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肺间质疾病,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一般为2-5年,5年生存率不到30%。跟随科技的步伐,对肺纤维化的了解在不断加深,许多与肺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及蛋白被发现,少许相关因子及蛋白的抑制剂被研制出,这些发现将会是研发治疗肺纤维化药物的基础及重要根据。
  关键词:肺纤维化;细胞因子;药物治疗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被认为是肺间质疾病的最终结局,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肺泡连续损伤、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大量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大量沉积,导致肺组织反复破坏、修复,最终造成肺组织中大量胶原沉积为病理特点的一类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β(TGF-β)、腫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γ-干扰素(IFN-γ)、基质金属蛋自酶(MMPs)/金属蛋自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核因子(NF)-κB等在PF发生、发展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1 肺纤维化机制
  1.1免疫学与肺纤维化
  wilson等[1]研究了肺纤维化的免疫学机制。指出在损伤的抗炎修复过程中,一个或多个这些过程中的不平衡,可导致肺纤维化。炎症可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生理愈合转化为病理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肺脏遭到损伤或其他有害刺激,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产生细胞被活化。
  第二阶段,活化的细胞外基质产生细胞发生结构和表型的改变,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同时胞内的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核转录因子(NF-kβ)通路被激活,促进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介导的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向刺激的部位移动。T细胞被激活,分泌促纤维化生长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巨噬细胞促进纤维原细胞增殖与分化,同时分泌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 IL-2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2].
  第三阶段,损伤因素持续存在,造成反复损伤。成纤维细胞继续被激活,产生更多的ECM。细胞因子持续不断的引起组织炎症和胶原过度表达,ECM不断沉积,肺纤维化逐渐形成,最终特定部位肺功能丧失。
  1.2 细胞因子
  1.2.1 TGF-β TGF-β公认为最重要的致纤维化因子。它是通过Smads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当TGF-β被活化,与细胞膜上Ⅱ型和Ⅰ型受体相继连接,和Smads2/3构成复合体,使其产生磷酸化,并且继续与Smads4构成复合体,产生胞内因子,调节有关基因转录,使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化,促进ECM,促使胶原蛋白的表达并抑制其降解。Goodwin 等[3]研究发现,在正常肺组织中TGF-β处于非活性状态。当肺上皮细胞受损,整合素分泌量增加,TGF-β活性升高和表达量增加。上皮细胞大批增殖和分化,成纤维细胞向受损部位转移,ECM合成和其他促炎因子TNF-α,IL等分泌量都相应增加,肺部由生理性的修复转化成病理性损伤。
  1.2.2 TNF-α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TNF-α膜受体有TNF-R1和TNF-R2两种类型。当TNF-α与膜受体结合,激活胞内的NF-κB和MAPK通路,调节基因转录,产生包含TGF-β,IL-1和IL-6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
  在纤维化的肺部组织中,发现TNF-α大量增殖,TNF-αmRNA的水平高于一般肺组织[4]。Liu等[ 5 ]研究发现,TNF-α和IL-1β不仅直接促进纤维化,也促进纤维蛋白的纤溶酶原抑制剂,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内源性的TNF-α过多表达能促进肺纤维化;但在长期过度表达TNF-α转基因小鼠中,可能是由于受体表达减少或前列腺素E2(PGE2)分泌增加,肺纤维化反而得到抑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TNF-α的双重作用,为肺纤维化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1.2.3 IL 白细胞介素家族(ILS)在炎症反应的早期阶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IL可以促进肺纤维化,IL-1和IL-6[6]可能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IL-1亚型IL-1β能够促进趋化因子CX-CLl(KC)和CXCL2(MIP -2)表达量增加。同时,促炎因子PDGF,IL-6,TNF-α和TGF-β1的表达量也快速增加,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肺组织某些区域结构被破坏,造成严重损伤,ECM不断沉积,逐渐形成肺纤维化。Avβ8是TGF-β在细胞膜受体上的一个潜域,TGF-β要发挥生理作用,必须从潜域中激活。Markovics [7]发现IL-1β可以激活avβ8的一个活性亚基,间接激活TGF-β,启动肺纤维化。
  另一些白细胞介素能抑制肺纤维化。体外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系表达实验表明,IL-10可以减少I型胶原的表达。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胶原的表达,发现IL-10通过控制促炎因子IL-23 /IL-17A轴机制阻止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进程。
  1.2.4 PDGF PDGF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发挥作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DGF储存在血小板中,在器官受到有害刺激时,包括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在内的很多细胞均可分泌PDGF.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PDGF在早期通过促进细胞增长和分裂的信号起作用。近来,王献华等[8]用SiO2刺激矽肺患者AM,把含有较多PDGF因子的AM培养上清作用于HELF后,其PDGF的蛋自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PDGF可能影响了FB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1.2.5 NF-κB NF-κB是一种转录因子蛋白家族。在静息状态下,NF-κB抑制蛋自1 -κB与之结合,不表现出活性。当1 -κB磷酸化,失去和NF-κB结合的能力,NF-κB被激活,引起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调节基因转录。   1.2.6 MAPK 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发现5条不同的MAPK信号转导通路。其中,p38-MAPK通路在炎症与细胞凋亡等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p38可由脂多糖(LPS)、TNF-α、TGF-β等多种因子激活,引发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
  当肺组织受损,多种免疫细胞到达受损部位,并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其中,TNF-α与效应细胞膜受体结合,使p21蛋自激酶PAK磷酸化,促进丝裂原活化蛋自激酶MKK3的基因表达,并使其表达蛋自磷酸化,进而促进p38-MAPK的基因转录。活化的p38-MAPK上调转录因子ATF2,CHOP10等的表达,促进TGF-β基因转录,表达量增加[9]新产生的细胞因子,激活更多的p38-MAPK通路,从而构成一个循环,促进肺纤维化进程。
  1.3氧化應激(OS)
  OS诱导NF-κB的活化[10],促进TGF-β,TNF-α,PDGF等炎症因子的产生。
  Francesco等[11]研究发现,当肺组织氧化抗氧化不平衡时,支气管表面液体(ASL)释放的活性氧物种(ROS),研究发现,当失衡,支气管表面液体(ASL)释放活性氧(ROS),下调谷肤甘肚GSH)和一氧化氮(NO)的表达量,造成单核细胞和表皮细胞的调竹异常。IL-8,IL-6,髓过氧化物酶(MPO),双氧化酶(DUOX),过氧化物酶(LPO)等细胞因子和蛋自酶大量释放,造成严重肺损伤和剧烈的炎症反应。ECM分泌增多,逐步形成肺纤维化。
  1.4其他
  1.4.1 上皮细胞转谷氨酸胺酶2(TG2) TG2存在于骨髓嵌合体,主要参与各种蛋自质的交联,催化蛋自质分子中谷氨酸胺残基的水解。Olsen等[12]发现,TG2缺失的大鼠,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比野生型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源的TG2,属于TGF-β的下游产物。将TG2基因敲除的人鼠和正常大鼠,经博来霉素诱导产生肺纤维化,比较肺纤维化程度。TG2基因敲除的老鼠比正常老鼠肺纤维化程度轻.表明TG2在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1.4.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自-5(IGFBP -5) IGFBP -5是一种分泌蛋自。sureshbabu [13]IGFBP-5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促进间充质细胞产生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TGF-β主要诱导细胞的生长与转化,而IGFBP-5主要促进细胞浸润和尾粘连蛋自的分泌。
  2 肺纤维化的治疗
  肺纤维化是多种肺疾病的最终阶段,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的,但暂无有效治疗方法。当前主要的治疗策略为:抗炎,抗纤维化和抗氧化等.分别介绍如下:
  2.1传统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传统的治疗肺纤维化的主要药物,它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肺泡炎症,从而减速肺纤维化的进程。但目前研究发现它仅对20%的IPF患者有效,而且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容易合并肺部的细菌或真菌感染。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酸胺、硫唑嘌呤、环抱素A等能够减轻机体的免疫反应。长期使用对IPF治疗基本无效,且有潜在的严重副作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是美国胸腔学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对IPF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对于早期肺纤维化有一定疗效。但至今无循证医学论证。
  2.2抗纤维化治疗
  2.2.1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可抑制胶原形成和ECM积聚。对激素治疗无效者,可单用或与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合用。
  2.2.2 INF-γ 干扰素可抑制胶原合成,促进ECM的降解,从而起到抗肺纤维化的作用。Diaz等[14]对10名平均年龄68岁的IPF患者进行IFN-γ的吸入治疗(100 μg,3次·周-1)80周,监测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肺弥散量(DLCO)和6 min行走试验,分析BALF和血浆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结果显示,喷雾治疗的平均依从率为(96. 7士4. 81)%,BALF中IFN-γ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FGP-2,Flt-3 ligand,IL -5)明显下降,而血浆中IFN-γ没有变化。FVC改善不明显,6 min行走试验无变化。作者认为IFN-γ对IPF患者安全,通过输送到肺实质起治疗作用。
  2.3抗氧化治疗
  谷肤甘肚(GSH)可以结合多余的氧自由基。半胱氨酸前药NAC是GSH的前体物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组织中GSH水平,改善肺功能。在日本,一项仅用吸入NAC单一治疗IPF病人的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5]显示,对于早期IPF病人,仅用NAC而不用免疫抑制剂或其他抗纤维化药治疗可稳定IPF病人FVC的连续下降。
  2.4 细胞因子及其特异性抑制剂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多种细胞因子介质或其抑制剂对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细胞因子及其抑制剂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新方向。
  2.4.1 TGF-β 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单克隆抗体TGF-β,CAT-192,CAT-152,GC1008均能有效地减轻大鼠肺纤维化程度。目前已进入I期临床研究。
  2.4.2 TNF-α抑制剂 肺纤维化大鼠给予TNF-α抑制剂治疗,发现大鼠肺部TNF-α表达量明显下降,肺纤维化程度减轻。目前,TNF-α抑制剂有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依那西普(etanercpt)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其中,在II期临床试验的依那西普已经完成,结果表明,肺功能指标改善虽不明显,但可延缓进入肺纤维化急性期。
  2.4.3 PDGF抑制剂 PDGF抑制剂阻断PDGF与酪氨酸激酶受体的结合,使其无法发挥促肺纤维化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如肺成纤维细胞)增生中起重要作用的蛋自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可抑制PDGF前体的激活。其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2.4.4 p38-MAPK抑制剂 p38抑制剂在非临床试验中已获得成功:半数抑制浓度(IC50)已经达到个位数纳摩尔的水平,在细胞中能够有效地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因子的产生,并且在系统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炎症性肠炎等疾病的动物模型中有很好的应用性研究。但到目前为止无p38抑制剂可用于临床治疗。究其原因,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完全阻断不仅调节炎症反应,而且对正常的生理反应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所谓的p38的毒性机制。p38抑制剂也有对肺纤维化的治疗相同的效果。
  2.4.5 吡非尼酮(pirfenidone)吡非尼酮(5甲基-1苯基-1H-吡啶-2-酮,PFD),由美国InterMune公司开发,抑制包括PDGF和TGF-β在内的大量致纤维化因子的产生。吡非尼酮对肺脏、肝脏、心脏和肾脏等多个器官纤维化都有抑制作用。目前,已在日本、印度和欧盟上市。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
  吡非尼酮具有较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乏力及光敏性皮疹等。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口服吡非尼酮的血浆半衰期非常短,在体内会被迅速地代谢并排除至体外。为了维持吡非尼酮的体内有效的血浆浓度,高剂量和高频率用药便成了必选的医治方案。现阶段,人们只能通过减少剂量或停止治疗来减轻吡非尼酮的副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吡非尼酮,有效地治疗病症并减轻其副作用。
  2.5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肺纤维化基本病机是肺气虚弱、络气不足、肺络癖阻等症候。很多具备活血化淤、补肺益气之功效的中药单体、复方制剂用于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虎杖对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夏水良等[16]利用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虎杖预防组,利用酶联免疫法,发现虎杖可以降低BALF中的TNF-α和PDGF的水平,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其他对肺纤维化有一定作用的单药有黄芪、枇杷叶三萜、酸三七总皂苷、姜黄素、葛根素,中药复方包括抗纤汤、益阴活血汤、复方鳖甲、补气通肺饮、肺纤康等。这些药物的毒性低,副作用少,但治疗机理尚不清楚。然而,这些研究让中医中药治疗肺纤维化成为可能。
  2.6肺移植
  肺移植是治疗肺纤维化最有效的手段,单肺移植即可改善症状延缓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但捐献器官资源缺乏、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费用昂贵,许多患者无法进行器官移植。
  3 展望
  近年来肺纤维化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由于发生肺纤维化的机制复杂,参与因素众多,目前治疗仍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多靶点协同治疗将成为治疗肺纤维化的新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肺纤维化终将被攻克。
  参考文献:
  [1]WILSON M S,WYNN T A. Pulmonary fibosis:Pathogenesis,etiology and regulation mucosal [J].Immunol,2009,2(2):103-121.
  [2]GUARINO M,TOSONI A,NEBULONI M. Direct conctribute of epithelium to organ fibrosis: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J].Human Pathology,2009,40(10):1365-1376.
  [3]GOODWIN A,JENKINS G. Role of integrin-mediated TGF-β activ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ulmonary fibrosis [J].Biochem Soc Trans.2009,37(4):849-854.
  [4]HIGGINS D F,KIMURA K,BERNHARDT W M,et al.Hypoxia promotes fibrogenesis in vivo via HIF-1 slimulation of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I].J Clin Invest,2007,117(12):3810-3820.
  [5]LIU R M.Oxidative stress,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I and lung fibrosis [J]. Antioxid Redox Signal,2008,10(2):303-319.
  [6]PEDROZA M.SCHNEIDER D J,KARMOUTY-QUINTANA H,et al Interleukin-6 contributes to inflammation and remodeling in a model of adenosine mediated lung injury [J].PloS one,2011,6(7):22667.
  [7]MARKOVICS J A,ARAYA J,CAMBIER S,et al. IL-1 β induc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TGF-β integrin subunit beta through altering chromatin architecture [J]. J Biol Chem,2011,286(42):36864-36874.
  [8]王獻华,郝小惠,赵静,等. SiO2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自表达及胶原合成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4):218-221.   [9]AZAD N,IYER A K WANG L,et al. Reaction oxygen speciesmediated p38 MAPK regulates carbon nanotube-induced fibrogenic and angiogenic responses [J/OL] . Nanotoxicology,doi:10 . 3109/17435390 .2011. 647929 [2012-01-20].
  [10]ZHOU R,YAZDI A S,MENU P,et al. A roll for mitochondria in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J]. Nature,2011,469(7329):221-225 .
  [11]FRANCESCO G,ANDREA B,ROBERTO G,et al .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therapy in cystic fibrosis [J].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2012,1822(5):690-713 .
  [12]OLSEN K C,SAPINORO R E,KOTTMANN R M,et al. Transglutaminase2 and its role in pulmonary fibrosis [J].Am J Respire Crit Care Med,2011,184(6):6998-707.
  [13]SURESHBABU A,TONNER E,ALLAN G J,et al.Relative role of TGF-β and IGFBP-5 in IPF [J].Pulm Med,2011:517-687.
  [14]DLAZ K T,SKARIA S,HARRIS K,et al. Delivery and safey of inhaled LNF-λ in IPF [J].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2012,25(2):79-87.
  [15]HOMMA S .AZUMA A,TANIGUCHI H,et al. Efficacy of inlialed NAC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 IPF [J].Respirology,2012,17(3):467-477.
  [16]XIA Y L,LUO X F,SONG K,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olygonum cuspidate on TNF-α and PDGF in BALF of pulmonary fibrosis rats [J].Chin Archires Tradit Chin Med(中華中医药学刊),2010,28(1):43-4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GIST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胃14例,小肠3例,长结肠1例。肿瘤平均直径6.8cm。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12/18),腹痛(11/18),消化道出血(7/18),肠梗阻(2/18)。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境界清晰光整,肿块内出血坏死、囊变明显,局部淋巴结转移
期刊
根据对500多例健康幼儿及少儿的血清(AKP)的测定观察分析,证实幼儿及少儿的血清(AKP)的增高均属正常发育,以事实否定了以往被认为病理现象的推测。  幼儿及少儿血清(AKP)主要来自骨骼。因此,常随着骨骼的发育情况而出现变化。但影像血清(AKP)变化的因素较多,检验方法不一,种族影响因素而不尽一致。所以,在临床上常因血清(AKP)的变化产生不同看法。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对幼儿及少儿进行了几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标本质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住院患者200例,分析采血部位、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常用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采血部位、不同送检时间,生化检验各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钾、肌酐水平均低于异侧,同侧钠、尿酸水平高于异侧,变化率绝对值均高于19%,1h送检葡萄糖、丙氨酸基转移酶、天冬氨酸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异侧,1h送检肌酸激酶工酶高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异体脱细胞真皮作为供皮区保护材料对供皮区创面愈合的影响,评价其与传统敷料的优劣特点。方法:成人中厚皮供皮区创面,A组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B组应用凡士林油纱,观察供皮区创面渗出、痛觉、愈合时间、供区有无感染、疤痕反应等情况,对比两种方式的优缺点。结果:使用异体脱细胞真皮(A组)较凡士林油纱组创面(B组)疼痛减轻,且创面愈合快,A组异体脱细胞真皮(9.26 ± 1.21)d,换药0-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期采取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康复期抑郁症患者80例,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及抑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0例患者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90.00%。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各100例作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研究对象,再在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RBC)、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等血液进行检验。结果:研究结果发现,
期刊
摘要:目的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护患矛盾的原因分析,掌握有效沟通技巧,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防止护患纠纷发生。方法 分析护患矛盾原因,掌握沟通条件、注意事项及沟通技巧。结论 有效的护患沟通是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前提,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患矛盾;沟通条件;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患者的价值观念、维权意识日益增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辅助化疗对晚期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曾接收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中患者单纯以化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营养支持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变化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  关键词:肝硬化;肝切除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30例合并有肝硬化病人行肝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分别行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两组病人入组标准:无严重心肺疾病,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胰腺炎等)无肠道疾病,术前胃肠道功能正常,无胆道外引流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恩替卡韦分散片与替比夫定在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具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实验组则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滴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