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抓“四个特性”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的有效性,为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师上课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文主要从数学知识的整体知识特性、数学生活特性、思维创新特性、个体差异特性这“四个特性”方面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能进行论述.
  关键词:四个特性;教学效能;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进行. 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才能更好地对课堂知识加以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校能,就必须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抓住“四个特性”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积累了许多数学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提出一些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对大家在教学和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抓住知识整体特征,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习
  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教学连贯性的问题,避免因知识脱节而导致学生学习方面出现问题的情况. 作为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教师在数学整个知识体系方面的讲解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教师只有抓住数学知识的整体特性,构建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高中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在数学做题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方法. 就函数知识而言,初中时期数学课本已经涉及一些函数方面的知识,学生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函数问题. 而高中课本上的函数问题是在初中课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问题的难度.
  例如,高中函数中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二次函数f(x)=ax2 bx=c满足f(-1)=0, f(1)=1,且对任意实数x都有f(x)-x≥0,求f(x)的解析式.
  在这个题目中,就要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将f(-1)=0, f(1)=1带入二次函数式中得出a-b c=0,a b c=1,解的b=,a c=,之后再进行题目的解析.
  对于这一问题,初中函数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就可以很容易解答出来,若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则会出现一些问题.
  数学知识的整体连贯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 在学三角函数的判定时需要运用到原点对称的知识,在解函数问题时要会画函数图象.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教师应及时将原先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抓住数学的生活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数学的生活特性,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以生活实例表现出来,形象地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如在学习圆锥、圆柱、长方体、多面体时,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之后再进行表面积、体积等方面的知识的教授. 将数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例子结合起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提升,并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向学生教授简单的公式以及抽象的概念,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仔细钻研教材,找出教材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地方,之后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小组间解决问题,这样讨论出来的结果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不懂的地方随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这样,比起教师直接将做题方法教给学生来说,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举一个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例子,有一个问题在考试卷上出现过三次,第一次学生不会做,笔者将解题方法教给了学生;在第二次遇到这个问题时,依旧有大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者再一次将题目给学生讲了一遍;到第三次遇到这个题目时,笔者觉得这个题学生应该不会再错了,谁知道结果还是有许多学生写错. 之后,笔者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让小组讨论,结果比笔者自己讲得还好.
  紧抓思维创新特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较于初中生而言,高中生在思想认识方面更加独立. 高中学生接触的知识较多,在认识层面也有一定的提升,思维独创性比较好.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紧抓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极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数学这门学科相较于语文来说,灵活性比较大. 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一般都不是一个,会有多个解题思路,无论从哪一方面思考,只要能得到结果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在众多的解题思路中,找到最简便的思路,就能快速地解决这一问题.问题是学生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好的解题思路呢?这就要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否紧抓学生的思维创新特性.
  引例:ax2-ax ≥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单单这一个问题,就可以得到五种变式. 在课堂上,教师应将所有的变式情况都讲解到位,以便以后学生遇到的时候可以快速解决这一类问题. 不过,在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不需要将所有的情况都向学生教授,而是应让学生自己先做,做完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让有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上展示,或是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不同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向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的创造性是非常强的,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应开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让学生讲解题目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学生知道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知道在哪些方面自己还不熟悉,运用知识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样,学生在讲题的过程中就会讲解得十分仔细,这样听讲的学生就知道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解题,在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减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数学问题的变式很多,今天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明天可能还是这一个问题,但一个字的变化就可能改变整个题目的意思,因此,教师是不可能将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教给学生的,学生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数学题. 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在遇到新问题时,就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抓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接受知识方面,也会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文科思维能力比较强,还有的学生理科思维比较活跃. 但无论是怎样的学生,在高中时期都必须将数学学好.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课程方面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课时要抓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方法大家并不陌生,在孔子时期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一直适用于今天的教学中,笔者相信在将来,也还会延续这一教学思想.
  数学知识有难有易,简单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难的问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解决方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了.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 对于接受比较困难的学生,应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相对较难的作业,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不能够只关注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也不能只关注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只有两者兼顾,才能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实体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0例实体瘤伴发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原学和影像
目的 利用PCR指纹图技术筛选细菌种特异性探针 ,探索利用PCR指纹图技术实现病原菌通用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以鼠疫耶尔森菌为实验对象 ,利用REP 1和REP 2引物对在非严谨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