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方法体系化及其确证功能

来源 :法制与社会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nem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解释方法对刑法解释结论有效性的确证功能的类型化与体系化,应当成为功能主义刑法解释方法论的重要命题.只有在刑法的文义解释方法、论理解释方法、刑事政策解释方法依次对解释结论的合法性、合理性、合目的性的确证功能全部实现之时,才能最终确证刑法解释结论有效性"三性统一体".刑法解释方法确证功能的体系化逻辑只能是将三类刑法解释方法的竞争关系论与平行论改造为功能结构关系论与共生融合论:首先需要进行文义解释,确证解释结论的合法性底线基础价值和合法空间;其次需要进行论理解释和刑事政策解释,在合法性底线基础价值之上进一步求证合法空间可包容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优化价值并遴选出"最优化价值",以确保实现刑法解释结论有效性"三性统一体".刑法解释方法确证功能的体系化路径只能是先进行文义解释,后进行论理解释和刑事政策解释,在解释过程中,可以进行解释性循环.解释性循环并不否定刑法解释方法确证功能体系化.
其他文献
法律常识是人们拥有并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运用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普通而浅显的经验知识、共同而朴素的情感态度和大众化而自明性的基本道理.自明性、普遍性、稳定性、公理性、变动性是法律常识的内在属性,同时,法律常识具有明显的实践品性."规范"和"命题"是法律常识通常的外在表现形式.
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首先要创制合规律性与合意志性结合、自由价值与秩序价值统一的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特质在于它的国家性,它是国家性的社会规范,是法律构成的主要、中介、直接的要素.社会认知是法律规范发生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法律规范的发生,包括宏观的种系发生和微观的个体发生,都必然受社会认知的制约和影响.法律规范的发生过程普遍、始终存在一个社会认知机制,这一认知机制是反映性认知、价值性认知、规范性认知和选择性认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法律规范发生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国际环境、社会认知的共同影响,其中
我国现行特殊工时制不仅滞后于整体社会发展,而且存在规定粗糙、不完善的问题.实践中既有部分用人单位正当的工时弹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有部分用人单位滥用特殊工时制侵犯劳动者的权益.将来在改造特殊工时制时,首先应该同步调整严格而僵化的标准工时制,保障特殊工时制下劳动者的休息权,考虑引入其他的工时弹性化手段,加强监督检查并加重法律责任.然后可以适度放宽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适用的岗位范围,对不定时工作制则应从严把握.最后,应将适用特殊工时制的前提条件设定为“行政许可”加“劳动者个人同意”,并明确未经审批的特殊工时制约
“GAFA”规制、美法博弈、企业数字化利益渗透使各国瞩目数字经济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税法迎来百年变局.其中,数字经济税收法律关系公权与私权“一对变量”、国际与国内“两大维度”形成2+2理论矩阵并融入数字税收法律治理全生命周期.OECD双支柱以新实际联系、利润分配等规则重塑税收多边共治“公权倾向”格局;美日数字贸易协定藉由数字税禁征、条款竞合、独立例外条款体系及强权工具塑造美式“私权倾向”国际维度,TCJA借力BEAT、GILTI等建立美式“公权倾向”国内维度,二维相辅相成缔造数字税收法律治理美国范式.立足
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制度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阐明,指出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本质属性、优势特点和实践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深刻总结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民主理念.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政治文明发展的硕果.中华民族立足五千年文明积淀,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废除封建帝制,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和实务中,法官遵循"相互印证"的论证逻辑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这种逻辑在本质上是以印证结果回溯性地判定证据的资格,不利于非法证据的准确认定和排除.比较法分析和经验性研究表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据评价方式应当坚持"有限的整体主义"."有限的整体主义"虽然源于两大法系证据评价模型中的"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却是结合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规范和实务经验而被总结出的概念."有限的整体主义"表现为"原子场"和"证据环"模型,法官只能审查判断"原子场"内与认定"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
集体法益必须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利益,而非生活利益被保护后所呈现出的表象状态,所以对集体法益的保护并非对所谓的"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表象状态的保护.对社会整体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价值的社会制度以及为人类基本的社会生活提供可能的生态环境才是集体法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原则上只有累积危险行为被普遍实施,才会损害集体法益的功能,因此,集体法益的刑法保护路径应以禁止可侵害集体法益的累积危险行为为主.不过,基于刑法的谦抑性要求,并非所有的累积危险行为都需要被纳入刑事处罚范围.实践中,立法机关应控制刑事立法在规制集体法益犯
间接歧视离我们对歧视的日常理解较远,我们应将后果而非意图作为认定间接歧视的标准.禁止间接歧视在司法实践中遭遇了诸多挑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难以说明这类歧视的可责性."侵权法解释"和"分配正义解释"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责任基础,但是它们都是片面的."双层可责性理论"则提供了一幅完整的关于间接歧视可责性的图像,它能同时说明个体层面的可责性和结构层面的可责性.这两个层面的可责性以群体身份为连接纽带,间接歧视的可责性在两个层面之间双向动态循环,最终根源于群体之间不公正的社会结构.在间接歧视的情境中,尽管行为人同等对待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除了作为主渠道、关键课程的思政课程和作为重要渠道、主干课程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外,其它各学科专业课程教材也不能例外,必须实现全覆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系统全面,可使其他各学科专业课程教材都能够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找到习近平总书记就相关领域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重要渠道和主干课程,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学类和社会学类等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课程教材,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科专业内容,自觉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过程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