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炼金术师:澳门,味道,遗产

来源 :科学文化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方礼(Fernando Sales Lopes),《我们记忆的味道:澳门的饮食与族群》(Os saberes das nossas memórias: A comida e a etnicidade Macaense),澳门:澳门文化局,2017
  中图分类号 N09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20 12 16
  作者简介:白雅诗(Beatriz Puente Ballesteros),图宾根大学汉学系相关研究人员,科技史博士、醫生、汉学家。自2015年起,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计划(Sub Committee 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UNESCO 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教育与研究附属委员会的通讯会员。研究方向是耶稣会士与汉人、满人之间在医学领域的跨文明交互,以及近代早期全球化期间欧洲、美洲、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的药物传入中国等。本文译自Beatriz Puente Ballesteros, “Book Review: Os Saberes das nossas memorias: A comidae a etnicidade Macaense (Flavous of Our Memories: The macanese cuisine and ethnicity) by Fernando Sales Lopes (Macau, Instituto Cultural to Coverno da R A E  de Macau, 201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 2020, 15: 200—205. 译者周孝雷,历史学博士,任职于澳门大学。
  本杰明·尼尔森(Benjamin Nelson)的历史社会学理论,自然地会使我们联想到由约翰·阿纳森(Johann P  Arnason)提出的“跨文明接触”(intercivilizational encounters),此概念的核心论点,即世界的三种构建方式分别是财富、力量和意义。针对最后一个要素“意义”,克利弗德·纪尔兹(Clifford Geertz)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将个人凝聚成一个社会的“意义之网”。当以此作为理论框架时,罗方礼(Fernando Sales Lopes)在澳门出版的这部作品就可以被视为一个典型的案例研究。在这部杰出的微观史著作中,作者回避了比较史学中以高度抽象为特征的宏大叙事的话语,因为在这类话语中,人类的真实声音及其意志都被刻意地抹去了。罗氏深知通过基于史实的充分调查,对于定义、界定以及融入跨文明接触连续体两端的范围和界限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专注为历史具体的参与者、他们的记忆以及各种机构团体发声,这些元素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被忽视或者被边缘化,然而他们在全球历史进程的重构模式中却发挥着不为人知却又颇为重要的作用。
  罗方礼就像一个聪明的工匠,利用记者的镜头、历史学家的技艺来向我们展示了一场记忆考古,笔者大胆称之为一种充满历史责任感的实践。作者在澳门生活了30多年,曾经创作过《莲花》(Flor de Lótus)一诗,谱曲后成为1999年12月19日澳门回归闭幕式文艺环节的主题曲。在近20年后,罗方礼又通过口述资料和广泛翔实的文献资料展开论述,同时打开其尘封已久的自身记忆,反思构建出了一个“烹饪三角形”(culinary triangle),即食物、自我以及转型时期澳门土生葡人的身份认同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著作,数量非常有限,且大多集中于关注烹调技艺,旨在从“家庭秘密菜谱”中重建澳门美食,并以此作为一种实践考古的案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土生葡人塞西莉亚(Cécilia)和左婉玲(Gra a Pacheco Jorge)以及葡萄牙人安东尼奥·文森特·洛佩斯(António Vicente Lopes)的著作,这些研究为罗方礼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分析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数据。。有趣的是,该书出版一年后的2018年11月,澳门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美食之都”,成为继成都和顺德之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罗方礼唤起了“我们记忆中的味道”,这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联系到了一起。他分析食物的象征性的价值,并将其作为重建澳门土生葡人边界身份认同的媒介,因为土生葡人原有的用作身份认同的通用语帕图亚(Patu,图1)逐渐濒亡,不复使用2009年2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新版《世界濒危语言地图集》(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将澳门土生葡语(Patu)列为“极度濒危”的语言。。在其作品的宏大叙事中,其中的一个显著的方面是间接地展示出了一种由芸芸众生所催生的文化元素——愁绪(melancholy)。这种题材的产生,源于黑色粘稠的胆汁在生物体内循环流淌,导致人的喜怒与悲伤,进而随之冲破了社会想象,
  最终驻足于艺术和思想的十字路口。雷蒙德·克里班斯基(Raymond Klibansky)毫不讳言地指出,愁绪是帮助书写当代人类情感史的妙笔。此外,愁绪也反映在中国的文学、诗歌和绘画(图2)等文化表现形式中,因为在孤独的状态下,人们更加厌倦沉默。人们盼望回到心灵所属的那方故土的乡愁,同样存在于那些域外流亡(territorial exile)或者精神流亡(inner exile)的人们的悲伤之中。
  作者为我们揭开了弥漫在澳门的矛盾气氛,在那里,觉醒危机与创作激流得以并存,忧郁的象形文字构建出一幅象征性的交融图景,而这正是澳门土生葡人社群(图3)的困惑所在。民族的断裂与艺术上的辉煌相伴而行,从而产生出独特而又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象,这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饮食方面。这些横向遍布的点,就好像一根虚构的线,展示出了他们的行为准则,而这一准则,既是他们个性的反映,又表现出他们的主观及内在的伤感,同时伴有反常、怪诞以及节庆之感(图4、图5)。在这个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带领我们寻找离散的土生葡人社群所失去的根,在这一历史时期,土生葡人往往对未来充满疑虑,同时伴有强烈的茕茕孑立之感。因此,愁绪就必然成为根据他们记忆中的味道来寻找身份认同的必要的出发点。作者在进行分析时,并没有落入“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的陷阱。所谓“传统主义”,克劳斯·安东尼(Klaus Antoni)认为,这会使传统沦为一种“历史连环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国家的家长式领导策略所导致,旨在削减传统的影响。澳门的美食,正是佛兰克·迪克特(Frank Diktter)所称的现代社会多元化菜单的一个例证,说明文化和文明并非离散、不变的实体,而是一次次地受到外部的冲击和影响。   通过揭示这些发展与接触,我们对于现代化的定义以及所蕴含的宽容价值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澳门为中国增添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特质,而这一特质的塑造与承载几乎都是受到葡萄牙历史的方方面面所影响的:其元素来自佛得角和果阿,暹罗和勃固,以及苏门答腊、爪哇、马六甲、马来、锡兰、摩鹿加,此外还来自菲律宾和日本。因此,澳门土生菜品,连同它过去的风味,一并流传至今,成为了一座承载历史文化的堡垒;但首先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剂针对“全球公民”后真理的解药,因为所谓的“全球公民”这一概念,就意味着个人身份及个人生活方式的消解。作者对于这一问题,做了充分的处理。毫无疑问,澳门与大陆的一体化将会导致此前文化交融的盛世日渐消沉,同时个人记忆的遗忘,也意味着失去了一部分世界的记忆(图6)。
  在剖析澳门土生葡人对于自己的地道口味的看似享乐主义的梦想(这个梦想可以被认为是全球欲望转变的结果)时,罗方礼就像是一位记忆的炼金术师,邀请我们注视着镜中的自己,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倒影。一方面,是建构民族志的影像,通过寻觅个人身份、收集集体的记忆,从而回忆起过去的那种迷人的“跨文明接触”。另一方面,作者所揭示的另一个影像,就是我们自身的脆弱,全球化最强大的动力之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就是愁绪。
  圖6  左婉玲(Gra a Pacheco Jorge)是一位热衷于理解和维护自己文化身份的澳门土生葡人女士。透过这张“圣诞餐桌”,左婉玲亲切地与我们分享了一幅她从祖父那里继承的厨艺美食画卷。祖父若泽·文森特·若尔热(José Vicente Jorge)的烹饪艺术,被左婉玲汲取珍藏在一本为数不多的关于澳门美食题材的书籍中。按照顺时针方向,左婉玲给我们展示了以下菜肴:橘子酱(Laranja Torneada)、炸面饼(Coscoro)、玉桂葡萄干蛋饼(Formigos)、什锦饼干(Biscoitos variados)、虫仔饼(Genetes)、面龟(Empada de Peixe,面粉、鲈鱼、橄榄等烤制而成的派)、花生球(Bolinhas de Amendoim)、维拉多(virado,用大米、豆子、木薯粉、洋葱、猪排、炸香肠等食材烹饪的烩饭)、甜蛋黄(Rebu ados de Ovo)、猪油膏(Alua ou Aluar)、炸蔬菜(Badji)、若泽·若尔热秘制鸭(Pato   José Vicente Jorge)、油淋鸭(Molho para o Pato)、圣诞蛋糕以及鸡蛋杏仁糕点(Fartes)。与若尔热的跨文化传统相呼应,这些澳门美食放在了带有威尼斯风格的亚麻桌布上展示,并搭配19世纪的萨摩餐具Gra a Pacheco Jorge. A Cozinha de Macau da Casa do Meu Av [M]. Macau: Instituto Cultural de Macau, 1992 150
其他文献
【摘 要】航标是帮助和引导船舶航行、标示航道方向和界限与碍航物的重要标志。航标形状颜色可辨识性的好坏以及航行灯标在夜晚能否正常工作关系着船舶的航行安全乃至船员的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光污染逐渐侵入船舶通航水域,严重影响夜航驾驶者的视觉效果,并降低航标灯质的可识别性。航标灯质在夜晚识别度不高的情况下,易导致通航水域发生船舶航行安全事故。随着航运业的快速发展,通航水域的船舶交通流量逐年增大,对于航
期刊
【摘 要】安房直子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她那如樱花绚烂而短暂的一生里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多却极富“安房直子式特征”的作品,在安房直子的幻想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地徜徉,或惆怅、或怀念、或温馨、或奋进,总是那么一瞬能荡漾起你内心某一隅的涟漪,让人深深地陷在这种氛围中。然而,她的作品不仅仅是情绪或情感的兴发,同时也蕴藏着深刻的“现实”主题,意蕴丰富、引人深思。本文着眼于探寻安房直子幻想小说的主题意蕴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食品不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活所需的重要来源,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更应当加强把关,让社会大众吃到放心的食品。基于此,本文对于落实主体责任,把好食品安全关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主体责任;食品安全;把关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
期刊
【摘 要】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对党的十九大关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体现,作为基层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以“五个强化”助推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五个强化”;高质量发展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明确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
期刊
《中山传信录》是清代康熙年间翰林院编修徐葆光的著作。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徐葆光被任命为副史,率使团前往琉球册封世子尚敬,归国后,他将自己的海外见闻编著成册,并寿之梓,是为《中山传信录》之由来。  《中山传信录》包括三篇序言与六卷内容。首先是左春坊左中允南书房旧直汪士鋐的《汪序》,其次是徐葆光的《自序》。书末附有《中山赠送诗文》与徐葆光从客翁长祚的《后序》。六卷内容,各有相应的主题。第一卷写
期刊
摘 要 回顾了李政道促使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创立,他领导中心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了中国科学重新对外开放和交流。中心数十年来的工作,在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  关键词 李政道 CUSPEA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中图分类号 N09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21 05 03  作者简介:柳怀祖,1940年生,江苏仪征人,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高能所、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计划
期刊
摘 要 以李约瑟1964年访华之旅为中心,利用相关档案,梳理李约瑟在英中友好协会的建立和分裂中的态度,以及在英中了解协会组建过程中的工作,兼及参与帕格沃什会议与中国的联络事宜,展示他对中英友好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李约瑟 英中友好协会 帕格沃什会议  中图分类号 N09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21 06 01  作者简介:王勇忠,1981年生,山西阳泉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
期刊
摘 要 1980年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个国际性科学会议,得到当时科学界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钱三强先生从1977年就开始构思并开展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与杨振宁、李政道二位先生商讨邀请人名单、召开国内的物理会议摸清研究情况与水平等等。1979年,钱三强的想法成型,着手会议的正式筹备工作。1980年1月会议正式在广州召开,并取得了圆满成功,会后还出版了会议报告的英
期刊
摘 要 在借用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一种不同于库恩的“范式”分析框架,并将不同的医学传统之间的差异归结为不同范式的差异。从对三种苗医学理论体系的观察看,当前苗医处于多种范式与多种共同体并存的阶段,此类范式的特征与差异以及使用此类范式的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苗医所处历史阶段的独特性。对此种案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医学范式的多元性,还有助于人们反思当前的主流认知,重新认识医学的本
期刊
摘 要 从叙述C R 伏累森纽斯的生平与功绩说起,对伏累森纽斯家族连续五代的关键人物进行评述,着重点明他们在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建树,并对经典名著——《定性化学分析导论》和《定量化学分析导论》、传奇刊物——《分析化学学报》,以及著名教育机构——伏累森纽斯化学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予以较详阐述。  关键词 伏累森纽斯 分析化学 德国  中图分类号 N09∶O65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2021 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