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海蓝宝石之乡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北部的富蕴县盛产宝石,尤其是海蓝宝石。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宝石的故事,最奢侈的传说是这样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开采绿柱石矿,遇到结晶特别好的大块海蓝宝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将这些晶莹剔透的家伙混入绿柱石中。他们采用的办法很简单——将宝石砸碎,然后掺进绿柱石中,以每公斤两元的价格卖给矿山企业。据说,可可托海3号矿开采最红火的时候,富蕴县许多居民家的院子里,都堆放着成堆的被认为是绿柱石矿废料的海蓝宝石。
  2008年夏天,我来到富蕴县,我被海蓝宝石这种美丽得让人窒息的石头完全迷住了。
  
  真实的故事
  
  可可托海稀有金属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伍炜是土生土长的富蕴县人。提到宝石,他沉默了片刻,随后,便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1990年夏天,公司存放绿柱石原料的场地上,堆积了3000多吨经过精选之后的绿柱石。绿柱石是提炼铍等稀有金属的矿石。为了提高绿柱石矿的品位,矿石开采出来,首先要从绿柱石中剔出稀有金属含量较低的海蓝宝石以及云母等杂质。人工选矿工作很快完成了,从绿柱石矿中剔出的几吨海蓝宝石,就像垃圾一样堆放在厕所前面的空地上。
  


  一天中午,伍炜上厕所时,外面突然下起大雨。雨停了,伍炜从厕所里走出来,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平日里被灰白色的矿石粉末蒙蔽的一堆海蓝宝石,经过雨水洗刷竟然变成了一片蓝盈盈的碧水。他以为自己的视觉出现了问题,仔细观察,眼前还是一片海蓝色。更奇特的是海蓝宝石的海蓝色色泽,还具有强大的渗透力,以致于周边土地似乎都被海蓝色浸透了。
  伍炜感慨地说,海蓝宝石虽然美丽,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消费宝石的能力。同时,中国宝石还没有进入国际市场,海蓝宝石的命运只有一个一废料。再者,开发绿柱石矿主要是为了稀有金属铍,在这个前提下其它的都不重要。工人们精选矿石时常常将海蓝宝石砸碎,充当绿柱石矿。尤其是一些个体采矿者,为了增加绿柱石的重量,多卖几元钱,都将海蓝宝石砸碎充当绿柱石。
  
  胶泥里的秘密
  
  冯翼从19岁起就开始在富蕴县挖宝石了。他进入宝石开采业时,富蕴县的海蓝宝石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冯翼在一个亲戚的宝石矿里负责现场采掘。宝石是稀罕的东西,矿主稍不留意,开采出来的宝石就可能不翼而飞。开采宝石矿的老板都把这项工作交给最信任的人。
  外行人看到绿柱石里的晶体,常误以为海蓝宝石是出产在绿柱石中。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觉。绿柱石里结晶较好的晶体虽然也是海蓝宝石,但是,最好的海蓝宝石却不在绿柱石中,而是出在一种矿脉发生旋转、外层包裹着水晶和鱼鳞状云母、被宝石开采界称为“窝子”的胶泥中。
  冯翼亲戚开采的宝石矿,位于富蕴县可可托海镇东沟内,矿脉最厚的地方有3米,长度则翻越了两个山头,这个矿在当地也很有名气。冯翼刚来到宝石矿,也以为海蓝宝石是出在绿柱石里面。他的运气非常好,来到矿上不到半天时间,他们就遇到了矿脉旋转的“窝子”。开钻机的师傅很有经验,钻机钻到柔软的胶泥部位,他立即抽出钻头,将钻孔里填满了炸药。爆破的烟雾还没有完全散尽,“窝子”里面就可以看到一些褐色的胶泥状物体。工人们自动走开了。冯翼和亲戚将这些大小不等的胶泥团搬出矿坑,开始淘洗这些如同口香糖一般柔韧的胶泥团。
  “太漂亮了,都是六棱形的。大的有拇指粗细,长度有十几厘米。”冯翼说这些话时,似乎真的又看到了宝石,眼睛里闪烁着某种奇特的光。
  


  冯翼说,炸药根本奈何不了这些胶泥,藏在胶泥中的海蓝宝石也不会受到损伤。当然了,最让人高兴的 是“窝子”里出的海蓝宝石也是最好的,按照行话来说,也就是“水性”最棒的。
  冯翼遇到一件最有意思的事发生在2002年。钻爆破洞时,2.5米长的钻杆,钻了1米多深,突然就开始空转起来。大家都觉得很纳闷:莫非是遇上罕见的大“窝子”?连续试了几次,钻头钻到1米多深就开始空转起来。他们开始相信遇到了大“窝子”,立即买来红公鸡、活羊、水果等,祭祀之后,大家吃饱喝足,填充好炸药。一声巨响,宝石没有炸出来,对面却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原来他们的矿道与另一家开采宝石的矿道打通了。
  “窝子”是当地开采宝石人士的一句行话,也就是宝石窝的称谓。冯翼的亲戚接手这个宝石矿的前一年,有个老板4个月之内就开出了1000多个“窝子”。即使按照十分之八的“窝子”是空的来计算,剩下的“窝子”出产的宝石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扒渣”与运气
  
  有能力的大户开采矿脉,经济条件差的散户则找到了另一条发财途径——“扒渣”。
  我在富蕴县的采访即将结束时,遇到两个卖海蓝宝石的哈萨克族年轻人,其中一个叫波拉提的小伙子不屑地说:“宝石就像我的羊一样,我知道得很。八年了,我白可‘扒渣’了吗?”(白可,方言,白白)。
  “扒渣”是当地宝石业的行话,就是在矿渣里寻找宝石的意思。
  大户开采宝石,主要精力就是寻找“窝子”,因此,大户对开采出来的绿柱石一般都当作废料抛弃了。海蓝宝石与绿柱石是伴生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绿柱石就是海蓝宝石的半成品,因此,这些被当作“废料”抛弃的绿柱石中也有很多结晶较好的海蓝宝石。绿柱石中出的宝石除了颗粒较小,最致命的缺陷是在爆破过程中,绿柱石中的海蓝宝石多数都会产生裂纹。尽管如此,每一座宝石矿附近还是聚集了很多手持榔头,在绿柱石中“扒渣”寻宝的人。
  波拉提从衣服里层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塑料袋说:“老板,300克呢,2000块钱,要不要?”
  这个价格让我动心了。打开塑料袋看过宝石,我只好遗憾地拒绝了。因为,他的海蓝宝石几乎都是些带有裂纹的小家伙。这些碎宝石如果以2000元价格落在内地宝石加工者手中,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但是,现在是在富蕴县,海蓝宝石的故乡。
  开采宝石矿投入大,风险也非常大。找不到宝石矿脉或者有矿脉却因为出产宝石太少破产的老板大有人在。“扒渣”除了付出一些体力劳动以外,几乎没有其它投入,因此,“扒渣”者几乎不存在亏本,只是赚得多少而已。“扒渣”者和开矿的老板一样,都要靠运气。运气好的“扒渣”者,有时候能够遇到价值上万元的宝石。
  波拉提八年的“扒渣”生涯中,最多的一年挣了将近两万元钱,最少的一年只挣3000元钱。
  
  旱獭的卧室
  
  富蕴县宝石开采业最有传奇色彩的是“土矿”的发现过程。
  


  前几年,可可托海有一个姓杨的人在山里找宝石。有天清晨,这人来到一座土山包前,山包上一只掏洞的大旱獭引起他的注意。旱獭对这个蓦然出现的人也非常警惕,双方彼此注视了一会儿,旱獭确信来者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又开始忙着掏洞了。寻宝人觉得旱獭的举动很有趣,他正准备走开,突然发现旱獭从洞里推出一个发着红光的六棱体。   他跑到山包上,抓起六棱体一看,呵呵!旱獭掏出来的分明是一块不知名称的宝石。这位寻宝者二话没说,拿起工具,顺着旱獭洞就挖了下去。不一会儿工夫,他就挖出了两袋子宝石,谁能够想到傻乎乎的旱獭竟然把卧室建在了宝石窝。这个撞上大运的寻宝者还沉醉其中,却没有想到自己在土山包上的行动被当地牧民报告给了公安部门。结果宝石全部被没收了。
  有关部门对土山上有宝石也觉得很蹊跷,找来炸药放了不过来炮,尘埃落定,满地五颜六色的宝石震惊了所有人。这一炮竟然炸出了17种色泽不同的碧玺,其中还有罕见的双桃红、金丝线等宝石,土山包上发现宝石的消息传开之后,一些当地人索性开着拖拉机将土山上的沙石拉回家,然后用筛子筛宝石,有人一筛子竟然筛出半盆宝石。2001年,土山包上挖出的7根碧玺,卖出了7000多万元的天价,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从此以后,当地人便把这座碧玺矿称为土矿。
  据悉,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南非曾经在一个宝石矿中开采出过比土矿多的宝石,土矿出产的宝石排名世界第二。
  除了海蓝宝石、碧玺两大宝石系列之外,富蕴县还出产猫眼。这3种宝石分别出在富蕴县的东沟、二矿以及土矿3个不同的地方。
  
  宝石与金属铍
  
  那么海蓝宝石与绿柱石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开采绿柱石做什么?早年间,当地人为什么要将宝石砸碎,充当绿柱石呢?
  绿柱石实际上就是结晶度较次的宝石,也就是说海蓝宝石其实就是绿柱石。它们的区别只是绿柱石达不到宝石级别而已。一般情况下,海蓝宝石美丽非凡,但是,其中铍等稀有金属含量较低;绿柱石虽然达不到宝石级别,铍等稀有金属含量却相对较高,这正是人们将宝石砸碎,充当绿柱石的原因。
  


  有关绿柱石(海蓝宝石)的发现过程,富蕴县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游牧在可可托海矿区的牧民,发现一座山上的岩石中有许多美丽晶体,他们将这些晶体从岩石里弄出来,打磨之后,做装饰品。前苏联学者从牧民的这些饰品上得到启发,经过探测,找到了闻名世界的可可托海3号矿;第二种说法,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学者在化验额尔齐斯河水(鄂毕河的上游)时,发现水中含有他们紧缺的铍等稀有金属。他们溯河而上,一路找到了今天的可可托海3号矿。
  传说虽然不能全信,但是,也不能一概否定。因为可可托海3号矿的发现,以及初期开发都与前苏联有着密切关系。1963年以前,可可托海3号矿出产的绿柱石主要以原矿出口前苏联。中苏关系紧张之后,我国给前苏联的巨额外债中,可可托海3号矿产的绿柱石等矿石占了四分之一。同时,可可托海3号矿提供的铍也为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稀有金属呢?
  铍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轻金属,化学性能非常活跃。在自然界中金属铍主要在绿柱石、硅铍石和金绿宝石中以氧化铍的形式存在。工业生产出来的铍在储存与运输时必须要有母体,这个母体就是铜,也就是镀铜母合金。
  由于全球范围内铍矿资源稀少,金属铍缺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军工、航天等使用金属铍之外,民用领域几乎很少使用。随着人类矿冶技术的提高,一些过去因为品位低,不具备开发价值的矿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对稀有金属元素的了解和研究有了新的进展。金属铍的一些奇特现象引起世界关注,并且很快赢得了“最神奇的金属”、“工业味精”等赞誉。
  陶瓷中加入微量的铍,脆弱的陶瓷立即变成比钢铁还结实的神奇陶瓷。玻璃当中添加适量的金属铍,玻璃同样也会变成坚固的玻璃钢。
  目前,金属铍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储备物资。作为铍金属的矿石绿柱石(海蓝宝石),其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宝石的去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富蕴县的海蓝宝石经过广州、深圳等地进入了欧美市场,并且赢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海蓝宝石的价格也开始一路走高。据悉,中国的海蓝宝石绝大多数出产在富蕴县,而富蕴县的海蓝宝石98%出口国外。
  可可托海土矿发现碧玺之后,我国消费者开始青睐富蕴县宝石。目前,在国内消费市场上,碧玺和猫眼的价格明显高于海蓝宝石,而在国外市场,海蓝宝石的价格则远远高于碧玺。这主要是消费习惯的不同。欧美消费者青睐海蓝宝石充满灵性的海蓝色,而国内消费者则倾向于红色的碧玺。
  


  巧合的是,在新疆另一个宝石出产地拜城县的一次采访中,我遇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先生。我向他请教新疆宝石方面的一些知识,他说在宝玉石中,排在首位的是金刚石,也称一级宝石(钻石);红刚玉以及其它宝石是二级宝石;和田玉属于软宝玉石系列。富蕴县出产的宝石,尽管色泽有差异,名称繁多,但是基本上是海蓝宝石的变种,也就是说,这里的宝石不论色泽如何,它们本质上都是海蓝宝石。
其他文献
冬季的天山天池,干净、纯净、宁静,是一个人然的仙境。天地间只有黑白两种色彩,构成一种安静飘逸的大美。放眼望去,白茫茫的雪野,亮晃晃的阳光,黑幽幽的云杉,空气中散发着清香的雪的味道。  站在这样的世界里。人忽然找到了神的感觉,灵魂有种被洗涤的干净,真如诗所言:瑶池归来不羡仙啊!  窗外银装素裹,温暖而美丽的三工河蒸腾着盈盈白雾,正如它的蒙古名字:鄂隆布拉克——不冻的河。这股纯净、温暖的泉水四季流淌,
期刊
冬虫夏草,通俗地说,就是蝙蝠蛾为繁衍后代,产卵于土壤中,之后,卵转变为幼虫。在此前后,冬虫夏草菌侵入幼虫体内,并不断繁殖,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感染菌体后成为僵虫木质化,长出褐色的菌座,冒出地面呈草根状,就是我们所说的冬虫夏草。如果土壤中有其它虫类的幼虫,也会受到感染,形成另外一种虫草。因此,冬虫夏草虽兼有虫和草的外形,但却非虫非草,属菌藻类生物。冬虫夏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
期刊
2009年11月28日,我们有幸随“2009首届新疆户外运动挑战赛”的选手进入库木塔格沙漠,亲身感受沙漠徒步越野赛,体味在冬阳下负重挥汗前行,在滴水成冰的寒夜伴月而眠的冰火两重天。本站比赛的起点为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栏杆村,终点为库木塔格沙漠公园,全程38公里。比赛内容有徒步越野、营地项目、终点过电网、模拟救助等,共有19支代表队的50多人参加。经过两天的角逐,新疆西盟户外队以5小时零30秒领先阿勒
期刊
2010年6月17日,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科学考察中不幸罹难30周年的日子。为表达对彭加木的缅怀之情,由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叶笃正院士、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夏训诚、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理事长高登义、著名作家叶永烈和广东省科学探险基金会总裁黎宇宇联合发起的“为彭加木塑像奠基和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活动,于2010年10月16日至11月13日在新疆罗布泊举行。此次科考活动
期刊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在历史上曾是东西方文明冲撞、沟通、融汇、传播的中心,不仅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过独特的作用,而且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些人习惯把新疆称作西域,实际上古时所称的西域,远比今天新疆的版图大得多,中亚的诸多国家,包括帕米尔高原东、西部地区,都在古西域的范围。今天的新疆,不过是古西域的一部分。  古西域国家众多,大大小小号称三十六国。在古丝绸之路北道
期刊
于风光而言,青河三道海子在阿尔泰大山绵延不绝的崇山峻岭中,除了作为夏牧场的高山草甸,宜人的气候和海拔高处的凉爽,似乎没有多少独特之处。  三道海子的历史荣光,也并不在这些当代的风景里,她有自己谜一样的历史的珍藏,让人言说不尽。那座金字塔一样耸立在河谷深处的巨型石堆,迄今所引发的各种议论和猜想,更增加了其神秘的魅惑。  准确地说,我们一行人在夏日里急忙火燎地赶过来,正是要探访这一堆古老的石头的。我不
期刊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位于天山之南焉耆盆地的东南部,上连开都河,下接孔雀河,由纯净的雪水汇聚而成,总面积约16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第一次考察博斯腾湖,相信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不会步罗布泊后尘    第一次听到博斯腾湖的名字,是40年前。那时,我从北京来到新疆哈密的伊吾军马场“接受再教育”。军马场有个知青文化圈,一拨拨来自北京、乌鲁木齐以及当地的知青们,多达五六百人。与乌
期刊
2010年12月18日晚,新疆首届冰雪嘉年华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的新疆体育中心正式开幕,这是新疆第一个人造室内冰雪场,可容纳5000人同时享受冰雪乐趣。乌鲁木齐新市区因此而声名大震。    乌鲁木齐市的新型城区    西北边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是这个城市的中心区之一,也是乌鲁木齐市北部新区的发展中心,科技资源较为集中,中国五大门户之一的民航乌鲁木齐国际枢纽机场也坐落其中。外环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
期刊
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小朽。这样传奇般的生命,在地球上,在植物界,到哪里去寻?  “寻找胡杨?去新疆吧,到塔里木盆地,到塔克拉玛干沙漠,那里才有真正的胡杨树。”一位摄影家鼓动我。    据说,胡杨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是新疆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胡杨树是唯一能在干旱荒漠中形成森林的乔木树种,所以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就慷慨地接纳了胡杨树。目前,中国绝大多数胡杨树生长在塔里木河流
期刊
七千多年前一个“大漠孤烟直”的黄昏,一支驼队几十峰骆驼叮叮当当地从和田出发返回中原。这本来是中原商人完成了一次普通的西域之行踏上归乡的路程,然而。这次不同的是,驼背上驮的是一种产在和田的奇石,就这样叮当的驼队无意间踩出了一条“玉石之路”。穿河西走廊,过三秦大地,一路向东向东,将玉石文化的神秘面纱,像清风一样轻轻撩开,于是,中原大地的王宫贵族们沸腾了……  据说,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就是由最初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