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的因素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专项素质训练入手,结合国外与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技术参数及训练计划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一些自己关于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 跳远 起跳力量
  在保持高速助跑的前提下,通过起跳获得适宜腾起角度是跳远项目的发展趋势,在跳远运动员的训练中,将提高助跑速度作为中心任务已成为共识,与世界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跳远运动员在身体形态和速度能力上存在差距,改变这一差距是当前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
  一、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参数。
  二、結果与分析
  (一)起跳效果比较分析
  由表1、2可知我国与国外跳远运动员在腾起垂直速度、水平速度、腾起角度、等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从数据中得知,我国运动员在腾起的初速度,腾起的角度,垂直速度以及腾起的水平速度都相应的要高于国外的运动员,但在腾起的角度上要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3度左右,这也决定了我国运动员落地较早,远度不够。
  (二)跳远起跳力量生理学原理
  由表3可以看出参与跳远的各个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肌群的做功情况,这有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的理解跳远运动中肌肉的动力学原理,找到更好的力量训练方法。还可以看出跳远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还取决于起跳工作肌群“退让”与“克制”工作的迅速衔接以及蹬伸阶段相应工作肌群在克制工作中所产生的爆发功率。
  三、结论
  影响起跳力量大小的因素:
  (一)离心收缩时肌肉被拉长的速度。起跳过程中,肌肉反射性收缩的效果,取决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效果。肌肉被拉长的速度决定着肌肉利用由于被拉长而储存的弹性能量的效率,主动肌被拉长的速度越快,所储存的和可以利用的弹性能量就越大,越有利于增加了肌肉的力量。
  (二)肌肉由离心转化为向心收缩的速度。再就是肌肉由等长收缩向向心收缩的转化速率,这也是决定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的关键因素,等长收缩虽然是离心收缩向向心收缩的过渡阶段,如果转换速率较快那么会大大提高对弹性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加大向心收缩产生的力量。
  (三)身体成分对跳远起跳力量的影响。身体成分是影响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从各种数据分析中可以得知,跳远运动员的身体要求,身高较高,体重较轻,但是瘦体质量较大脂肪较少。这样的身体成分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跳高的质量。
  (四)重视加强对腿与手臂的快速摆动力量训练。摆动动作的练习是维持身体在空中平衡性的重要手段,同时协调的摆动动作可以加大蹬地力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增大垂直速度,加大腾起角度。
  (五)不可忽视腰、腹、背肌的力量训练。从加强腰、腹、背力量训练,能使躯干更加挺拔有力,更进一步发挥躯干的内在动力,增强蹬地、摆腿、收腹举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闫之朴,王杰.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45-46.
  [2] 孙俊生.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及训练模型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2):46-47.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在短跑运动中,与短跑性能有关的两个力学参数分别为触地时间和支撑期缓冲蹬伸比。在之前的一些研究中,研究者们运用了多种不同的运动学方法来评估缓冲到蹬伸的转换点,而这些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这一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以下三种判定标准来区分这一转换点:膝关节最大伸展位,重心下降的最低点和垂直方向上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2  摘 要 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的321场次共643局的比赛录像进行K.O.现象的观察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头部为K.O.的重要击倒部位。拳法和腿法技术是主要的K.O.技术。拳法K.O.中后冲拳和掼拳技术是重要的K.O.手段。前鞭腿是主要的
目的 了解青海省梅毒疫情状况, 为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青海省2011-2017年报告的梅毒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青海省2011-2017年共报告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