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眼动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眼动跟踪记录并分析受试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眼睛观看的位置和眼球运动的形式。眼动参数包括了时间的和空间的两类,最常使用的时间指标是注视时间;而最常使用的空间指标是眼跳幅度。近些年来眼动技术被引进二语习得研究的过程中,例如英语阅读,听力,朗读,默读,单词识别,句法分析,语篇理解和中英文阅读对比,这些给二语学习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值得借鉴的实验成果。
关键词:眼动技术;二语习得研究;眼动参数;语篇理解
中图分类号:B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2-0026-003
Abstract: Eye movement technique is to use computer-controlled eye-tracking to record and analyze the eye position and the eye movement form during reading. Eye-tracking parameter includes two categories: time and space, the most commonly-used time indicator is the fixation time; the most commonly-used spatial indicator is the range of saccade. Recent years, eye mov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introduce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such as English reading, listening, loud reading, silent reading, word recognition, syntactic analysis,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and contras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ading. All these provide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and beneficial result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Key words: Eye movement technology Research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ye movement parameter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一、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文献回顾
1.在本文中二语习得默认为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习得。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阅读和听力,朗读默读,单词识别,句法分析,语篇理解和中英文阅读对比这些主要方面。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和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模型紧密相连,1974 年,Baddeley 和Hitch 提出工作记忆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即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版和中央执行阈。语音回路是工作记忆三大成分之一,主要负责语音的存储与加工。它由两个次级组成部分构成,分别为语音存储装置和发音复述装置。语音存储装置保持以语音或言语为基础材料的痕迹,但这些记忆痕迹在大约两秒之内就会衰退,要使它们保持下来就必须通过发音复述装置进行复述。听觉形式的语音信息可以直接进入语音存储装置,而视觉形式的语音信息必须先转化为听觉形式的语音信息才能进入到该装置,而完成这一转化也是通过发音复述装置实现的(鲁忠义,张亚静;2007)。语音回路对应的听力,和视觉空间模版对应的的阅读在眼动技术作用于被试时相互影响,因此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听力和阅读及相关延伸领域。
2.Peng等(1983)和Sun等(1985)比较了汉英阅读者的眼动特征,发现汉英课文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大体相似。Hoosain(1991)认为汉英课文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活动大体相似是一种巧合,因为汉字的信息密度相对较高,阅读汉语课文时投射到高敏锐视力范围内的语言信息要比阅读字母课文时多。韩玉昌,杨文兵等(2003)考察了图片与中、英文识别加工的眼动情况。王亚同(2005)将加拿大学生和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课文时的眼动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学生在阅读速度、注视频率以及回视频率上都不如加拿大學生,研究者据此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学生的表征方式受母语的影响,阅读时注视实词的次数少。王志(2008)着力研究信息区与考试英语阅读考点的关系,试图找出不同阅读水平间的阅读方式的差异。闫国利,张兰兰等(2008)使用EYELINK-2000型眼动仪,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记录并分析18名被试在不同窗口条件下阅读的眼动指标,发现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的范围大约是注视点右侧8个字符的空间。高博(2009)研究发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注视次数多,每次注视范围小,平均注视点持续时间长,加工速度慢。白举(2012)研究发现汉字识别时眼动轨迹比较紧密,而识别英文时比较松散。
3.王雅静(2012)采用先进的眼动技术对学生英语篇章阅读的即时加工过程进行考察,借此研究修辞结构意识与阅读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修辞结构意识较高的学生,阅读成绩较理想,反之则较差。彭君(2013)采用先进的眼动技术,对学生宾语关系从句阅读的即时加工进行考察,以此研究宾语关系从句不同嵌入名词的话题地位对其加工、理解的影响。安彩芳(2015)采用眼动实验,考察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句子过程中的概念迁移情况,证明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句子也会发生母语概念迁移,而且母语诱导易化母语概念迁移的发生。马二丽(2015)使用英语关系从句和并列结构的英语句子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眼动技术,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探讨词汇不同的条件下句法启动的眼动特点,以及由此体现的语言启动的内在机制。任瑞娟(2015)基于所采集的SV和FG兴趣区内的眼动数据分析发现汉英双语者在英语句子理解中发生了概念迁移;低水平语言学习者更容易发生母语概念化迁移现象。徐宁骏(2015)根据眼动数据发现,经过眼动知识训练过的实验组成员的回视次数明显较少,注视焦点更多的集中于实词上。发现针对眼动设计软件辅助课堂教学,确实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刘莹(2016)利用眼动技术对英语阅读中朗读和默读进行了系列研究。 二、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实际操作例证
1.听力和阅读都是重要的心理过程,前人已经大量研究了阅读与工作记忆的关系,但是在工作记忆中,除了中央执行控制外,还有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板两个成分。这两个成分分别对应于听觉和视觉,听觉对应于听力,视觉对应于阅读。根据这两个重要成分,英语学习者的听力和阅读水平英应该会相互影响。本文作者试图以新的实验研究的视角来揭示阅读与听力的关系即对不同英语听力水平学生的英语考试阅读特点进行眼动实验研究。作者首先做简单的相关水平研究,选取一定量的学生(1000人以上),利用spss软件分析他们的听力和阅读理解成绩的关联性,经分析阅读和听力具有正相关性而且相关程度很大。作者在此基础上大胆猜想阅读眼动实验中,阅读的眼动特点和听力水平的高低也有正相关。本文作者在进行听力高低水平下的考试英语阅读相关眼动研究时,采取下列实际操作:使用德国生产的SMI iView-X 型的眼动议(采样率60HZ)。借用本校教育学院的实验室,正式实验前要对机器进行调适,校准(5点校准法)。
2.试验程序:被试熟悉“句子实验指导语”、熟练具体操作动作;实验机器校准;实验开始,被试按照实验要求集中精力完成实验。实验在2台机器上记录数据,一台记录被试的行为数据,一台记录被试的眼动数据。被试条件:身体条件-矫正视力1.0以上,身体健康,听力正常。英语水平-A组为高水平组(参加全国四级考试成绩总分570以上,听力单项230以上);B组为低水平组(参加全国四级考试成绩总分375-425以下,听力单项110-160以下)。对被试的实验指导是首先,请您坐好,身体尽可能保持舒适,眼睛注视前方的屏幕中央的圆点。两手分别轻放在前面的键盘的两端。下面的工作是完成四篇英语阅读,每篇文章后有五道选择题,请您根据您的答案选择对应A、B、C、D按键,可以多次重新选择和按键。向前翻页请按Z键,向后翻页请按X键,如果准备好了,当屏幕上出现 Go 的时候,您可以按空格键开始阅读:(1)每篇文章由两页构成,题目单独成页。每篇文章的阅读和做题时间是7分钟,7分钟到,有提示音提示您进入下一篇阅读。所以请保证充分理解的同时,尽快进行阅读。(2)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反复阅读。您可以选择先读文章后做题,也可以选择先看题后读文章或者一边看文章一边做题。(3)您可以完全按照您平时习惯的方式阅读和做题,但要求阅读过程中请尽量保持头部不动,每篇阅读开始前会进行眼动校准。(4)这四篇阅读会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请您调整好状态,坚持完成,谢谢您的配合。
3.正式实验开始时作者经眼动仪对有关信号进行处理,获得被试阅读材料时的注视位置(fixation position)、注视时间(fixation duration)、注视次数(fixation frequency)、回视(regression)、眼跳距离(saccade distance)、眼动轨迹(trace of eye movement)、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等数据。作者采取三种实验设计:一:2(被试:高水平组,低水平组)×2(性别:男;女);二:2(被试:高水平组,低水平组)×2(文章题裁:说明文,议论文);三:2(被试:高水平组,低水平组)×2(阅读方式:先读文章,先读题目)。来验证自己的实验猜想:(1)性别因素在听力高低水平被试的正确率、平均注视时间、回视率、眼跳幅度和眼跳頻率等方向上均无显著影响。听力高水平组被试的眼动模式比听力低水平组被试眼动模式合理。(2)不同文体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议论文平均正确率低于说明文。二个组被试在不同文体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听力高水平组平均正确率高听力低水平组。(3)阅读文章和阅读题目平均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听力高水平组阅读题目平均时间明显高于低水平组。
三、二语习得研究引进眼动技术的优势分析和发展前景
1.眼动技术是目前语言理解领域最具生态化、实时程度较高的研究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与其他方法相比,眼动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眼动技术实现了对读者英语阅读过程的真实性测量,和过去常采用的命名法和决定法不同,眼动技术不需使用额外任务,可以避免或极大地减少对正常阅读的干扰。眼动技术还实现了对读者阅读过程的实时测量,提供了一种即时测量方法。虽然它并不能直接反应和揭示内部的全过程,尚待一个比较理想的眼动理论模型来解释眼动和阅读之间的关系(闫国利,2004)。眼动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它去测量研究对象的眼动轨迹、了解个体在英语阅读和听力过程中的一些外在的规律或模式。眼动技术可以同时提供许多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高精度的指标,如眼睛的停留位置、注视时间、注视顺序等,描述出读者在每一时刻是如何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的。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阅读的内在原因和机制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读者的阅读模式与文章中的词汇、语法和语义特征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通过眼动分析有助于搞清楚这些关系,更好地了解阅读过程(Liversedge et al.,2000;Rayner et al(a).,2003)。
2.随着对阅读眼动研究的需要,人们创造了更新的眼动技术,如:眼动随动显示(eye movement contingent display)技术(徐四华等,2005)。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发现了对不同的语言系统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这为二语习得的眼动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二语习得眼动研究者还可通过划分信息区,对自己所关注的语篇部分,如语篇中某些词汇、句子、句子的某一部分、段落等做眼动模式分析(贺荟中等,2005)。
大多数眼动研究成果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为被试而得到的。十分有必要开展英语作为外语的眼动研究,一方面这样可以验证以英语为母语的眼动数据与英语为外语的眼动数据是否相关,在多大程度上相关。另一方面,开展这样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应该大量进行不同语言间眼动过程的比较研究,可以验证已有的眼动模型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语言理解过程中的普遍规律(王志,2008)。随着计算机在眼动记录技术方面的应用,不同眼动研究程式,如移动窗口、边界技术、快速启动技术、文本消失技术等的涌现和发展,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大量对语言理解极为关键的加工过程的详尽描述和新的理论模型,这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英语语言理解的认识,同时更为以后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框架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Hoosain R.Psycholinguistic Implications for Linguistics Relativity: A Case Study of Chinese[M]. Hillsdale, N J: Erlbaum. 1991.
[2] Liversedge S. P. & Findlay J.M. Saccadic eye movements and cognition[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0, 4(1): 6-14.
[3] Peng D L, Orchard L N, & Stern J A. Evaluation of eye movement variabl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readers[J]. Pavlov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1983, 18, 94-102.
[4] Rayner, K, & Barbara, Juhasz, & Jane, Ashby, & Charles, Clifton, Jr. Inhibition of saccade return in reading[J]. Vision Research, 2003a, 43: 1027-1034.
[5] Rayner, K, & Charles Jr. Language Processing[M]. Handbook of Psycholog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3b.
[6] Sun F, Morita M, Stark L W. Comparative patterns of reading eye movement in Chinese and English[J]. 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 1985, 37, 502-506.
[7] 安彩芳.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英语句子加工中的母语概念迁移:一向基于眼动的研究[D].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8] 白举. 基于眼动技术的中英文阅读文字识别对比研究[D]. 鲁东大学,2012.
[9] 高博.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英语阅读中的眼动特征[D]. 河南大学,2009.
[10] 韩玉昌,杨文兵,隋雪. 图画与中、英文识别加工的眼动研究[J]. 心理科学,2003,26(3):403-406.
[11] 贺荟中,贺利中. 语篇阅读研究方法综述[J]. 心理科学,2005,28(6):1427-1429.
[12] 鲁忠义,张亚静. 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对汉语阅读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7,(5):768-776.
[13] 刘莹. 朗读优势对英语学习记忆及理解作用的相关实证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16.
[14] 马二丽. 英语句子理解的句法启动效应:基于眼动的研究[D]. 河南大学,2015.
[15] 彭君. 英语ORC嵌入名詞话题地位对中国EFL学习者ORC加工的影响:基于眼动技术的研究[D].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16] 任瑞娟. 中国EFL学习者英语句子加工中母语概念迁移的语言水平效应实证研究:基于眼动技术[D].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17] 王志. 不同英语阅读水平学生的大学英语考试阅读眼动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08.
[18] 王雅静. 修辞结构意识对中国EFL学习者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基于眼动的研究[D]. 四川外语学院,2012.
[19] 徐四华,丁玉珑,高定国等. 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8 (2):467-469.
[20] 徐宁骏. 利用眼动技术提高英文阅读认知水平的实证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 107-108.
[21] 闫国利. 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01–113,75.
[22] 闫国利,张兰兰,郎 瑞,白学军. 大学生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 心理研究,2008,1(2):80-85.
关键词:眼动技术;二语习得研究;眼动参数;语篇理解
中图分类号:B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2-0026-003
Abstract: Eye movement technique is to use computer-controlled eye-tracking to record and analyze the eye position and the eye movement form during reading. Eye-tracking parameter includes two categories: time and space, the most commonly-used time indicator is the fixation time; the most commonly-used spatial indicator is the range of saccade. Recent years, eye mov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introduce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such as English reading, listening, loud reading, silent reading, word recognition, syntactic analysis,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and contras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ading. All these provide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and beneficial result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Key words: Eye movement technology Research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ye movement parameter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一、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文献回顾
1.在本文中二语习得默认为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习得。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应用于阅读和听力,朗读默读,单词识别,句法分析,语篇理解和中英文阅读对比这些主要方面。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和心理学中的工作记忆模型紧密相连,1974 年,Baddeley 和Hitch 提出工作记忆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即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版和中央执行阈。语音回路是工作记忆三大成分之一,主要负责语音的存储与加工。它由两个次级组成部分构成,分别为语音存储装置和发音复述装置。语音存储装置保持以语音或言语为基础材料的痕迹,但这些记忆痕迹在大约两秒之内就会衰退,要使它们保持下来就必须通过发音复述装置进行复述。听觉形式的语音信息可以直接进入语音存储装置,而视觉形式的语音信息必须先转化为听觉形式的语音信息才能进入到该装置,而完成这一转化也是通过发音复述装置实现的(鲁忠义,张亚静;2007)。语音回路对应的听力,和视觉空间模版对应的的阅读在眼动技术作用于被试时相互影响,因此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听力和阅读及相关延伸领域。
2.Peng等(1983)和Sun等(1985)比较了汉英阅读者的眼动特征,发现汉英课文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大体相似。Hoosain(1991)认为汉英课文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活动大体相似是一种巧合,因为汉字的信息密度相对较高,阅读汉语课文时投射到高敏锐视力范围内的语言信息要比阅读字母课文时多。韩玉昌,杨文兵等(2003)考察了图片与中、英文识别加工的眼动情况。王亚同(2005)将加拿大学生和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课文时的眼动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学生在阅读速度、注视频率以及回视频率上都不如加拿大學生,研究者据此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学生的表征方式受母语的影响,阅读时注视实词的次数少。王志(2008)着力研究信息区与考试英语阅读考点的关系,试图找出不同阅读水平间的阅读方式的差异。闫国利,张兰兰等(2008)使用EYELINK-2000型眼动仪,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记录并分析18名被试在不同窗口条件下阅读的眼动指标,发现大学生英语阅读的知觉广度的范围大约是注视点右侧8个字符的空间。高博(2009)研究发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的注视次数多,每次注视范围小,平均注视点持续时间长,加工速度慢。白举(2012)研究发现汉字识别时眼动轨迹比较紧密,而识别英文时比较松散。
3.王雅静(2012)采用先进的眼动技术对学生英语篇章阅读的即时加工过程进行考察,借此研究修辞结构意识与阅读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修辞结构意识较高的学生,阅读成绩较理想,反之则较差。彭君(2013)采用先进的眼动技术,对学生宾语关系从句阅读的即时加工进行考察,以此研究宾语关系从句不同嵌入名词的话题地位对其加工、理解的影响。安彩芳(2015)采用眼动实验,考察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加工英语句子过程中的概念迁移情况,证明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加工英语句子也会发生母语概念迁移,而且母语诱导易化母语概念迁移的发生。马二丽(2015)使用英语关系从句和并列结构的英语句子作为实验材料,采用眼动技术,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探讨词汇不同的条件下句法启动的眼动特点,以及由此体现的语言启动的内在机制。任瑞娟(2015)基于所采集的SV和FG兴趣区内的眼动数据分析发现汉英双语者在英语句子理解中发生了概念迁移;低水平语言学习者更容易发生母语概念化迁移现象。徐宁骏(2015)根据眼动数据发现,经过眼动知识训练过的实验组成员的回视次数明显较少,注视焦点更多的集中于实词上。发现针对眼动设计软件辅助课堂教学,确实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刘莹(2016)利用眼动技术对英语阅读中朗读和默读进行了系列研究。 二、眼动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实际操作例证
1.听力和阅读都是重要的心理过程,前人已经大量研究了阅读与工作记忆的关系,但是在工作记忆中,除了中央执行控制外,还有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板两个成分。这两个成分分别对应于听觉和视觉,听觉对应于听力,视觉对应于阅读。根据这两个重要成分,英语学习者的听力和阅读水平英应该会相互影响。本文作者试图以新的实验研究的视角来揭示阅读与听力的关系即对不同英语听力水平学生的英语考试阅读特点进行眼动实验研究。作者首先做简单的相关水平研究,选取一定量的学生(1000人以上),利用spss软件分析他们的听力和阅读理解成绩的关联性,经分析阅读和听力具有正相关性而且相关程度很大。作者在此基础上大胆猜想阅读眼动实验中,阅读的眼动特点和听力水平的高低也有正相关。本文作者在进行听力高低水平下的考试英语阅读相关眼动研究时,采取下列实际操作:使用德国生产的SMI iView-X 型的眼动议(采样率60HZ)。借用本校教育学院的实验室,正式实验前要对机器进行调适,校准(5点校准法)。
2.试验程序:被试熟悉“句子实验指导语”、熟练具体操作动作;实验机器校准;实验开始,被试按照实验要求集中精力完成实验。实验在2台机器上记录数据,一台记录被试的行为数据,一台记录被试的眼动数据。被试条件:身体条件-矫正视力1.0以上,身体健康,听力正常。英语水平-A组为高水平组(参加全国四级考试成绩总分570以上,听力单项230以上);B组为低水平组(参加全国四级考试成绩总分375-425以下,听力单项110-160以下)。对被试的实验指导是首先,请您坐好,身体尽可能保持舒适,眼睛注视前方的屏幕中央的圆点。两手分别轻放在前面的键盘的两端。下面的工作是完成四篇英语阅读,每篇文章后有五道选择题,请您根据您的答案选择对应A、B、C、D按键,可以多次重新选择和按键。向前翻页请按Z键,向后翻页请按X键,如果准备好了,当屏幕上出现 Go 的时候,您可以按空格键开始阅读:(1)每篇文章由两页构成,题目单独成页。每篇文章的阅读和做题时间是7分钟,7分钟到,有提示音提示您进入下一篇阅读。所以请保证充分理解的同时,尽快进行阅读。(2)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反复阅读。您可以选择先读文章后做题,也可以选择先看题后读文章或者一边看文章一边做题。(3)您可以完全按照您平时习惯的方式阅读和做题,但要求阅读过程中请尽量保持头部不动,每篇阅读开始前会进行眼动校准。(4)这四篇阅读会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请您调整好状态,坚持完成,谢谢您的配合。
3.正式实验开始时作者经眼动仪对有关信号进行处理,获得被试阅读材料时的注视位置(fixation position)、注视时间(fixation duration)、注视次数(fixation frequency)、回视(regression)、眼跳距离(saccade distance)、眼动轨迹(trace of eye movement)、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等数据。作者采取三种实验设计:一:2(被试:高水平组,低水平组)×2(性别:男;女);二:2(被试:高水平组,低水平组)×2(文章题裁:说明文,议论文);三:2(被试:高水平组,低水平组)×2(阅读方式:先读文章,先读题目)。来验证自己的实验猜想:(1)性别因素在听力高低水平被试的正确率、平均注视时间、回视率、眼跳幅度和眼跳頻率等方向上均无显著影响。听力高水平组被试的眼动模式比听力低水平组被试眼动模式合理。(2)不同文体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议论文平均正确率低于说明文。二个组被试在不同文体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听力高水平组平均正确率高听力低水平组。(3)阅读文章和阅读题目平均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听力高水平组阅读题目平均时间明显高于低水平组。
三、二语习得研究引进眼动技术的优势分析和发展前景
1.眼动技术是目前语言理解领域最具生态化、实时程度较高的研究技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与其他方法相比,眼动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眼动技术实现了对读者英语阅读过程的真实性测量,和过去常采用的命名法和决定法不同,眼动技术不需使用额外任务,可以避免或极大地减少对正常阅读的干扰。眼动技术还实现了对读者阅读过程的实时测量,提供了一种即时测量方法。虽然它并不能直接反应和揭示内部的全过程,尚待一个比较理想的眼动理论模型来解释眼动和阅读之间的关系(闫国利,2004)。眼动技术的迅速发展让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它去测量研究对象的眼动轨迹、了解个体在英语阅读和听力过程中的一些外在的规律或模式。眼动技术可以同时提供许多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高精度的指标,如眼睛的停留位置、注视时间、注视顺序等,描述出读者在每一时刻是如何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的。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阅读的内在原因和机制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读者的阅读模式与文章中的词汇、语法和语义特征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通过眼动分析有助于搞清楚这些关系,更好地了解阅读过程(Liversedge et al.,2000;Rayner et al(a).,2003)。
2.随着对阅读眼动研究的需要,人们创造了更新的眼动技术,如:眼动随动显示(eye movement contingent display)技术(徐四华等,2005)。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发现了对不同的语言系统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这为二语习得的眼动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二语习得眼动研究者还可通过划分信息区,对自己所关注的语篇部分,如语篇中某些词汇、句子、句子的某一部分、段落等做眼动模式分析(贺荟中等,2005)。
大多数眼动研究成果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为被试而得到的。十分有必要开展英语作为外语的眼动研究,一方面这样可以验证以英语为母语的眼动数据与英语为外语的眼动数据是否相关,在多大程度上相关。另一方面,开展这样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应该大量进行不同语言间眼动过程的比较研究,可以验证已有的眼动模型能在多大程度上揭示语言理解过程中的普遍规律(王志,2008)。随着计算机在眼动记录技术方面的应用,不同眼动研究程式,如移动窗口、边界技术、快速启动技术、文本消失技术等的涌现和发展,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大量对语言理解极为关键的加工过程的详尽描述和新的理论模型,这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英语语言理解的认识,同时更为以后的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框架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Hoosain R.Psycholinguistic Implications for Linguistics Relativity: A Case Study of Chinese[M]. Hillsdale, N J: Erlbaum. 1991.
[2] Liversedge S. P. & Findlay J.M. Saccadic eye movements and cognition[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0, 4(1): 6-14.
[3] Peng D L, Orchard L N, & Stern J A. Evaluation of eye movement variabl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readers[J]. Pavlovian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1983, 18, 94-102.
[4] Rayner, K, & Barbara, Juhasz, & Jane, Ashby, & Charles, Clifton, Jr. Inhibition of saccade return in reading[J]. Vision Research, 2003a, 43: 1027-1034.
[5] Rayner, K, & Charles Jr. Language Processing[M]. Handbook of Psycholog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3b.
[6] Sun F, Morita M, Stark L W. Comparative patterns of reading eye movement in Chinese and English[J]. 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 1985, 37, 502-506.
[7] 安彩芳.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英语句子加工中的母语概念迁移:一向基于眼动的研究[D].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8] 白举. 基于眼动技术的中英文阅读文字识别对比研究[D]. 鲁东大学,2012.
[9] 高博.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英语阅读中的眼动特征[D]. 河南大学,2009.
[10] 韩玉昌,杨文兵,隋雪. 图画与中、英文识别加工的眼动研究[J]. 心理科学,2003,26(3):403-406.
[11] 贺荟中,贺利中. 语篇阅读研究方法综述[J]. 心理科学,2005,28(6):1427-1429.
[12] 鲁忠义,张亚静. 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对汉语阅读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7,(5):768-776.
[13] 刘莹. 朗读优势对英语学习记忆及理解作用的相关实证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16.
[14] 马二丽. 英语句子理解的句法启动效应:基于眼动的研究[D]. 河南大学,2015.
[15] 彭君. 英语ORC嵌入名詞话题地位对中国EFL学习者ORC加工的影响:基于眼动技术的研究[D].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16] 任瑞娟. 中国EFL学习者英语句子加工中母语概念迁移的语言水平效应实证研究:基于眼动技术[D].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17] 王志. 不同英语阅读水平学生的大学英语考试阅读眼动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08.
[18] 王雅静. 修辞结构意识对中国EFL学习者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基于眼动的研究[D]. 四川外语学院,2012.
[19] 徐四华,丁玉珑,高定国等. 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8 (2):467-469.
[20] 徐宁骏. 利用眼动技术提高英文阅读认知水平的实证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1): 107-108.
[21] 闫国利. 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01–113,75.
[22] 闫国利,张兰兰,郎 瑞,白学军. 大学生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J]. 心理研究,2008,1(2):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