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区域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研究

来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科学评价区域河流幸福度等级,从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绿色水产业和文明水管护7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区域河流幸福度等级评价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通过云模型、熵权法确定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组合形成改进灰色TOPSIS模型,计算多个指标和研究对象的综合贴近度,判断所属幸福度等级.采用该模型对长株潭及周边7个城市的典型河流进行幸福度等级评价.结果 表明:各地区河流幸福度仍有较大差距,部分指标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与其实际情况相符,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评价结果及建议对长株潭区域的幸福河创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水质预测方法存在预测精度不理想以及对实测数据要求较高的问题,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模型,以掌握研究流域未来一定时段的水环境质量情况.模型以潇河流域6个水质监测断面2017年1月-2020年5月的重铬酸盐指数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作为训练集,以2020年6月-2020年8月的水质数据作为验证集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 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经训练后,模拟的各断面水质指标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7%,相关性系数均超过了0.98,验证集的水质指标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8%.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为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与未来时期的气候演变趋势,以CMFD再分析数据集及CMIP5全球气候模式输出数据为基础,从时空维度详细分析了西北地区历史气候的演变特征并对区域未来气候发展进行了预估.结果 表明:1979-2018年西北地区的气温、降水量以及近地面空气比湿均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且未来极有可能继续增加;此外,降水量在年内的分配过程越趋均匀化,且降水结构在2001年左右发生了较大突变.整体来看,西北地区的历史气候演变显示出高度的暖湿化倾向.未来情景下,西北地区的气候将继续朝暖湿化方向发展,同时降水量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