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武术教育改革的深化路径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20051313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产物,同样也是现代体育教育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武术最初的存在状态就是防卫技术。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体育武术能够与人们生活需求相适应,并且体现在强身健体方面,使人们的身体素质水平得以提高。基于此,文章将生态文明视域作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武术教育的相关内容,以期能够探寻推进体育武术教育的有效路径,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态文明 武术教育 教育改革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b)-0211-03
  Abstract: Wushu is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lso the key content of modern sports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itial existence state of Wushu is defense technology.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society, Sports Wushu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people’s life, and embody the physical fitness, which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its physical quality.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takes the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focusing on the related content of Wushu educ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of Sports Wushu,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ushu education; Educative reform; Research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生态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大环境中,任何国家要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都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在政治、科技与经济顺利发展的基础上,也一定要有文化力量和军事力量作为必要的保障。基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要想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就必须要探索出与国家发展相契合的路径,在民族精神有效弘扬的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生态文明视域的武术教育内涵
  所谓的生态文明,具体指的就是将和谐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积极地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建设架构。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同样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全新理论,由狩猎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并发展成工业文明,甚至是更高的状态。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面向人类社会发展,内容主要是人自身精神状态的优化,使得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状态得以改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得到有效地改善。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来讲,主要以渐进形式体现出来,而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生态文明始终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存在地区之间的速度差异问题,实际的发展水平也缺乏平衡性[1]。
  在现代教育领域中,体育武术教育同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的体育武术教育,所指的就是能够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初级武术动作与知识的一種基本方法与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使其能够更加热爱武术运动,正确认知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对传统文化精神加以深入学习,并树立健康且积极的生活态度,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
  2 现阶段武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传统武术生存的农耕文明实践舞台已经消失的今天,现代文明发展中个体肢体冲突及其安全意识的客观需要,现代生活方式中人们的健康需要,以及传统武术"情结"的文化交流、技艺传承需要,使传统武术仍然具有其他文化所无法取代的存在价值、生存理由及发展空间。在中国武术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其已经进入到关键的转型时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愈加频繁,导致传统文化备受冲击,而外来文化也逐渐渗透其中。基于应试教育的普及化应用,更多的人开始强调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但传统体育武术教育在教育体系当中的作用被严重忽视,一系列的问题突显出来。其中,很多学校没有给予武术教育发展必要的关注,还存在缩小武术学科在体育课堂中应用范围的问题,而且武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形式化十分明显。与此同时,受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并未正确认知体育武术学习现实意义,特别是专业技能方面,传统体育武术的发展形式结构十分单一,始终无法结合社会的发展而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所以大部分对于武术教育的兴趣都不高。站在宏观角度分析,全社会对武术学习的人数较之于从前显著下降。
  而在申奥的过程中,竞技武术也被排出在比赛科目以外,直接影响了传统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无法采取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体育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始终面临严峻挑战。所以,体育武术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发展,传统文化吸引力与竞争力的增强逐渐发展成体育武术事业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生态视域下武术教育精神价值的体现
  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随之形成。受此民族精神的影响,能够使人更加积极乐观,与社会关系相互协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而传统民族精神所含有的精神也成为推进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所在,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基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逐渐延伸并渗透至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指导了现代体育武术教育的发展与建设[2]。通过系统化地分析可以发现,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民族精神当中涵盖了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同时也更注重万物的承载与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等内容。为此,在生态文明构建的过程中,民族精神也为社会的发展、人与人和谐化相处、壮大武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规模提供了必要的精神支撑。
  而中国体育武术的理念则表现出来中华民族自我防范的精神,特别是生态文明视角下,体育武术教学将国家和平发展的愿景体现出来,削弱了中国武力崛起的威胁论的散播。在体育课程方面,体育武术教育更强调对学生武术技能教导的全面培养,而在文化教育层面,也能够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以增强。
  4 生态文明视域下武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体育武术属于教育行业,主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其更好地学习武术知识与动作,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健身也逐渐发展成养生的一种途径,所以武术也成为了人们业余时间常见的休闲途径,能够进一步优化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也使人们自身的审美情怀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传统武术肢体动作兼顾刚健与柔美两方面内容,而且艺术动作的展览性特征十分明显。为此,体育武术在健身与休闲等功能以外,也逐渐呈现出艺术展示方向发展。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和谐化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而和谐所指代的并不仅仅只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提高国家国际地位,同样也要对社会矛盾进行化解处理,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人民日常生活质量与水平。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当中,借助和谐思想,能够对社会主要矛盾加以解决,确保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并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定的生活环境。而在追求个人价值、定位生活状态过程中,和谐也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与精神文化修养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保证始终泰然处之地生存。除此之外,体育武术教育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极为明显的社会实践价值,是课程的特殊形式。而体育武术还能够充分考虑体育教育事业中的自身特征,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最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播的时候作用不容小觑,特别是教育实践方面,向学生灌输尊重并正确认知传统继承爱国主义情感的思想。只有这样,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体育武术凭借其自身魅力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彰显出来,体现了武术动作的和谐艺术性,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5 武术教育改革的深化路径
  众所周知,传统体育武术的民族性特征十分明显,主要是受多样化武术动作与表演形式的独特性的影响,特别是拳种与套路等都涵盖了特殊性的文化传统。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体育武术教育仍需采取必要的革新措施。
  在体育武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以教育为核心,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弘扬作为重点,进而实现武术教育文化内涵的丰富化发展,并且更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凝聚力,进一步推动体育武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要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加以利用,以期能够为体育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服务,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发展。特别是电子感应器与媒体视频教学等都是最常见的现代发展途径[3]。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武术教师队伍进行全面培养,使其能够定期接受专业体育武术教学与培训,进而优化武术教师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在更新体育武术设备方面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体育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在实践过程中,要对传统武术拳种加以抢救并保存,特别是文字资料整理与出版,对失传拳种流派进行深入挖掘,构建中国武术音像资料库。如果是有形组织文化遗产,不仅要建设博物馆以原貌保存,同样也应当借助三维立体扫描技术完成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如果是非物质遗产,像是技理技法、道德机制、功法体系等,应在现代数字影像技術的帮助下,全程拍摄并记录民间拳师并做出影像记录。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保存传统武术文化,还能够为后人的学习与观摩提供便利。通常情况下,武术文化需借助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而武术也是活态文化,所以武术传承者对于武术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一旦传承者不存在,那么武术文化也必然会随之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传统武术更好地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传承人的重要性,应获取必要的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支持并不仅仅只是精神层面,同样要涵盖实质性内容。可以在民间集资亦或是设置专项拨款,为传承人建设武馆提供必要的帮助,进而从根本上对传统武术传承的问题加以解决,给予武术传承人必要的支持,为传统武术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能够与现代社会发展状态相适应。在上文中,以生态文明视域作为出发点,重点探讨了武术教育的相关内容,为了有效地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就一定要正确认知武术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结合传统武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必要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彰显武术教育的现实意义,推进武术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桂源海.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体育武术教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216,218.
  [2] 李尚胥,黄元骋.基于范式效应的学校武术教育在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1):114-116,120.
  [3]张昊,李翠含,吕韶钧.民间武术传承与学院武术教育的冲突与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17,25(12):150-154.
  [4]王玉国.武术教育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J].亚太教育.2016,3(10):278.
其他文献
<正>一、基本单位的概念 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按性质基本单位可以分成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
<正>固定资产投资其它费用价格指数调查是国家统计部门规定进行的一项定期非全面调查,其目的是为了测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其它费用涉及的各类商品和取费项目价格的变动幅度和
蓓蕾东巷1号院与2号院,同成都众多老小区一样,是20多年的老邻居院落。居民原本隔墙而住,合并改造工程完成后,两个院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蓓蕾东巷1号院与2号院改造
2000年是上海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的成效一年,工业生产速度加快、效益明显回升。500强工业企业的总销售额从1999年的3552.85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3552.85亿元,增长达21.4%,比上年
<正>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各国都将面临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将更加广泛和紧密.在资源的开发、配置以及各类生产要素的流
2017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扎实开展“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用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把规定动作做出了高新特色。为推动工作落到实处,高新区召开了专项治理“微腐
长期以来,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完善,可以说是导致统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改革我国目前的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代这以抽样调查为主的非全面的统计调查方法,从而从统
蔡李佛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武术的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更广范围内发扬蔡李佛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拳法,并
【正】 1999年,上海在面临需求不足、通货紧缩趋势等多种压力的条件下,全面贯彻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推动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努力提
男子重剑是我国一项传统体育表项目,该运动项目近年来发展呈现战术快速多变,水平接近的趋势,随着击剑技术的变化和更新,简单防攻手段已经缺乏威慑力。作为一项有效的得分手段,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