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y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6年9月和2007年5月对乐清湾5条潮间带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3种,其中软体动物40种,多毛类25种,甲壳动物24种,棘皮动物9种,其它动物15种。从季节来看,物种数秋季(81种)高于春季(68种),但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春季(分别为(91.90±59.14)g/m2和(1541±1261.41)个/m2)明显高于秋季(29.20±22.20)g/m2和(201±52.97)个/m2);春季以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Reeve)]幼体、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Benson)]、婆罗囊螺[Retusa(Coelophysis)boenensis(A.Adams)]、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 H.et A.Adams]为主要优势种,而秋季以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彩虹明樱蛤、淡水泥蟹[Ilyoplax tansuiensis Sakai]、巢沙蚕[Diopatra neapolitana DelleChiaje]为主要优势种,说明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随着季节有着较大的变化。各断面的Shannon-Winner指数(H’)为2.34-3.31,平均为2.85±0.35;Margalef’s species richness指数(d)为3.02-6.42,平均为4.29±1.10;Pielou’s evenness指数(J’)为0.46—0.73,平均为0.62±0.09。运用ABC曲线、等级聚类和MDS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群落结构已受到中度干扰,稳定性差。与以往历史资料相比,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向次生型群落转化,原因可能与过度采捕、生境恶化、海岸工程以及围塘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其他文献
通过模拟基于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Zn-Ni复合污染下的油菜盆栽试验,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浸提法探究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及其各形态的转化归趋和生物有效性。结
<正>符号学在“场”中分支甚广,设计艺术领域有建筑符号学(Architec-tural Semiology)与室内设计符号学(Interior Design Semiology)等。
1997年引进多年生暖季型草坪草矮生天堂狗牙根,在不同生境下,共建立4hm2栽培试验基地。通过两年的栽培试验与物候观测,发现该草种植株矮,节间短,叶片小,叶色浓绿,再生力强,耐高温、干旱,具有较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通过音译、译借以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式英语则
<正> 1 前言 跳高运动员的“模型训练”是一种新的科学训练方法。所谓“模型训练”就是建立起欲达目标的运动员的模型,然后按其模型要求,结合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确定训练方向
采用溶胶凝胶制备方法,以钛酸丁脂为主原料,配置溶胶,并将其涂覆于金属表面,通过干燥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在金属表面得到一层二氧化钛薄膜。利用SEM和ESD对薄膜的成分和表面形貌进
<正>肠道菌群已成为公认的重要环境因素。人体肠道中的细菌数量庞大,达到10万亿数量级。早在子宫内,哺乳动物胎儿就已经暴露于微生物或其衍生的化合物中,这种暴露影响在出生
传播是决定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方式之一。传播学源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研究内容主
<正>乡土情结对沈从文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是其乡土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作品的美学特征之一。沈从文乡土情结的成因包括楚文化熏染、"乡下人"意识、"边缘人"身份三个方面。它
为开发利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采用异相法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HACC) ,并分别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镜图对比分析了CS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