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醉过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人才喝出来
  在中国,会不会喝酒、有没有酒量,绝对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是否善饮,不仅关乎个人升沉,还涉及事业成败、单位兴衰。所以,不论男女老少、三六九等,上了酒桌都有奋不顾身的气概,都有舍命陪君子的神勇。若有领导莅临、客户到场,那就更不得了,非要备好担架,喝出个你死我活不可。不如此,就不能表达对领导的敬意,对客户的诚意,对自己的不在意。
  男人能喝增胆量,女人善酌添魅力。只要二两小酒下肚,什么牛皮都敢吹,什么大话都敢说,什么丑态都敢露。一句话,有酒壮行色,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老外不懂中国国情,往往把吃到嘴的鸭子弄飞,输就输在没把酒喝明白。
  我有个同事,本是无所事事之人,业余时间偏喜好那杯中之物。一次单位聚会,这哥们儿跟十多位领导一人干了一杯。等到饭局解散,却怎么也找不着家了,出租司机无奈将其弃之大街上,最后被警察发现送回。不知谁当笑话讲给领导听,领导竟将其提拔为销售部長,专门陪领导接待客户,并赞赏其人才难得!真令我等苦熬多年出头无望者另眼相待。
  杯中文墨
  什么东西只要与文化扯上关系就不得了。一代枭雄曹操的一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奠定了酒文化的基础,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则正式确立了酒文化的地位。如今,不论金领白领还是黑领蓝领,无不继承着先人们的传统,争先恐后地将酒文化发扬光大。朋友间“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工作上“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劝酒时“酒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是粮食制,喝死算烈士”……这等词句一吼出,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一饮而尽?
  要论当下酒文化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官场,它时刻引领着酒文化的前进方向,毫无悬念地做出了表率,并有绝句流传于世: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领导干部不喝酒,脱离群众没朋友;中层干部不喝酒,一点信息也没有;基层干部不喝酒,一点希望也没有;纪检干部不喝酒,一点线索也没有;穷也罢富也罢,喝吧!兴也罢衰也罢,醉吧!喝东喝西喝南北喝光五湖四海,吃上吃下吃左右吃遍三山五岳。
  五大折磨
  整日奔波酒场的人表面上看着风光,实则内心也有苦处,因为要想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酒蒙子,在酒桌上至少要忍受五重折磨。
  一是没话找话的折磨。喝酒当然不乏斗酒逞能的,但绝大多数不把酒本身作为目的,而是以酒作媒,琢磨别的。这就要不断活跃气氛,没话找话。甭管认识不认识,喜欢不喜欢,都要跟开闸放水似的把各种话语倾泻出来。不仅要说,还要说得得体,说得有趣,说得谁都熨帖,谁都舒服,这就是所谓的应酬。
  二是不把自己当人的折磨。不管会喝不会喝、能喝不能喝,也不管有没有肝炎肺炎气管炎,都要豁出老命往肚里填。否则就不能表达自己那点儿意思,就容易把那点儿意思搞得没有意思。因为喝多喝少是能力问题,喝不喝是态度问题。这不叫喝酒,叫表态。
  三是度日如年的折磨。当下的酒局通常不在两小时以下,喝上半天再接着喝下半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酒桌上的推杯换盏、废话连篇,就成了痛苦的折磨,非得有忍受度日如年的功夫,才能有上佳表现。
  四是暴殄天物的折磨。俗话说喝酒不如吃菜,结婚不如恋爱。中国人喝酒绝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每人把盏一杯,啥也不吃。中国人喝酒,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贫富,都要搞七碟八碗,二三十道。通常是整桌的美味佳肴一层压一层,只动几筷子,就犒劳肥猪了。不把良心丧尽,是忍受不了这种折磨的。
  五是野猫叫春的折磨。过去喝到一定程度,顶多再划上几拳,也就收场了。如今不行,酒过之后,肯定有若干好汉、成群贤妇张罗去歌厅献歌。越是那五音不全的人,越献得卖劲儿。噪音刺耳已够痛苦,嚎过之后还要众人喝彩,扯着嗓子喊好,把自己弄成小丑儿,那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情。
  责编/王欢
  wh@lnddgr.cn
其他文献
我们领导突然传出了绯闻!他年纪不小了,平时不苟言笑,还常批评年轻下属的一些“出格”行为,大家看到他都恨不得躲着走。最近,他被调到了一个闲散部门,新来的一个女孩不了解往事,居然跟领导开玩笑让他送生日礼物,而他竟然真送了,价值还不菲呢!难道,领导真的动心了?可他们的年龄都是两辈人了……  李 理  李理,非常愿意就来信的内容和你进行交流。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职场话题:领导和下属,尤其是
期刊
我很喜欢小孩子,觉得他们单纯又可爱,像一个个的小精灵,跟他们在一起特别开心。为此,我当上了一名幼师。可是,最近网上四处流传的一位同行虐待幼兒园孩子的照片,看完之后我都哭了。为什么她要对这些可爱的孩子,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还有,她还在网上贴出照片四处炫耀,一点负罪感都没有,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萱 萱  萱萱,你好。说心里话,看到你的来信我非常高兴,因为你的职业、你的善良。作为一名幼师,你言语中充满
期刊
午夜嗡鸣声  “嗡嗡……”一阵扰人的嗡鸣声,把正在发呆的我搅醒。这是从医院配发的传呼机里发出的声音,据说,“嗡嗡”的频律和分贝设置,都经过了严格的测算,既让人有紧张感,又不至于使人崩溃。  30岁的我是职场新人。18岁那年,考入医科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后,又进入博士学位的拼杀。接下来,又是两年的实习期,12年就这么没了。好在我的高学历和优异成绩,一下就被这家医大附属医院相中,我顺利入职,仅用一年时间
期刊
那女的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我靠,别是踹死了吧  哎,那新闻你看没?就一公交车司机,停站,大家上车,他见一小偷把姑娘手机偷走了,手一指,交出来!小偷乖乖的。敢不交!不交整死你。这新闻我看了好几遍,看一次起一次鸡皮疙瘩。我也能被震撼哈!  这老兄是英雄,真是英雄,就当下这社会,这乱,敢来这一嗓子,不容易呀!就咱俩,不知你会啥样,反正我够戗。真的,我当不了英雄。  前两天晚上,跟老婆丫头去吃烧烤,吃完天已
期刊
【开栏的话】这是个精英名流充斥媒体的时代:打开电视,专家正解读国际大势;翻开报纸,学者正指点社会迷津;就连微博上,名人名嘴明星也是不折不扣的舆论中心。因为他们专业,有影响力,具有眼球效应。但是,媒体果真与普罗大众无关?  当然不是。撇去光环,精英也有微不足道的生活。相反,在大众籍籍无名的日子里,也许正蕴藏着某种平淡的惊艳!说到底,世界很复杂,世相百态从来都不是由一群人写就的。仅仅追赶时髦盯着表面的
期刊
诗曰:  环法大赛升巨星,  战癌行善更峥嵘。  忽传偶像竟犯禁,  辉煌转瞬一场空。  2013年刚一开年,国际体坛就爆出了大新闻:曾经被人们认为是最伟大的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面对美国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的提问,承认自己曾多次服用过禁药。  按理说,体育明星服用禁药,这样的新闻人们也听了不少,但多数时候,人们总是禁不住幸灾乐祸——你欺骗别人,那好,老天让你不得好报。  但这次不一样,几乎所有
期刊
大奎在车间工作了近20年,已经四十好几,却还没混上个一官半职。论能力和技术,大奎在车间里数一数二,但大奎家在外地,在这里一点儿人脉关系都没有,再加上本人又不会逢迎巴结,所以一直是名普通的装配工。  那天上午,公司接待省老干部团来参观。大奎正好家有事来晚了,他骑着车不小心闯入特为迎接老干部参观而空无一人的厂区主马路。等到明白过来正欲转身回避时,忽见参观团内一老干部扬手向他打招呼。  大奎愣住了,他根
期刊
前天,侄子回家一脸兴奋,“今天补课班出事了。”我一打听,这事还挺跌宕起伏的。  虽说有关部门的“禁补令”年年发,可是老师们一直坚持“顶风作案”,一到节假日就组织补课。侄子学习不算差,但也得跟着补。为啥?别人都补,就你不补,放假在家你能玩得稳当吗?侄子说,他们班老师还算是有师德的,邻班老师上课做练习,补课班讲课程,不补,你就剩自学了,谁敢不参加?  侄子班级补课就在一个同学的家里,30多个学生挤在客
期刊
前段时间,公司评选先进工作者,部门领导让我也写份材料,积极参与。我心知肚明,这是我中秋节送的大闸蟹见了成效。  我认真地写了个总结,把自己实打实地夸奖了一番。  十几天后,评选结果下来了,我竟然榜上有名。据说,最后是我跟公司的一个副总PK,副总主动把机会让给了我。此说法稍后得到了证实。公司报纸上一篇《不与员工争先进》的文章,高度赞扬了副总的豁达、谦让以及对员工的关爱,而那个员工就是我。虽然我心里有
期刊
我提着两袋子东西走出超市,胳膊被人轻轻触碰了一下。一个50岁左右,身着黄色汗衫,手提个大袋子的中年男人站在我后面。“对不起,请你帮个忙。”他的声音低沉而犹豫, “我来看在这打工的女儿,不想刚下车准备换车时,发现钱包和手机都丢了,你看能不能……”又是要钱的,这样的事我已不是第一次遭遇了,千篇一律的开场白,利用善良民众的同情心不劳而获。我打断他将要继续的煽情,“好了,知道了。”便从兜里掏出刚从超市找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