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探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坎昆会议的落幕,环境保护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废气废物排放等问题越来越显著,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阻碍。保护环境是从政府到一般公民都应该履行的义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将直接工作于社会生产第一线,尤其是化学专业的学生对环境保护具有直接和现实的影响,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探究在高职的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参与技能,提高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学 环境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60-01
  
  从去年哥本哈根大会,到今年的坎昆会议,再到明年的德班谈判,联合国全球气候大会不断地为全球环境问题做出努力。保护环境成为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高等教育在这方面也该拿出新的教学方案来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对环境教育进行渗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高职化学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1.1 理论教学与环保教育相结合
  高职的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作为环保教育的切入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有目的、有节奏的将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中,使得学生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达到环境教育的渗透作用。如在讲授非金属元素硫的时候通过结合硫酸的工业制法,为学生介绍大气污染物之一——含硫化合物的成分,以及它们对植被、古建筑、水体、土壤、人体呼吸道等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要介绍如何有效的利用化学知识防止或减少带来的这些危害;在讲授碳元素时,结合特点问题——温室效应的产生及危害、低碳生活理念的提出以及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在讲授氮族元素时,特别是讲到氮在自然界的循环,穿插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氮、硫氧化物造成的光化学烟雾;氮磷引起的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等环保知识,使同学们更加理解为什么要合理使用化肥、日常生活中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等等;在讲授过渡元素时介绍日本因工厂废水未经处理而任意排放导致水俣病、痛病的发生;在讲授原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时,特别介绍了危险废物给环境、人类身体健康体带来的危害。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是如何污染环境的原理,及由此带来的危害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可以凭借掌握的科学知识来治理环境污染,最终实现环保教育在化学课堂的渗透,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1.2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室中的环保教育是从实践上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这就要求实验教学从两方面做起,首先,实现实验的微型化。主要指的是化学实验装置的微型和化学药品用量的微型。微型化学实验通过节省化学物品用量和化学反映时间来实现环保,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因化学实验带来的废气废液及废物,降低了对实验室的消耗,减少对学生的身体伤害,从学习的实践做起减少环境污染。如滴定操作中指示剂的用量问题,教师示范正确的试剂用量,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同时为学生实际操作起到典范作用。在实验结束之后,废气是否有毒?如何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物?教师都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养成正确处理实验废物的良好习惯。其次,保障实验的绿色化。 在化学实验准备阶段要求学生熟悉基本操作,无论是从药品的取放还是到仪器的使用,都应做到动作准确、技能娴熟、避免操作错误而导致的重复实验。正确把握化学药品取放的用量及方法,避免违规操作而造成的药品损失,从而树立学生的节约观念,既节省了实验经费,又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改进优化实验方案,用最小的化学药品消耗达到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体现绿色化学的教育思想,同时废弃物处理相对容易。例如连续性实验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一种倡导方式。在实验室,把数个单一的相关实验组成一个系列,将这一实验的产品作为后一实验的原材料完成系列制备。这种教学方案不仅渗透了环境教育的理念,也较好地检验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实验教学效果。如在做“蒸馏”和“分馏”实验时,乙醇可以通过“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得到回收,提取咖啡因回收的乙醇留待下一次参加实验的学生做“蒸馏”实验用;“柱色谱”实验所用的洗提溶剂乙醇,由实验室统一回收,留待下一次参加实验的学生做“分馏”实验用,从而提高了溶剂的利用率。实现化学实验的循环利用。这样不仅节约了实验经费,而且可使环境教育得到渗透。
  1.3 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高职化学教育中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实验课的实践,还需要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开展与化学课程相关的调查活动,了解同学们身边的环保现实情况——白色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的实际处理方案或者环保单位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在环境保护日及植树节等节假日宣传环境保护并亲身参加相关活动践行环保行为;举办专业讲座实现环保知识的普及,提高环保意识等等。
  
  2 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
  2.1 端正环境态度
  对环境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是学校环境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和提高的基本前提,由于环境教育表面上看起来和学生的就业问题无直接联系,而且实施这项教育需要相应的经费,容易受到社会、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忽视,确保环境教育的进行,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
  2.2 加强师资培训
  在高职教育中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教师的环保素质是高职化学渗透环保教育的关键环节。对学校师资环保观念的注重和环保技能方面的培训十分必要,只有提高教师的环保意识才能在实施环境教育中真正起到传到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教育与环保等部门应该积极配合,通过组织培训或者其他有效途径提高教师的环保认知。
  2.3 完善教材编写
  高职化学教育中仍以教材为授课的依据。现行的教材中从内容上缺少环保技能的素材,从观念上缺乏环保意识的观念。因此只有编写符合高职化学教育又传达环保意识的教材才能将环保教育从基础渗透到学生的观念之中。
  2.4 健全教育制度
  高职教育体制中既没有与环保教育相关的纲领要求也没有与之相关的长期规划,更没有相应的措施和条例来保障环保教育工作的积极渗透,这成为推动高职环保教育的重要障碍。因此,要适时规划高职化学教育的详尽规划,据此根据化学与环保的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纲领文件,并完善相应的教育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我国高职学校的环保教育渗透工作。
  
  3 结语
  在高职化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教育制度的支持下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环保意识通过教育深入学生人心并直接影响其以后工作,直接对环保做出贡献,共同关注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宏.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J].魅力中国,2009.
  [2] 肖继安.化学教育怎样渗透环保教育[J].吉林教育,2008.
  [3] 宋丽冰.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7.
  [4] 董义珍.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
  [5] 胡卓蕊.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商洛学院学报,2006.
  [6] 宋丽冰.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7.
其他文献
作为职教院校的学生入校前在老师的眼里是边缘生.是差生,是一群不可救药的学生,老师们的漠视,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作为这样一批学生的班主任,不仅要想办法让学生接受你.认同
该文讨论了模糊度量空间中多值算子的公共不动点问题,获得了两个多值算子和两个单值算子的公共不动点的存在性定理,这些算子满足J切向性质及common E.A.性质,替代了以往的完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都有百万计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面对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企业的用人标准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优劣已不是人
摘 要:化学反应中,电子永远是主角。而掌握有机化学中各类化合物结构中电子云分布情况,将对理解相关理论以及反应历程有很大帮助。化合物的电位图正是利用不同顏色来区分“富电子”和“缺电子”区。将电位图应用于卤代烃SN2亲核取代反应、烯烃E1亲电加成反应、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以及芳烃上取代基对苯环活化钝化现象,能够更容易找出试剂进攻的靶点,理解反应历程,同时对一些现象有更直观的认识。  关键词:电位图 有机
在挥发酚的测定过程中存在影响检测结果的诸多因素,是实际工作中样品采集、试验用水、预处理蒸馏、空白试验、加药比色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规
本文基于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初步探索,试从训练渠道、形式及做法、评价方案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最终得出结论: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能够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激发中职生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