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类化合物毒理研究及安全性思考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豆素是自然界重要的一类有机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微生物中.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HIV、抗菌、抗炎、抗氧化、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广泛的临床用途,但在啮齿类动物中存在明显的毒性作用.研究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毒性在不同动物及其不同器官中具有明显的差异,高剂量口服给药更容易产生毒性反应.该文通过对近60年来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分析,重点综述香豆素类化合物诱导的肝毒性、肺毒性等,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发现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毒性具有代谢差异和物种差异,大鼠的肝脏和小鼠的肺更容易受到香豆素影响,且毒性反应多发生于香豆素体内代谢的第2种代谢途径.以此提出安全性思考,评价香豆素对人体的影响,发现香豆素在正常暴露水平下,人体不太可能产生肝毒性;并且提出在评估香豆素毒性时应谨慎考虑因模型动物体内代谢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物种差异.以期为香豆素类化合物临床研究与合理使用提供借鉴,提高对香豆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其他文献
天麻-冬荪轮种模式是贵州产区采用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但是天麻-冬荪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该研究采集未种植天麻土壤为对照(CK),分别采集天麻块茎
天麻菌材浪费的现象十分普遍,实践证明种植过天麻的旧菌材用于种植冬荪可取得较好的效益,但其机制还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对天麻旧菌材及冬荪旧菌材的形态学解剖,比较蜜环菌和冬
真菌性病害是限制乌天麻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乌天麻真菌性病害防治是当前天麻生产上极为关注的问题.该研究通过调查统计贵州大方以及云南小草坝主要乌天麻种植基地的
为创制天麻种子材料用于开展天麻有性繁殖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该文对红天麻和乌天麻在变温(室温)和恒温(22℃)下抽薹后的花、蒴果、种子、种胚等1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杜仲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现代研究显示杜仲不同部位(皮、叶、花、种子等)包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酚酸类、黄酮类、萜类和甾体类、多糖类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