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中国大陆学界关于“满洲农业移民”的研究综述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满洲农业移民”指1931年后日本向中国东北送出的移民。本文主要以“移民”的流动方向及发展为线索,分政策、送出、东北情况三个部分,对国内学者的研究作出整理与归纳。受史料分布的影响,国内学者缺乏对“满洲农业移民”与日本农村经济实证性研究,导致对“满洲农业移民”性质及殖民论证不彻底。因此今后应该尽可能地挖掘日本史料,了解移民离开日本前日本农村的情况,对“满洲农业移民”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大陆学界;“满洲农业移民”;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7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7-0027-02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曾向中国东北送出了多种形式与名目的移民,如农业移民、林业移民、渔业移民等,其中农业移民即为“满洲农业移民”(以下简称“移民”)。战后,中国大陆学者对“移民”问题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间国内学者关于“移民”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以移民的流动方向及发展为线索,分为政策、送出、东北情况三个部分,对国内学者的研究作出整理与归纳。[1]
  1关于“移民”政策动机
  在“移民”政策方面,国内学者主要就政策的提出过程与动机做了详细探讨。
  孔经纬教授是最早探讨“移民”问题的中国大陆学者。其在1961年《历史研究》第3期发表的《1931年至194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一文中,直接就日本政府推动“移民”的目的进行阐述:“首先,在于进攻苏联;其次,为了直接统治和镇压东北人民,以巩固殖民主义统治;再有通过移民确保经济掠夺,特别是农业掠夺;最后,为了缓和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巩固对本国人民的反动统治[1]。”1988年,靳宝民等学者在《试论日本移民侵略的根本动因》一文中指出:“移民”的根本动因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制定的“大陆政策”,并探索出“战争—移民—吞并—新的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模式[2]。90年代后,以高乐才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日本政府推动“满洲农业移民”的动机做了全面的概括:第一、解决人口过剩,建设第二故乡,实现日本国土延伸;第二、镇压抗日武装,完善对苏攻势,建立新大陆政策的据点;第三、掠夺农业资源,确保开辟增产,支援大东亚战争[3]。此后中国大陆学者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思路、角度、结论基本趋于一致。
  如上所述,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中,日本农村经济由移民的主要原因变为原因之一。加之经济是反映移民与殖民的关键,即判断“移民”属于经济“移民”还是政治殖民的关键。可见,日本农村经济在“移民”问题中极具研究价值。
  20世纪3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农村经济陷入困境。日本政府认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于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而“移民”就是解决此关键问题的重要方法。于是日本政府将“移民”与农村经济结合,并推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分村移民”。所谓“分村移民”,就是将农村人口一分为二,一部分送往东北,成立分村;一部分留在日本,即为“母村”。在日本政府的宣扬下,“移民”似乎具有经济移民的动机。然而,两国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
  中国学者刘含发认为中国大陆学者缺少对移民离开前日本农村的研究[4]。90年代后,郑敏、高乐才关注“分村移民计划”与“农村经济更生计划”,这一日本政府制定的所谓以解决农村经济危机为目的的农村政策。两学者得出相同的结论,认为上述农村政策的目的是:第一缓和日本农村阶级矛盾;第二实现对东北的“移民”侵略;第三通过该政策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的统治。除此之外,中国大陆学者鲜有关于“移民”问题中日本农村的研究成果。
  综合国内学者关于“移民”政策与动机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就日本国家层面关于“移民”动机的看法趋于一致,即经济因素由主要原因下降为诸多原因之一,战争作为“移民”的动机之一,地位凸显。
  2移民的送出过程
  送出过程即日本向中国东北送出移民的过程。“移民”分“一般开拓团”“青少年军”“大陆花嫁”。其中“一般开拓团”,即由“分村移民”方式送出的日本人,所组成的“开拓团”。据统计,1941年日本向东北送出的所有“开拓团”中,“一般开拓团”占据74%,说明“分村移民”是日本送出“移民”的主要方式。
  中国学者关于“分村移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此问题的学者较少,对“分村移民”的研究局限在少数典型村落,如大日向村及南乡村[5]
  所谓“青少年军”,系日本政府为了补充“移民”数量,加强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力量而送出的日本未成年男性。中国学者对此问题的探讨主要以政策分析[6]、青年训练所及训练内容[7]为中心。换言之,除了政策分析外,中国学者关注的是其到达东北后的情况而不是送出的情况。
  为了使男性“移民”定居东北,日本政府专门为他们送去配偶,即“大陆花嫁”。由于地方关于女性“移民”的资料较少,所以与“大陆花嫁”送出相关的研究凤毛麟角。我国学者将视线转移至政策分析中。国内学者否定女性在“移民”中具有主体意识,认为日本政府关于女性的“移民”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政府的动员令及日本深化的移民政策则是女子被迫移民的真正推手。广大女性无法违背国家赋予崇高荣誉的‘大陆新娘政策’”[8]。由于缺少女性移民的档案与口述史料,国内学者仍然使用的政策类史料,所以关于女性移民的动机与经历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综合国内学者关于“移民”送出的研究,可以发现:首先,受史料分布的影响,国内学者关于“移民”送出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分析阶段,缺少移民离开日本前日本农村的研究。其次,女性“移民”动机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3后移民东北时期的研究
  本文所指后移民东北时期,即关于“移民”入侵东北后的研究。中国大陆学者关注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是“移民”侵略对东北农村、农业的影响,其次是被压迫民族的反抗。
  土地问题是日本移民的基本问题。不同时期,日本对移民用地的掠夺方式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杜香芹认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掠夺土地的主要方式是商租[9]。高乐才研究了“百万户移民”时期的土地掠夺,认为此时期,日本为缓和东北尖锐的民族矛盾,将掠夺土地的任务转嫁给伪满洲国政府[10]。王中茂对日伪掠夺方式按时期进行了分类,其指出“九·一八事变”前,移民用地掠夺方式主要为“商租與扩展铁路附属地”,“九”一八事变”后至“百万户移民”前主要为“地籍整理与收买土地”。[11]除此之外,日本还有很多掠夺方式。截至1945年日本战败,日本共掠夺东北土地2600余万公顷,其中已开垦地占22.01%[12]。日本对东北土地的掠夺给日本移民、东北农村、东北民众、移民与东北民众的关系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中国大陆学者认为对立是日本“移民”与东北民众关系的主旋律,其焦点就是土地。
  总而言之,首先,受史料分布的影响,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除政策分析外,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重心在“移民”入侵东北后。其次,国内学者主要从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出发,研究“移民”对东北农村、农业的影响。
  4关注的问题
  尽管国内学者关于“移民”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如下问题引起注意:其一,“移民”与日本农村经济。这个问题是探讨日本国家层面推动“移民”动机的关键,并可以反应“移民”的性质。但是目前国内学者鲜少关注“移民”与日本农村经济问题,即缺少对“移民”动机源头的探析。其二,“移民”的送出动机。目前日本国家层面推动移民的动机已逐渐明了,地方层面关于“一般开拓团”与“青少年军”的送出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孔经纬.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J].历史研究,1961(3):97-107.

[2]靳宝民,白世雄,陈丽丽.试论日本移民侵略的根本动因[C]//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编.1931-1945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研究(第一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12):163-165.

[3]高乐才.日本“百万户移民”国策评析[J].历史研究,1999(3):114-125.

[4]刘含发.日本向中国东北农业移民史研究述评[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58-61.

[5]石艳春.日本大日向分村移民述略[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103-106.

[6]李春兰.加藤完治和“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4):13-15.

[7]孙继武,潘佩孟.日本“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计划的实施与崩溃[J].社会科学战线,1995(4):162-166.

[8]张洁,孟月明.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大陆新娘”政策述评[J].人民论坛,2011(29):226-227.

[9]杜香芹.“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土地掠夺[J].外国问题研究,2013(2):25-31.

[10]高乐才.日本“百万户移民”时期的土地掠夺[J].东北师大学报,1998(4):68-74.

[11]王中茂,晓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与土地掠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77-80.

[12]马伟.日本“北满”移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0):121.

(责编:王锦)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青年人才专项课题: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政府“满洲农业移民”动机研究的成果(19YT005)
  作者简介:孙炜(1987—),女,山东济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日关系。

其他文献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国政权体系中的神经末梢,也是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织保障。提升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力,要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制,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经济推动力,系统推进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文化业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方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研究北京燕化医院近年来进行神经系统适应证血浆置换患者的病例,包括与血管通路、乙肝或丙型肝炎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体液失衡有关的死亡和不良反应,过敏或发热反应、血液学并发症。在研究期间,对73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1 283例血浆置换。结果没有死亡,没有发生乙型或丙型肝炎或艾滋病毒传播,没有过敏反应或发热反应,血栓形成,与静脉通路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为0.5%,败血症发生率为0.2%(占患者的4.1%)。较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1.2%的病人低
2021年5月25日获悉,中缅油气管道成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昭通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累计产气超过1亿川,云南“缺油少气”的格局彻底改变。下一步,云南省大力实施“兴水润滇”工程,推进5G应用创新,推进天然气“全省一张网”建设。三大管网格局基本形成,过6000km。
Acute heart failure(AHF)is a major cause of unplanned hospitalisations in the elderly an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Its prevalence has grown in the last years due to population aging and longer life expectancy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patients.Alt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牢记“九个必须”的重要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做到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力践行,进一步转化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感悟思想伟力,当好红色血脉的赓续者。
目的研究分析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和脓毒症心肌损伤严重水平、脓毒症预后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92例,根据电脑抽样调查方法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0例,并择取同期2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当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分进行记录分析,并比较各组变量情况。结果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和脓毒症存在一定内在关系,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高敏肌钙蛋白动态水平比较,差异有统
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发展成果显著,但存在缺乏内在发展动力、信息共享机制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服务经济力度不够的问题。区块链技术与绿色金融有着天然的耦合性,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完善赣江新区绿色金融体系,降低融资成本,以分布式账本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制度、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使绿色金融成为赣江新区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论述了区块链技术在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应用。
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体,以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目的,所开展的具有公益性、文化性、普遍性和基本性等基本特征的一种大众体育运动开展形式,而老年人则是公共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人群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9 年,我国总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 14 亿,其中老年人口为25388 万人,约占总人口数量的 18.1%。如今,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如何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成为了一个难题。而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缓解因年龄所致的老年人身体素质衰减问题。
期刊
出自《沙乡年鉴》的《大雁归来》一文几乎全篇通用比较性表达,与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主要表现为《大雁归来》的描写以丰富的比较表达折射出人与大雁的关系:第一,大雁对人类有益无损,是春天的使者。第二,人类的猎杀行为对大雁精神状态的影响。第三,大雁具有与人类相同甚至超越于人类的精神品格。另外,比较点的选择和称谓也有契合之处。
由于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基于传统住宅建筑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需求。因此,与过去相比,新时代住宅正在逐渐增加,为了适应我国建筑业当前的发展,有必要改变设计方法,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在此基础上,在结合实际住宅建筑设计工作的前提下,阐述了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含义,并系统分析了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主要相关方法,原理及未来发展,以使相关领域的人员能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