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理念下的幼儿教师在开展艺术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观,不断地提高自身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艺术教育环境的能力,这样,就能适应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 艺术教育 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4-12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艺术教育是幼儿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新的艺术理念和目标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理念
  
  首先,艺术教育应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作为幼儿教育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其核心是艺术启蒙教育,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和自我表达、精神创造的满足,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幼儿艺术教育应尊重和满足每个幼儿艺术审美需要。孩子天生喜欢艺术,他们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每个幼儿都有其兴趣、需要和艺术潜能等方面的特点,都有其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及其个体差异,重视和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发现、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二、提高自身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艺术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是幼儿教师组织艺术教育活动必备的基本功。教师应该具备把握和分析艺术作品结构的审美价值及潜在教育价值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和思想修养。要求教师既要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情绪、风格,艺术家个人的背景、阅历、创作风格等,又要掌握各种形式艺术作品内在的基本结构。如音乐作品的前奏、间奏、尾声、乐句、乐段及其重复变化等。只有这样,才会对艺术作品做出细致的分析和处理,为幼儿选择合适的艺术作品,并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及潜在的教育价值更为有效地落实在教育过程中。
  
   三、提高组织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能力
  
  1.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形式的能力。《纲要》强调艺术教育要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操作过程,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幼儿艺术教育活动要转变那种以教师教,幼儿练为主的单一的、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多渠道的、开放的、动态的艺术活动形式,将艺术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游戏融合在一起。教师灵活机动地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
   2.运用情绪和行为调控艺术教育活动的能力。善于运用情绪和行为调控艺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的特殊能力。教师运用行为的方式调控艺术教育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观察。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表情、行为,及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困难,”根据儿童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二是教师要多用鼓励的方法, 激发幼儿艺术表现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信、自尊等积极的自我意识。 当幼儿在某项活动面前进退两难、缺乏信心时, 教师的热情邀请、打气鼓劲等支持性行为,能够起到促使其参与活动的作用;当幼儿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要求时,使用一点“激将法”,同样也是鼓励; 甚至教师对幼儿的点头 、 微笑或空间上的接近等体态语言都是很好的鼓励。
  3.教师要有意识不断变换自己角色与幼儿互动。当幼儿面对活动要求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站在幼儿的正面,作为幼儿艺术活动的引导者,给予耐心的启发;当幼儿有能力有愿望独立表现和尝试时,教师应靠近或处于幼儿中间,成为幼儿艺术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幼儿需要时随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幼儿完全可以独立活动时,教师应站在离幼儿较远的位置上,作为幼儿艺术活动的欣赏者和分享者,适时地给予幼儿一些支持性的鼓励,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自己的成长。这样,有助于幼儿形成自我表现、自由创造的积极、独立的人格。
  
  四、具备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艺术教育环境的能力
  
  1.善于创设宽松和谐的艺术教育环境的能力
   在艺术活动中,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儿童一起陈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一起欣赏一幅作品,一起倾听一段音乐,大家互相敞开心扉,了解别人的想法,获得快乐。其次是人与作品的对话,即使是年幼的儿童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和成人对作品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让他们直接面对优秀的艺术作品或大自然,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他们所陈述的内容会让成人大为吃惊,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各种艺术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这种感受和体验,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美术语言画出感受,用舞蹈动作表现等。
  2.努力提供幼儿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使幼儿成为环境的设计者和创造者,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如:艺术角便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表现的有效场所,教师可在活动室一角,布置“小剧场”的场景,设立“艺术角”,放置各种道具、绘画工具和可供幼儿欣赏的画册及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乐器、录音机等,为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提供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其他文献
提到溺爱话题,可能是很多初为人母的妈妈所担心的一个问题,尤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就这么一个小宝宝,怎能不多疼一点呢?当然,现代妈妈已经认识到溺爱对孩子有害无益,有不少深受其害的妈妈更是对此苦不堪言。那么,当自己可爱的宝宝诞生后,该如何做到既不失宠爱又不会宠坏宝宝呢?     宠不坏的前6个月    市面上充斥着一类书,称为“零岁教育方案”,警告家长:孩子一出生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教育,培养
学校办体育的目标在于强健学生的体格,促进其知识与身体同时发展。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两者均不可偏废。本文就“阳光体育”为话题,首先分析了搞好“阳光体育”必须处理
对这个案例,我们之所以会有“撞车”的感觉,是因为我们仅仅把艺术作为一种表达认识、加深体验的工具,而忽视了艺术活动本身的意义。  幼儿对于艺术活动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常常借此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的作品中,不合逻辑的构思、不成比例的造型、主观想象的色彩、随意安排的构图比比皆是。这正是幼儿享受艺术、享受生活的表现。如果我们强调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唯一性,就会导致幼儿的美术作品失去稚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