注以技术这一创
唐代有部书叫《初学记》,是古代有名的类书之一。其中,《帝王部·总叙》中有一段关于美和丑的论述:“禹长颈鸟喙,貌亦恶矣。天下从而贤之者,好学也。”就是说,禹长得脖子长、嘴像鸟喙,容貌也难看,但天下人认为他是贤人而追随他,原因即在于他喜欢学习。  人长得漂亮是一大长处,别人见了喜欢、爱慕,世间也平添了几分美。但漂亮者不必得意洋洋,不漂亮者也不必懊丧苦恼。因为,人最美的还不是长相,而是品德。品德美,貌丑
画着画着就到胡同里了,一抬头,堵着,走路的经验,可以退出来再走。画着怎么退,过去写诗也有此感,我能那样写下去,人家也看好,可心里觉得再那样写就危险了,只能是二货,现在画画也这样,不能老重复,像白石老人只画虾,范曾只画老子出关,梵高,毕加索绝不会这么干。起码我觉得这么干,也不新鲜,不好玩啊!  传统这种东西有三路,一是中国传统,二是西方(泛指整个国外传统)传统,三是中西方结合的传统。既便用毛笔宣纸这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是好莱坞著名男演员、国际巨星。由于莱昂纳多的中文译名也可以译为“李奥纳多”,因此中国的影迷亲切地称他为“小李子”。他23岁时凭借一部《泰坦尼克号》红遍全球,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公认的“万人迷”。之后他凭借《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巨作,多次获得国际大奖。2016年2月28日,莱奥纳多凭借《荒野猎人》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国内很多影迷都为之激动。年年都有外国演员斩获奥斯卡奖,
天津北门中医院凭着会抓党建,在北京、天津地区众多医院的夹缝中已经生存三十年。深入探寻北门中医院办院的思想方法、实践方式,似乎找到了他们茁壮成长到“而立之年”的奥妙。  北门医院创办人、院长王维栋传奇般的人生阅历造就了北门医院会抓党建的基因。当时35岁的王维栋,一场大病让他不得不离开解放军某部师政治部主任的岗位,面对医生宣布的肝硬化“噩耗”,顽强地和疾病搏斗了八年。在病中艰难学医闯出的一条生路,让他
“留学行业至今已经稳步发展了10多年了,而且近几年来处于比较稳定的平台期,接下来,将会进入体现平台优势和信息化接轨的时期。”在柳云亮看来,如何做好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体系,将是未来留学行业发展的趋势。  大势之下,行业会差异化愈发明显,也需要更加差异化的服务。  资深业界“老人”的留学经:要沉稳,也要冷静  柳云亮的大学本科,是在国内完成的,攻读的,正是商务英语专业。在学习期间,柳云亮就十分向往国外
编者按:  这是一次等待了四年的采访。  2012年,记者偶然得知,“一位清华大学退休老教授”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即使在他身患重病期间,为了省钱也要坚持吃便宜药。  他是谁?为什么这么做?职业敏感激发起记者“追”下去的冲动。可几次沟通,清华校方均因尊重老教授生前“不要张扬”的遗愿而婉拒了记者。  功夫不负苦心人。四年,记者没有放下写这位老教授的执念,老教授的“接棒者”也觉得,
摘要  为明确东方绢金龟为害金银花的特点和规律,对其越冬情况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东方绢金龟在金银花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筑土室越冬,随着冬季环境温度下降,该虫逐渐向土壤深层移动,平均分布深度由距地表13.4 cm潜至16.2 cm;深度为10~20 cm土层的个体数量最多,30~40 cm土层个体分布最少;植株不同方位虫口密度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田东方绢金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后来,在国际国内众多场合,针对各方面具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同时也从不同方面不断充实和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2018年4月,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有一家低调的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着全美最先进、最前沿的科技初创企业。这家名叫In-Q-Tel的公司是中情局的“御用风投”,也是这一全球最大情报机构的“秘密武器”。依靠In-Q-Tel孵化出的一批批美国高科技企业,中情局一直享用着全球最尖端的技术。  互联网产业的“弄潮儿”  In-Q-Tel最初被命名为“帕琉斯”,1999年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前CEO奥古斯丁和职业投资人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