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与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 :中外企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以其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等优势,在各国各地区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状况如何。截至2004年底,中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个体工商户2 351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占工业新增产值的74.7%,占社会销售额的58.9%,在出口和进口总值中分别占68.3%和69%,在上缴工商税收中占48.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受家族式经营模式的局限,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经营理念,集聚要素资源能力弱,管理水平低,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技术进步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存活期较短。因此,尽快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紧迫任务。
   企业集群是一种界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 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合作与交流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效益,同时亦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使得市场交易成本降低、分工合作效率提高,从而可以带动群内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乃至某一区域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有许多成功中小企业集群的范例,如意大利北部的纺织业集群,美国的硅谷与波士顿128号高速公路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我国浙江一些地区:海宁皮革制品小企业集群、义乌小商品企业机群、诸暨市大堂镇的袜业、柳市的低压电器等制造业集群,这些企业集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集群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的最佳措施之一,同时也是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有必要从企业集群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集群理论研究及竞争优势
  
   企业集群理论源自韦伯(Weber)集聚经济理论,经济学家韦伯早在1820年在《工业区位论》中论述投资区位选择时强调聚集的作用,他认为聚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自身的扩大而产生聚集优势,这是初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各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的地方工业化,这是最重要的高级聚集阶段,显然,这就是我们所讨论的中小企业集群。他认为,企业通过分享公共设施、专业化劳动力资源、销售市场等集聚经济效益,企业通过集聚具有分散状态下难以获得的经济效益,系统功能大于在分散状态下各企业所实现的功能之和。
  最早对集聚理论进行研究的是马歇尔(Marshall),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产业聚集可以产生外部经济。因为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他认为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和新思路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流动传播和应用,从而产生外部经济,这种外部经济所带来的高效率是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迈克尔·波特(M.E.Porter)把企业集群理论推向高峰,他在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企业集群形成的机理和价值,他认为企业集群包括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从侧面提供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还包括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这些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波特认为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可以更好地接近供应商和专业人才,易于获得专业化信息,中小企业集群内成员之间提供互补性、配套性产品和服务来吸引客户,这种柔性的生产综合体能产生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或支持性产业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中小企业集群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即小企业组织)和层级组织(即大企业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但它更接近于纯市场组织。中小企业集群与单个中小企业相比具有一些竞争优势:从经济学角度上讲,企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能由于交易成本的降低而获得成本优势,这主要是由于纵向关系中各种供应商——客户的临近关系带来的交易费用节约的效用,同时也由于交易不确定性的降低所导致的风险成本得以降低;从经营的有效性角度来讲,企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使每个企业在不牺牲大规模企业所缺少柔性的条件下获得规模经济,这主要是由横向的同行企业大量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从产业角度上讲,企业集群能更加有效地推进产业升级,使上游企业之间、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在互动中能不断推进产业的升级;从战略角度讲,集群这个组织形式更能从价值链上创建竞争优势,同时能使成本领先、差别化、集中一点这三种战略能更加合理地运用和优势互补。
  
   二、企业集群战略对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大量的经验表明,企业集群正在推动着世界各地经济增长。全球经济中,一国欲获得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中小企业集群。目前,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几乎涉及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规模偏小这一先天不足导致其市场竞争力弱、融资渠道少、人才储备不足、信息资源欠缺,而企业集群的网络化则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集群内人才丰富、信息灵通、资源共享,有效地避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因而从组织创新的角度而言,企业集群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企业间的新的组织形式。
   1.通过增进组织学习提高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不断出现技术创新过程中,一家公司很难独立完成一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此时,与竞争同行进行学习和合作、分享本行业的知识和信息成为可能。而学习活动主要涉及两种类型知识的获取:一是编码化知识;二是缄默性知识。编码化知识能被复制和传递,且不丧失完整性,因此易于被转移和传递。而专有技术是隐性知识不易编码,这类知识通常蕴涵在组织实践和文化之中,具有高度的黏性,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只有通过面对面的自由交流,在一种没有沟通限制和障碍的工作关系中才能共享这类知识。因而,组织间员工个体的密切交互作用是通过企业网络转移或学习隐性知识的一种有效机制。此时,企业的外部社会资本有利于在集群中营造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促使集群内部成员紧密接触,从而推动集群内信息专有技术的交流与转移,它起到促进合作的重要的“胶合剂”作用,它使合作网络运行顺畅,让所有参与的公司都从中受益,从而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因子。
  中小企业通过集群发展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加快群体内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改进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将具有产业关联的不同中小企业联结成紧密的团体。为保持该团体的发展前景就必须要求每一生产环节都能达到相应的较高的质量标准,因此需要通过统一改进工艺技术、加强研发力量的培育及对市场的开拓,将企业所有的人才、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企业群整体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愿望促进企业比邻居做得更好,即使在没有竞争的企业之间也是如此。这种潜在的压力放大了企业集群内的本来就很大的竞争压力。竞争压力、潜在压力以及持续的比较,犹如无形的推力,使得企业在创新方面不敢丝毫懈怠。
   2.推进以集群为基础的区域营销,建立区位品牌
  区域营销是指区域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推向市场、以区域的整体形象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区域营销建立在中小企业集群的基础之上,可以确保集群企业产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与区域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的品牌效应。
  区位品牌是区域营销的核心,是集群企业共有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群的产品销售极为重要。企业群共同品牌的创建和使用关系到集群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区位品牌创立与集群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区位品牌可以通过企业群具有的低生产成本优势建立,或者通过完善的产品质量来达成,也可以通过区域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或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产品差异化来形成,或兼而有之。一个成功的企业群,其形象受到消费者的普遍好评,而品牌就会在公众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引导消费者的多次选择。相对于企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相对短暂的,品牌效应有时难以持续,而集群中的企业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只要不是由于需求、技术、竞争或自然条件等发生改变使集群衰退或转轨,区位品牌的效应是可以持久的,而中小企业集群则易于形成区域性品牌效应。区域性品牌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企业可以通过集聚来集中加强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可以形成“区位品牌”效应,使每个企业都受益,消除经济外部性,这样最终就会改变单个企业广告费用过大而不愿积极参与和投入的状况。
   3.增强企业的网络能力,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般企业的连接方式为串连,这种连接方式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都会发生信息丢失,因此,系统的反馈效率降低。假如,第一次信息传递效率为90%,经过四次传递后,信息效率会变为:P= 0.94 = 0.6561。而中小企业集群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对每一企业来说都提供了一个外部激励机制,集群内企业的连接方式将变成并联的形式,在新的关系下,企业平均有效的概率P,则单个企业失效的概率q=1-P,在整个效率最高的企业输入到下一串联的专业中,这种竞争的结果使集群内形成较高的信息反馈效率,从而提高集群的运转。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得以充分发挥与提升就必须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企业网络,而企业集群实际上就是一个网络。从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看,企业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相反,是包含了信任、合作、嵌入、相互锁定等特征在内的网络关系。企业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群相互依赖的整体。网络能力不同于单个企业的能力,是不同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能力,它与单个企业的能力有关,但又不是单个企业能力的简单叠加。单个中小企业由于外部诸多因素的限制,网络能力比较弱,一开始可能仅仅限于企业家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然而一旦形成集群,存在垂直和水平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企业与当地政府、中介机构等相关支撑体系之间,通过竞争和合作形成本地化网络。在一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以正式或非正式关系频繁地进行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学习。群内企业借助这种网络关系以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对无形资源的共享是企业保持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特定的网络关系可以使群内的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自身占有的资源,而且可以间接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这在一定意义上扩展了企业可利用的资源边界,扩大了企业规模。此外,网络关系还能够产生一种“拉动力”,使主导企业带动群内其他企业共同走向国际化,这不仅有利于其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使整个集群在经验技能方面得到总体优化,从而提升了集群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献
<正> 即使在最完美的条件下,管理一个软件项目也是很困难的。对项目经理(特别是那些实质上没有受到任何就职培训的新手)而言,一个越来越迫切的愿望是:尽快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
文章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知识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提出了西部知识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和战略目标,并分析了其中政府行为的重要作用.
文章从促进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目的出发,从管理会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应当进行我国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肩负起为我国企业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重
【正】由于国有企业的传统影响、认识上的差异和机制上的制约等原因,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澄清"四种"模糊认识要克服企业就是搞生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与其自身的背景有相当大的关系,部分是技术上的原因,大部分则是制度或体制上的原因,公司治理不完善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因此,仅仅靠会计是不能从根本
肥乡县城镇集体工业联社现有城镇集体企业5家,在册干部职工589人,退离休干部职工165人。在市联社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城联一班人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联社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的领导下,由各市、县(区)联社联合组成的城镇集体经济组织.是全区各级工业联社的领导机构。联社的宗旨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