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坡诗看宋诗特点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诗具有平淡、雅俗共赏等美学特征。苏东坡作为宋代诗坛不可忽视的一笔,其作品颇显宋诗特点。
  关键词:苏轼;宋诗;平淡;以俗为雅
  从东坡词出发,宋诗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美学特征。
  一、反应社会现实的创作方向
  身处内外交困、国势不振的时代环境里,宋代文学家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以诗歌反映现实、干预社会,成了他们自觉的创作追求,描写民瘼或抨击时弊成为文坛的创作倾向。
  苏轼对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通过寓物托讽,借古讽今等手法,以不同的角度针砭着时弊,把许多民间疾苦写入诗。“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写出了天灾人祸下农民的悲惨生活;“惊尘贱血流千载”(《荔枝叹》)则借杨贵妃爱吃荔枝所引发的劳民伤财的史实来讽刺当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写了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姓。(《送黄师是赴两浙宪》)这样的现实主义创作是宋代诗人爱国思想、忧患意识溢出后的深沉的人生感慨,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
  二、以平淡为美的艺术风格追求
  “平淡”是宋代诗坛的最高审美理想,也是整体风格追求。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宋代文人的忧患意识和理智、平和的文化性格有密切联系。冷静、理性和脚踏实地的生命范式影响下,“平淡”实是一种超越了雅润绚烂的老成风格,是与唐诗以丰华情韵为美学风范所不同的另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追求。
  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也提出“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再如苏轼自己的诗歌创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全诗语言浅显易懂,情绪基本没有什么起伏,却能引领读者进入无尽的遐想,仿佛那明媚的春光正打在身上,鲜美的河豚已摆上桌。平淡无奇的诗句,却能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感移植入读者的脑海,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诗歌读来清淡如水,细品之下却发现醇香迷人,可见“至淡”之味即为“至味”。
  三、以俗为雅的审美情趣
  宋代的士大夫多采取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生活态度。审美情绪发生较大转变,审美态度世俗化,认为审美活动中的雅俗之辨,关键在于主题是否具有高压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是高雅还是凡俗之物。苏轼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也。”(《超然台记》)“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题柳子厚诗》)审美情趣的转变,促使了宋代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辨转向以俗为雅。
  以俗为雅的审美情趣使得诗歌更为通俗化。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皆可成为笔下诗料,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如“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針插稻芽。”、“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也常用日常饮食为题目,采用俗字俚语,如《食雉》《竹鼠卯》《元修菜》《豆粥》等。以俗为雅实现了俗向雅的升华,或者说是雅对俗的超越,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使得宋诗具有更为广阔的审美视野,达到雅俗兼济。
  四、议论入诗、散文入诗、“以故为新”的表现方法
  “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宋代文人的共同特征。宋诗议论成分加强是其一大特色。如《送蔡冠卿知饶州》中苏轼就直接用“世事徐观真梦寐,人生不信长坎坷”、“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表露了某种人生态度。苏轼的哲理诗大多得益于议论入诗。再者,散文的直叙和铺陈排比的手法,类似传统所说“赋” 的手法,在宋诗中也是常见的。如苏轼的《游金山寺》、《巫山》、《百步洪》等,或直叙游历,或铺写景物,用的是“赋”。这些诗虽有一些交代性的概念化语言,但它的整个记叙大都伴随着许多具体的,感性的描绘,运用了包括比兴在内的多种形象化手法。如“微风万倾鞯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来描写水波和晚霞。尤其是《百步洪》中描述水势时的铺陈排比“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宋诗的特点还表现在大量用典和对前人诗名的模拟方面,注重师古与创新。苏轼、黄庭坚提出“以故为新” 写出了许多好诗句。苏轼安慰李廌的“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就堪称用典精妙的范例。
  文与赋、诗与文、诗与词的交融,活用的典故使得表现技巧精进、宋诗整练细致。
  五、理趣结合的思辨力度
  宋诗多发议论,于议论中见思想力度,且诗的哲理性与诗趣味性交融统一,理融于趣,趣中有理。《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庐山侧峰横岭、参差交错、气象万千的景象的具体写实描绘带给读者走向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生哲理启示。“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用精警、新奇的比喻将日常生活现象升华到一个高度,探究人生宇宙的规律,指出整个人生充满了不可知。
  诚然,宋诗中也存在抽象化的过多议论总是造成诗的形象性和韵律美的损害,散文入诗造成语言的松散,“以故为新”承袭多于创造,造成句拟字摹的艺术至命伤等问题。但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基本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枯燥乏味等特点,故不加叙述。
其他文献
文章从科技工作者的角度,讨论了在项目申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申报失败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
摘 要:作为“三曹”之一的曹植享有“文坛绣虎”的美誉,其创作的《洛神赋》为后代人留下无限想象。作为一篇抒情赋,它不仅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通过情感演进而表现出的简单却完整的情节。本文以曹植《洛神赋》的情感为主线,探讨《洛神赋》之情感模式。  关键词:洛神赋;情感;体态之美;人神矛盾  《洛神赋》是魏晋时期的一篇抒情赋,此作创作于黄初三年前后,曹植正值苦闷悲愤。而作为客观社会生活的主观情感的反映,文
期刊
妊娠和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分娩时因子宫收缩、宫颈扩张、胎头下降压迫盆底组织所产生的疼痛常使产妇不能耐受,加之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缺乏和对疼痛的恐惧,自我控制
空信封rn王局长收到山东老家的一封来信.一看信封上的笔迹,王局长就知道是老父亲寄来的.但当他打开信封,不禁吃了一惊,信封竟然是空的,里面连一片纸、一个字也没有.
马绍玲伸手在枕头下摸索了一阵,只听“嚓”的一声,一团微弱的光线在漆黑的屋子里闪闪烁烁,挂在床头墙上的煤油灯亮了起来.地上乱糟糟的,丈夫牛平华和三个儿子的靴子横七竖八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向来以描写光怪陆离的鬼狐故事享誉世界。在他的笔下,无论是美貌多情的狐女,亦或是温柔善良的鬼仙,都显得曼妙动人、风姿绰约。而且,既是鬼狐,性格往往不受社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给患者个人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尽管透析材料和透析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透析患者的
摘 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特殊性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加强领导、健全体制、提高数量、确保质量、完善制度、加强培养等多项措施,以期对做好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特殊性;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形式之一,顺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时期,必须深入分析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