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初探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j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理想信念明确、“四个自信”日趋坚定,人生观、价值观比较端正积极,道德意识、法治意识良好的总体趋势。同时也存在诸如信仰缺失,关心时政不够、政治认知不足,价值观念多元化且功利和实用性倾向突出,思想道德认知与实践知行背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广度、深度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大学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圆梦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发展态势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鉴于此,在河北经贸大学发起了问卷调查,力图了解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真实态势,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优化教育教学效果,获取可靠现实依据。
  一、积极、健康、向上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
  调查显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流趋势。
  (一)新时代大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明确、“四个自信”日趋坚定的总体趋势
  1、理想信念端正明确。“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新时代大学生表现出明确积极的政治理想信念。40.3%的同学坚定相信共产主义社会能实现,46.77%的同学相信共产主义社会能实现,即87.07%的同学相信共产主义社会能实现。62.36%的同学选择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4.98%的同学表示基本认同,合计高达97.34%。
  2、“四个自信”日趋坚定。关于道路自信,高达96.79%的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有着积极肯定的自信态度,其中64.99%的被调查同学对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信不疑,31.8%的被调查者选择相信。关于理论自信,50.77%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并高度赞同,28.8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解并赞同,大学生理论自信日益坚定。关于制度自信,绝大多数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持肯定认同的态度。73.34%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另有18.7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制度适合中国国情,但也需改革完善。关于文化自信,几乎全部同学表示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其中,35.92%被调查者表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并高度认同,48.59%的同学选择有所了解并认同,15.49%认为自己了解不多但认同,无人不认同。同时有77.81%的被调查者表示“作为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一员”,“非常骄傲自豪”。23.94%被调查者表示对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了解并高度认同,48.59%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所了解并认同,27.46%选择了解不多但认同,无人选择不了解不认同。在对“您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和态度”的回答中,29.58%了解并高度认同,50%选择有所了解并认同,19.72%选择了解不多但认同。
  3、充分肯定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实践。对于十八大以来的治国理政实践,特别是反腐败斗争及从严治党行动,56.12%的被调查者认为“卓有成效,改善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36.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成效,还需要进一步继续和加强”。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国家制度及当下的治国理政实践,认同度高,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日趋强化,呈現出健康向上端正积极的主流态势。
  (二)人生观、价值观比较端正积极
  调查显示新时代大学生大多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衡量标准。关于人生追求,84.77%的受调查者选择“为个人、家庭幸福的同时也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进步”,5.86%的受调查者选择“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两者之和超过了90%。在人生态度方面,71.08%的同学选择“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乐观进取,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关于人生价值,66.84%的受调查者认为人生价值大小取决于“人的劳动创造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同时,85.84%的被调查同学表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55.74%的人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努力践行”,30.10%的人选择“认同但并非都能践行”。这表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良好,但需进一步引导更多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此外,新时代大学生还明确表现出对个人和国家民族关系的清醒认识,80.38%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的自我完善、努力工作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之间,“关系密切,个体努力促成民族腾飞”。这种对个人和民族未来前途命运的关系的认识,有利于强化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自觉,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思想基础。
  (三)新时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意识、法治意识
  63.04%的受调查者认为加强道德修养、培育美德对人的成长和自我完善非常重要,有31.84%的受调查者认为重要。基于此,大部分同学肯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71.17%的人认为目前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很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养。同时新时代大学生体现了较好的法律意识。对“如果您或您家人的权利被他人侵犯,您会选择的解决方式是什么?”有80.78%的被调查者选择“寻求法律途径维权”。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呈现健康端正积极向上的主流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把准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铸魂育人作用的着力点。
  (一)信仰缺失显著,少数同学理想信念模糊
  1、信仰缺失显著,宗教信仰占比偏高。信仰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社会的核心力量,是国家的精神支柱。“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②调查显示,58.67%受调查大学生表示无明确信仰,信仰缺失状况显著。而在有信仰的同学中,信仰对象则呈现多元化状态,其中22.45%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6.89%的同学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更有9.95%的受调查者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人数远低于期待,宗教信仰占比明显偏高,这一情况当引起重视。
  2、少数同学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被调查大学生中9.89%对政治理想信念表示说不清楚,3.04%明确表示不相信共产主义能实现。2.56%的同学不清楚自己是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0.64%的人则明确表示不认同。此外,有4.43%的被调查者不太确定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结果昭示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其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毕竟,虽然公民信仰自由,但必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信仰更科学、更强大、更有意义和价值、更值得置于心中,终身践行,引领其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大学生关心时政不够、政治认知不足
  1、对时政关心不足。虽然新时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对社会政治环境和国内外时政“热点”关心不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淡漠。被调查同学中仅有11.55%的人表示日常非常关心国内外时政大事,43.43%的同学表示比较关心,43.82%的同学表示偶尔关心,更有11.95%的被调查者坦言不关心。这种政治淡漠状态显然与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培养时代新人,需激发大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国内政治发展趋势的热情,进而激发其政治责任感、政治参与意识。
  2、对国家大政方针了解不多理解不透。政治淡漠也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一些重大时政问题、国家大政方针所知有限。比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有17.73%的被调查者选择“还不太了解”。对于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看法,49.23%的被调查者表示了解修宪内容并高度赞同,21.3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解修宪内容但有疑问。更有26.79%的被调查者的选择是“还不太了解”。高校需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唤醒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及时把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大政方针传递给大学生。
  3、少数大学生在政治认识上存在模糊或错误倾向。少数学生在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制度方面存在崇尚西方思想和制度或认识模糊的情况。有4.46%的同学认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应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另有3.19%对此问题表示“说不清”。这种崇拜西方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的模糊认识,在大学生中虽非主流,但因其代表着中华民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即使是少数人的错误政治倾向,也可能给中国社会将来的政治稳定与发展方向带来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三)价值观念多元化,个人权利意识、功利和实用性倾向较突出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既是人思想观念的核心,也是人行为的内驱力。对人的成长及社会生活过程起着重要导向作用。
  1、个人价值取向明显。新时代大学生大多数能认识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国家整体利益的辩证统一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表现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可是在被问及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之间发生矛盾该如何取舍时,认为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应为先的仅占55.58%,認为应尽量寻求平衡的占28.24%,要视情况而定的占8.22%,认为个人利益为先的占7.96%。这说明即使绝大多数同学在观念上认同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但涉及到具体利益矛盾时,近半数人不能以集体优先原则处理矛盾,而是想寻求两全之策,或者干脆首先维护个人利益。相应地,在个人人生追求问题中,也存在少数学生人生追求只是为自己和家人的选择。只有不到百分之六的被调查者选择主流人生价值观所倡导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2、实用和功利倾向突出。新时代大学生进取心强崇尚奋斗渴望成功,但大部分人奋斗的目的,在于找到好工作,有好的收入,过富足的物质生活,实用性、功利性倾向突出。46.21%的同学表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提升自己,以便将来找个好工作过想过的生活。38.64%的同学表示为提升完善自己,将来好照顾家人、成就事业、贡献社会。6.43%的同学表示是为提升自身素质,做一个优秀的时代新人打基础,选择完善自我,贡献社会的同学也仅占2.65%。
  (四)思想道德认知与实践存在知行背离问题
  人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信行的综合统一,离开道德践履,思想品德难言优化。调查显示,部分新时代大学生存在思想道德认识与行为知行不一问题。
  1、社会公德的知行不一。考试自己抄袭作弊或帮助别人抄袭都是有违诚信道德的违纪行为,在被问及考试时同学要求抄袭你答案你会如何选择时,只有47.38%的人表示会明确拒绝。33.08%的人虽然理性明知不该助长抄袭行为,但碍于情面却不好意思拒绝。甚至还有12.77%的人表示乐于帮助同学过关。在回答在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幼病残人士让过座位时,65.56%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让座,28.7%的被调查者表示偶尔让座,还有4.34%的被调查者回答从未让座。对于是否经常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仅有52.03%的被调查者经常参加,35.42%的人偶尔参加,8.70%的人从未参加过。   2、部分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而不行。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但仍有9.06%的大学生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了解但很少践行;4.46%的同学表示不太熟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引导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的方向。
  (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广度、深度不够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③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其中15.49%认为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多,27.46%认为自己对革命文化了解不多,19.72%認为自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多。“若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正是贯穿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一脉相承的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如果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知甚少,就难以真正建立起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心理认同,进而影响国家认同。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乐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必须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晰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成长状况,把准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到化解之策,方能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注释]
  ①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新华社,2012-11-19.
  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10-27.
  ③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05-18.
  ④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修订第3版.
其他文献
[摘要]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新時期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教师党支部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以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思考和改进措施,旨在促进教师党支部在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党建+;学习型;服务
期刊
[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志愿服务作为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党员素质、激发党员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滨州学院为例,实证分析了三个典型的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案例,并就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志愿服务;服务型;学生党支部  [作者简介]靳雪银(1986-),女,汉族,甘肃张掖人,滨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硕
期刊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了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入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通过研究全会通过的《决定》的时代特征、鲜明特点和贯彻展望,全面把握在制度建设中守正创新的全会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摘要]本文从技术赋权视角出发,研究发现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参与主体增权程度不均、参与过程浮于表面和参与行为非理性与极化的问题,指出数字鸿沟、技术霸权和信息茧房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实现网络治理需要政府以人为中心,通过构建公平正义的网络话语体系,确立合作共治的网络治理格局。  [关键词]技术赋权;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治理  [作者简介]楼静婷(1995-),女,汉族,浙江义烏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
期刊
[摘要]陈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卓越的党建工作者。延安时期,面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担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相继发表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到什么地方学习》《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等文章,从“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学什么内容”三个维度阐释了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陈云;共产党员;学习思想;三重维度;党的建设
期刊
[摘要]高校教务党支部是高校教学发展与改革的基层管理单位,它在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教育事业发挥着引领作用。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党支部为例,从政治引导、先锋带头作用、实践指导、组织保障优势等方面探究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工作的相关举措,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的引领作用和基层党建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之路。  [关键词]主题教育;基层党建;新工科建设;有机融合  [作
期刊
[摘要]高校党校培训是党员教育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本文拟通过对高校部分大学生调研,分析新常态下高校党校培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加强党校培训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研究、新媒体等相结合的途径,以期能改善党校培训的困境,扩大其影响范围,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党校培训;思想建设  [作者简介]张亮(197
期刊
近年来,以庞新博为代表的洪崖山人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途径,敢于担当,知难而上,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中发生美丽蝶变。  洪崖山国有林场建场60余年,但真正实现大发展,还要归功于近10年来实施的苗圃标准化,营林管护规范化,科研成果信息化。2014年刚刚整合成立不久的洪崖山国有林场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走进林区群山裸露,满目荒芜,随
期刊
[摘要]作为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主要途径以及党员提高素质、履行义务、行使权力、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开展,一直是广大基层党务干部和党员关注的热点。通过选树培育组织生活创新案例,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读书会为依托开展组织生活,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此为基础,本文也尝试构建起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长效机制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以及就业管理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两促进”和“双提高”,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尤为关键。本文先介绍了大学党建工作与就业管理各自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重点探究了大学党建工作与就业管理相互推动提升的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就业;服务意识;咨询平台  [作者简介]杨鹏(1990-),男,汉族,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