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胸壁皮下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3岁.主因前胸壁肿物70余年,红肿疼痛20 d,于2007年12月10日入院.查体:前胸壁球形肿物,位于胸骨柄-体交界部位,直径约6 cm,稍有红肿,质软,波动感(+),轻压痛,底部粘连同定.术前诊断:前胸綮皮脂腺囊肿.抗炎治疗1周后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该肿物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底部粘连固定,深及胸骨骨膜.病理检查:肿物呈囊性,内容物为透明液体,内壁光滑,厚约2 mm,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伴慢性炎症(图1)。

其他文献
患者,男,65岁,于2007年12月27日因"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在我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30余年.糖尿病史1年,规则用药,血糖控制理想.术后第19天痊愈出院.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理想。
期刊
狭义的腹腔感染是指腹膜炎和腹腔脓肿,广义的腹腔感染则包括了腹部的感染性外科疾病,大多需要外科处理,但抗菌药物治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期刊
目的 研究SEB-scFv融合蛋白对胃癌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通过MTT法观察SEB-scFv融合蛋白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DNA ladder法观察融合蛋白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细胞凋亡率.采用胃癌动物模型观察治疗后肿瘤重量和存活时间.结果 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SEB-scFv融合蛋白作用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对不
患者男,41岁.因腹部增大伴腹胀4个月就诊.查体:双颈、锁骨上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明显膨隆,左侧腹部可扪及肿块约50 cm×35 cm×15 cm,质地软,边界欠清晰,无触痛,两下肢无浮肿。
期刊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伴发热、乏力半月"入院.人院查体:体温38.2度,脉搏96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4/90 mm Hg.一般情况可,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右上腹扣击痛(+)、莫菲征(+)、实验室检查:HBsAg(+)、白细胞17.64×109/L、中性粒细胞86.10%。
期刊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胃大部切除16例(D1 9例,D2 7例),全胃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术2例,剖腹探查术2例.术后21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结果 本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80%.低度恶性14例,其巾病史5年以上有10例,生存期超过5年9例;高度恶性9例,病史5年以上有7例(失访2例),生存
目的 研究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14例肝癌组织切片、4个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成员Ihh、Ptch、Smo、Gli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9例新鲜肝癌组织标本、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和肝癌细胞系中Ihh、Ptch、Smo、Gh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3肝癌组织标本和肝
2003年6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共收治血管损伤患者58例,其中13例行血管腔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单中心手术结合微创的杂交技术,同期治疗弓部、胸腹段主动脉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应用杂交技术,同期治疗主动脉病变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胸降主动脉瘤累及半弓合并夹层1例,弓降主动脉瘤1例,Debarkey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1例,累及双侧髂总、髂内动脉的肾下腹主动脉瘤2例.弓部近端锚定区分类,ZAP 0区2例,ZAP 2区1例.弓降主动脉瘤
自从1983年奥地利Innsbruck大学实施了全球首例肝肾联合移植(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CLKT),CLKT已被证明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的良好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6例CLKT,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