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供电设备”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基于模块式工作过程导入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有由设计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构成的工程行动能力,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项目导向;模块化;供电设备;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白迪(1979-),女,回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14-01
“供电设备”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1]该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布分散、范围广、各部分关联性不大,枯燥且不易掌握,[2]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分开进行,即在完成了课堂教学后再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学生很难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人才需要。
一、“供电设备”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
“项目导向式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3]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在实践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现有一些案例能很好地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但案例内容大多是脱离实际的,且无法形成整体的工程设计思维,无法把分散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将工程项目直接引入教学又无法与教学内容完全融合,如一些基础知识无法融入到项目中去。所以,如何构建、设计可达到教学目的的项目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供电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设计思路
在该课程中引入了完整“企业式”的工程项目,采用“模块化-集成式”双向结合的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供电设备”课程改革。提出基本思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供电系统设计和供电系统运行的特点,将实际的工程设计与教学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按照教学的知识内容与知识层次结构对项目进行拆分,形成核心教学项目模块,独立的项目模块能够融入课程的知识点,引导并启发学生按照供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运行的要求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按照学生的学习阶段将所学过的项目模块进行递进式集成,构建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包,引导学生实践。最终将项目包集成为完整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项目课程要求和设计基本内容与工程实际要求一致,学生通过完成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通过结构完整的设计过程,主动建构设计的思路,培养具有由设计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构成的工程行动能力,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适用社会的需求。
三、“供电设备”课程项目导向的特色及创新
提出可拆分式的模块项目的导向教学方法。授课按完整项目实现的过程进行工程能力要素的教学和训练,要求学生带着设计任务,边学边做,使学生获得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多渠道循环的训练,提升设计能力,实现从书本到实际、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创建适合教学内容的可拆分模块式的项目,通过项目分解,采用“项目递进式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模块进行课堂教学,通过模块集成整合成完整项目,指导课程设计内容,使学生形成结构完整的工程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围绕项目进行选取和重新序化,整个教学过程基于项目导向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四、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供电设备”课程中的运用
1.教学内容围绕项目进行选取和重新序化
整个教学过程基于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专题辅导、任务实施、总结点评的流程,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达到的目标、培养的能力融入其中,以项目导入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采用项目导入和任务驱动设计方式,按照典型的工程设计过程逻辑编排课程内容,将通用能力培养渗透到专业能力教学当中。
2.设计可拆分、可组合的项目,即符合课程教学需要的企业化实际项目
按工程项目设计过程,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设计项目模块。模块内容既要包含教学内容,又要体现工程应用。利用模块式项目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各个过程的相互配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3.项目模块导向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学过程以实际项目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其确定任务的解决策略和过程展开,即学生需完成规定的任务和规定的动作与步骤,以完成模块项目的质量、数量、时间、成本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
创建分层实践教学模式,按照项目模块集成的策略分为三个层次:单元模块项目——“示范项目”;集成项目包——“练习项目”;完整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各模块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中,即以项目作为教学的内容,以实际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
(1)单元模块项目(示范项目)。教师提供示范项目,讲解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工程中常见的项目模块引导学生直接进入相应“情景”,使学生在工程环境中获得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了解开展项目开发的具体需要。例如,现在断路器的作用及原理、断路器的选择是放在两章分别介绍,在介绍断路器的作用及原理这些理论性问题时学生常感觉很枯燥,很难抓住重点,甚至不知道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处;而几章之后介绍断路器的选择时,很多学生很难把断路器的型号特点与断路器的选择相联系,无法形成知识链。而采用单元模块项目后,引入断路器单元模块,把设备原理及特点与设备选择融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单元模块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去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能力的增长。
(2)集成项目包(阶段项目巩固提高)。完成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绝缘子、电抗器、熔断器等单元模块后,把这些模块集成形成变电所出线或进线单元,即形成相应的集成项目包。解决了以往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实际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通过集成项目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提升工程应用及设计能力,实现从书本到实际、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完整项目(课程设计项目综合应用)。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完成课设项目以掌握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这一部分的项目内容是把各章节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全面贯穿课程知识结构,并利用该项目指导课程设计,把真实项目引入课程设计,既可把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计项目的难度系数可以适当高一些。
五、“供电设备”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本文提出的围绕教学知识的可拆分项目导向教学方式,能创建可拆分模块式的适合教学内容的项目。本方法可应用于电气工程专业的“供电设备”课程,该教学方法也可应用于供电专业、发电专业及农电专业同类课程。通过这种可拆分、可组合的模块式教学使学生了解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完善学生的课程设计,对毕业设计也有一定帮助。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笔者针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分别对供电及农电四个班级进行了项目导向教学的实验,引入工程项目和综合应用项目到课堂进行教学;采取以项目驱动、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设计教学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实际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本文提出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迪.《供电设备》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03-104.
[2]白迪.《供电设备》课程多媒体探索性创新平台的建立与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8,(4):85-86.
[3]杨泽斌,孙玉坤,朱熀秋,等.“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5):5-6.
关键词:项目导向;模块化;供电设备;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白迪(1979-),女,回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工程学院电力学院,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14-01
“供电设备”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1]该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布分散、范围广、各部分关联性不大,枯燥且不易掌握,[2]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分开进行,即在完成了课堂教学后再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学生很难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人才需要。
一、“供电设备”课程改革遇到的问题
“项目导向式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3]
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入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在实践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现有一些案例能很好地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但案例内容大多是脱离实际的,且无法形成整体的工程设计思维,无法把分散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将工程项目直接引入教学又无法与教学内容完全融合,如一些基础知识无法融入到项目中去。所以,如何构建、设计可达到教学目的的项目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供电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设计思路
在该课程中引入了完整“企业式”的工程项目,采用“模块化-集成式”双向结合的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供电设备”课程改革。提出基本思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供电系统设计和供电系统运行的特点,将实际的工程设计与教学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按照教学的知识内容与知识层次结构对项目进行拆分,形成核心教学项目模块,独立的项目模块能够融入课程的知识点,引导并启发学生按照供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运行的要求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按照学生的学习阶段将所学过的项目模块进行递进式集成,构建综合性较强的项目包,引导学生实践。最终将项目包集成为完整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项目课程要求和设计基本内容与工程实际要求一致,学生通过完成不同阶段的项目任务,通过结构完整的设计过程,主动建构设计的思路,培养具有由设计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构成的工程行动能力,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适用社会的需求。
三、“供电设备”课程项目导向的特色及创新
提出可拆分式的模块项目的导向教学方法。授课按完整项目实现的过程进行工程能力要素的教学和训练,要求学生带着设计任务,边学边做,使学生获得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多渠道循环的训练,提升设计能力,实现从书本到实际、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创建适合教学内容的可拆分模块式的项目,通过项目分解,采用“项目递进式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模块进行课堂教学,通过模块集成整合成完整项目,指导课程设计内容,使学生形成结构完整的工程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围绕项目进行选取和重新序化,整个教学过程基于项目导向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四、项目导向教学法在“供电设备”课程中的运用
1.教学内容围绕项目进行选取和重新序化
整个教学过程基于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专题辅导、任务实施、总结点评的流程,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达到的目标、培养的能力融入其中,以项目导入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采用项目导入和任务驱动设计方式,按照典型的工程设计过程逻辑编排课程内容,将通用能力培养渗透到专业能力教学当中。
2.设计可拆分、可组合的项目,即符合课程教学需要的企业化实际项目
按工程项目设计过程,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设计项目模块。模块内容既要包含教学内容,又要体现工程应用。利用模块式项目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各个过程的相互配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3.项目模块导向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学过程以实际项目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其确定任务的解决策略和过程展开,即学生需完成规定的任务和规定的动作与步骤,以完成模块项目的质量、数量、时间、成本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
创建分层实践教学模式,按照项目模块集成的策略分为三个层次:单元模块项目——“示范项目”;集成项目包——“练习项目”;完整项目——“课程设计项目”。各模块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中,即以项目作为教学的内容,以实际的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
(1)单元模块项目(示范项目)。教师提供示范项目,讲解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工程中常见的项目模块引导学生直接进入相应“情景”,使学生在工程环境中获得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了解开展项目开发的具体需要。例如,现在断路器的作用及原理、断路器的选择是放在两章分别介绍,在介绍断路器的作用及原理这些理论性问题时学生常感觉很枯燥,很难抓住重点,甚至不知道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处;而几章之后介绍断路器的选择时,很多学生很难把断路器的型号特点与断路器的选择相联系,无法形成知识链。而采用单元模块项目后,引入断路器单元模块,把设备原理及特点与设备选择融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单元模块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去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能力的增长。
(2)集成项目包(阶段项目巩固提高)。完成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绝缘子、电抗器、熔断器等单元模块后,把这些模块集成形成变电所出线或进线单元,即形成相应的集成项目包。解决了以往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实际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通过集成项目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提升工程应用及设计能力,实现从书本到实际、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3)完整项目(课程设计项目综合应用)。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完成课设项目以掌握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这一部分的项目内容是把各章节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全面贯穿课程知识结构,并利用该项目指导课程设计,把真实项目引入课程设计,既可把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计项目的难度系数可以适当高一些。
五、“供电设备”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本文提出的围绕教学知识的可拆分项目导向教学方式,能创建可拆分模块式的适合教学内容的项目。本方法可应用于电气工程专业的“供电设备”课程,该教学方法也可应用于供电专业、发电专业及农电专业同类课程。通过这种可拆分、可组合的模块式教学使学生了解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完善学生的课程设计,对毕业设计也有一定帮助。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笔者针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分别对供电及农电四个班级进行了项目导向教学的实验,引入工程项目和综合应用项目到课堂进行教学;采取以项目驱动、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设计教学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了实际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本文提出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白迪.《供电设备》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03-104.
[2]白迪.《供电设备》课程多媒体探索性创新平台的建立与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8,(4):85-86.
[3]杨泽斌,孙玉坤,朱熀秋,等.“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