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5月。春雨频繁地滋润着30多万亩的大平滩。草原一天比一天呈现出勃勃生机,远远望去,整个草山起伏的牧场如同一幅宽大的绿色缎子。随风绵延到天山脚下。
而近看草原呢,一丛丛、一枝枝、一朵朵的花儿高矮不齐地开放着,向暖烘烘的太阳举着初生的笑脸。这个季节的天山。已经不再是那种“无花只有寒”的萧索凄冷了,虽然高高的山顶上还常常下雪,但山脚下的草原因为有了这些纷繁的野花,到处都飘荡着淡淡的芳香。伊犁河谷与新疆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就是水汽丰沛。这不,雨又下得浓密起来了,常常隔天就见,有时候还会连续下上三五天。雨水浇灌过的草原一天比一天新鲜碧绿,偶尔露出云层的阳光,是整个草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才得到的一次爱抚,而仅仅就因为这偶尔一次的爱抚,草原如同获得了恩宠般的呵护,每一次的温暖都能使她容光焕发,眼眸明亮,散发着一种如怀春少女般的蓬勃气息。
雨后初晴的早晨,我们看见了仿佛经过刷洗一般的清洁高雅的阳光,从山上吹下来的清凉晨风送来阵阵春天的芬芳。我们仿佛刚刚从灰暗的地洞里钻出来到太阳下面,深深地呼吸几口清新空气,然后怀揣一缕新奇和兴奋。快步走上后山草原。
越过一片丘陵之后。看到东北边远处有缕缕轻纱一样的白雾依着黛青色山腰横向飘移。与白雾纯然一色的羊群散布在绿茸茸的山坡上,仿佛是从白云里滴下来的一颗颗明珠。羊群的一边是一群黑色或棕色的骏马,马之深色与羊之洁白对比分明。辽阔的草原上,间或看到一两位哈萨克骑手,有时甚至是扎着彩色头巾,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哈萨克女子,他们骑马飞驰而过,蹄声得得,很快就上了小丘,不一会儿便隐进了苍绿的草山峡坳中。
正午时分。阳光清丽炫目。但不炽人,只把我们的脸庞烘暖。阳光下的茵陈丛中,羊胡子草丛中,湿漉漉的腐殖质黑土上铺满了一窝窝单薄而美丽的地衣,妻子说,捡回去打汤喝,它们比黄连水还要清凉解毒呢。
很多天来,妻子提了个红柳筐,我跟在后面,只有吃一个馍馍的工夫,捡来的地衣便填平了筐底。我们还用小铲子挖了些荠荠菜、老鸭蒜野菜。妻子经常说,这些野菜可以煮一点给你尝个味儿。这可是我们草原上的“无公害蔬菜”。还在南方时,妻子曾经多次在我面前回忆童年时代挖荠荠菜度日的往事,我看她虽然是在忆苦,但也带有一种温馨的回味,让我感觉到那简直是对一段美好往事的回忆。自此我便记住了一种叫荠荠菜的美味。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品尝。采回荠荠菜和地衣的那天,晚上妻子亲自下厨,特意为我做了两种汤,一种是地衣鸡蛋汤,一种当然就是荠荠菜鸡蛋汤。面对两大盆汤水。岳父岳母他们通常只是每样尝半碗。剩下的就成了我和妻子的佳肴。荠荠菜鸡蛋汤和地衣鸡蛋汤那新鲜甜滑的味道的确让我喜欢,妻子也爱吃,但我看她那吃相和神情,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对过去那种简朴生活的怀念。
茵陈是这片草原上的另一种宝贝,这也是羊儿们最喜欢吃的草之一,吃了也容易长膘。妻子一边挖一边还不失时机地告诉我,这儿还有蒲公英。那儿还有牛蒡……我顺着她指的地方看过去,一阕一阕的绿色植物和红黄白紫的各色野花错杂分布着,它们的身影在迎风摇曳。
野苦麦菜却是这个季节的美味。每年春天。人们大量采集到鲜嫩的叶子,回家用开水烫一下。再拌以调料便可以做成凉拌野菜。春天的时候上一趟后山,自然,我也尝到了像南瓜叶子一样味道微涩而甘苦的野苦麦菜,虽然入口还是冰凉冰凉的感觉,但味道却很鲜美。
草原上还有发菜,一到秋天,百草枯萎。便是采发菜的好时机。我想起去年岳母寄给我的一大包发菜,她说是这里的邻居送她的。我们拿来煮汤喝,味道果真好极了。据说这几年发菜在广东卖到近千元一公斤呢。挖发菜是一种很损伤草原的举动,从保护草原防止沙化出发,国家有关部门早已宣布不准挖发菜了。我想起前两年在内蒙古大青山脚下看到的草原,那里的沙化现象的确严重,对比之下,我庆幸这里的草原每年春天都能长出碧绿的颜色来。
2
与野菜同样著名的,还有草原上的蘑菇。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像湖泊里的气泡一般咕嘟咕嘟地纷纷冒出,不久便长成各式各样的风景。
这会儿,我最强烈的并不是食欲,而是我在草原上发现蘑菇和采集它们的过程。同时我也感觉到,在草原上采集蘑菇可能会获得某种新鲜的发现,而我也一直在渴望这种发现,我把与蘑菇相遇的过程完全看做是草原安排好的一种缘分,一种提升食欲和创造健康的缘分。于是,进入大平滩草原采集蘑菇就成了我每年春季要做的各种活动中的第一选择。
这是一片正在快意收集阳光的山坡,一朵朵一丛丛的天山大红花在草丛中格外醒目,仿佛是站在绿色帘帐中的红衣少女。嫩绿柔软的草滩在阳光下金黄夺目地向两边散开,地上的草丛暖烘烘的,草原上的蘑菇这时候仿佛听到号令般。纷纷从地上钻出来了,用手轻轻地拨一拨,娇嫩得仿佛不胜外力。天山脚下的蘑菇又肥又大又嫩,和天山上的雪莲花都被人称为雪域珍品。特别是蘑菇中的羊肚菇和马蹄菇,是菇中上品,打汤就算不用肉末,清炖也十分鲜美,保健功能特强,是养生和抗癌类食品。
通常。在草原上拾蘑菇的,除了我和妻子外,还有五六个哈萨克青年男女,不过采集蘑菇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他们的目标是骑马放牧。所以每次他们出现时都骑着马,双脚不停地磕着马腹,把手指塞进嘴里吹起长长的尖锐的口哨,各自疾驰如飞。他们风一样从一片山坡奔驰到另一片山坡,马蹄溅起的断草和碎泥随着马尾翻卷起落。他们有时也信马由缰,用哈萨克语大声呼喊着,朝在小溪对岸牧场上遛马牧羊的同伴吆喝几声,十分粗犷豪放的样子。他们有的戴着坎土曼帽,有的留着稍有点儿长的头发,穿着一件很短的皮袄,骑着强健的骏马,一边欢叫着,一边手舞足蹈,整个身子随着马身的跃动而有节奏地颤动着,抛下朗朗笑声让人羡慕不已。在辽阔的草原上,人的心情容易随着马儿奔驰和飞翔。走着走着,我竟然也有一种吆喝的欲望,情不自禁地呼喝两声。引得那些哈萨克们也大声呼喝回应。一时不觉兴奋至极。
翻过两座绿意浓浓的山丘。面前就有了一条通向溪谷的羊肠小道,快到谷底时,便可看见一条高山冰雪融化汇成的小溪,沿着峡谷蜿蜒流出,溪水潺潺,清冽见底,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溪水积贮成的一个小潭边。有幽蓝幽蓝的马兰花和鲜红仿佛云霞的天山大红花在互相辉映,草甸河谷的清幽和静美盎然成趣。在这花旺草鲜的水之湄,赶巧有两位头戴插有白色鹰翎的圆形花帽,身穿大红裙子,外面套黑皮袷袢,脚穿黑色低筒马靴的哈萨克少女在洗涤着手上的红纱巾,不时嘻嘻哈哈地互相逗笑。潭边,两匹毛皮光亮、高大健壮的黑骏马正在安静地吃着酥油草。
眷波碧草, 晓寒深处,
相对浴红衣。
我突然记起这样的几句词。听到脚步声,两位哈萨克少女抬起头,脸蛋一边一朵红彤彤的云,估摸年纪不超过20岁,形象秀美。来不及问候,我想为她们抢拍一张相片。然而她们却红了脸,叽叽咕咕地说了几句哈语,然后飞快地跨上马,“喝起喝起”两声中回过头来朝我们瞟了一眼,大大的黑眼睛闪烁着一缕羞涩和惊奇,两匹黑骏马已经飞跑起来,两个火一样红的身影迅速地朝前方腾跃而去。嗬,真像极了《七剑下天山》中那位在天山草原上纵横驰骋的“飞红巾”,令我遐想不已。只是想不到她们如此害羞,看来平日人们说的西北女子大方也不是全面,害羞之时犹胜江南少女。但又比江南少女多了一层驰骋草原的豪野。遗憾中,只好抢拍了一张她们已经远去的背影。也就只留下了两朵红色的意象而已。
3
5月的大平滩草原一片葱茏,山脚下,在碧绿的草甸上,在数棵野苹果树之间,牧民们已搭起一座座银白色的毡房。那些由坚韧的红柳木、美丽的芨芨草编和彩色扎带以及花样毡墙组织而成的毡房,让人惊奇地发现生活竟然可以通过如此简单朴实的方式而追寻到美丽,的确,作为居所和房子,这些毡房都缺少那种由灯红酒绿营造出的繁华,然而,这些房子里并不缺乏真正维系生活的心劲。毡房的生活也许是容易令人满足的,但是毡房的思想却如草原一般地博大宽广。
多少年来,哈萨克牧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既随心所欲而又严谨细致地编织着草原生活。游牧生活。一年数迂,居住的毡房里,小草一根也不动,就在这草地上铺毡过夜,燃牛粪而御寒。移帐迁徙之后,原地的草根迅速萌芽。一夜之间草绿如故,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有一户人家住过数月的痕迹。千秋万代,一直就如此。
扎乌尔山的东面,大平滩草原向扎乌尔山下延伸大约20公里并且即将靠近山脚的地方,是一片突然凹下去十几米的草原,那里有一条无名小溪静静流淌,两三户哈萨克牧民建造的四五座陈旧毡房紧靠在溪边,羊群和人偶尔会下到一个小潭旁喝水、取水。顺着小溪的南面走下那一片连绵起伏的草地,可以看见一个大约两三百平方米的小湖泊。有一群牛羊围在湖边吃草,再过去十来米又是一个差不多大的湖泊。也是一群牛羊围着。许多时候,湖水都是清亮亮的。照出远远雪山的倒映,山风吹过会荡起一阵阵涟漪。于是这湖水就显得更有动感和生机了。常常有三三两两的妇女儿童在湖边或坐或卧,有的小孩正在淘气地奔跑。这方圆大约两千多亩的草甸,到处都充满了羊欢马笑,可见这儿实在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是山上骑马放牧的哈萨克朋友们的幸福乐土。
我出生的地方美丽的故乡。
人民亲密雪山巍峨湖水荡漾。
美丽的故乡啊谁能比得上!
如果在这片草原上细心聆听,会听到他们不时地这样歌唱着故乡。是啊,他们在这里出生、成长、骑马、游牧,与城里的人们截然不同地生活着,只有他们,才会从心底里理解和热恋这片辽阔肥美的草甸,永远不停地歌唱这个美丽家园。
草原上的默默劳作也是一种歌唱。上午11点多,两座毡房门口的草甸上,有三匹马正在吃草,毡房内有小孩的嬉闹声。毡帘掀动处,走出一位高大俊美的哈萨克女子,她手提一只水囊,头上包着有浅色红点的花头巾,黑花褂子浅红上衣一直罩至灰色裤子的膝盖上,脚上是低筒黑马靴子,很干练的一副身影,看样子正准备下小潭边去汲水吧。很久以来,我一直留意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觉得女子的穿戴总比南方少数民族女子的穿戴好看,这种好看具体在哪里我也一直思考着,但在此之前总找不出答案。现在我明白了,她们美在健美的体形。美在干练的英姿。现在我再看提水的这名哈萨克女子,发觉在秀美彪悍之外,浑身上下还飘拂着一种岁月掩饰不住的潮动,令人莫名其妙地着迷。在这片春花烂漫的草原上,美丽的哈萨克女子就是最健美最俊俏的风景,正是她和那两名秀美的年轻少女。把有草有花的春天带到了她们所到过的地方。
5月。春雨频繁地滋润着30多万亩的大平滩。草原一天比一天呈现出勃勃生机,远远望去,整个草山起伏的牧场如同一幅宽大的绿色缎子。随风绵延到天山脚下。
而近看草原呢,一丛丛、一枝枝、一朵朵的花儿高矮不齐地开放着,向暖烘烘的太阳举着初生的笑脸。这个季节的天山。已经不再是那种“无花只有寒”的萧索凄冷了,虽然高高的山顶上还常常下雪,但山脚下的草原因为有了这些纷繁的野花,到处都飘荡着淡淡的芳香。伊犁河谷与新疆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就是水汽丰沛。这不,雨又下得浓密起来了,常常隔天就见,有时候还会连续下上三五天。雨水浇灌过的草原一天比一天新鲜碧绿,偶尔露出云层的阳光,是整个草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才得到的一次爱抚,而仅仅就因为这偶尔一次的爱抚,草原如同获得了恩宠般的呵护,每一次的温暖都能使她容光焕发,眼眸明亮,散发着一种如怀春少女般的蓬勃气息。
雨后初晴的早晨,我们看见了仿佛经过刷洗一般的清洁高雅的阳光,从山上吹下来的清凉晨风送来阵阵春天的芬芳。我们仿佛刚刚从灰暗的地洞里钻出来到太阳下面,深深地呼吸几口清新空气,然后怀揣一缕新奇和兴奋。快步走上后山草原。
越过一片丘陵之后。看到东北边远处有缕缕轻纱一样的白雾依着黛青色山腰横向飘移。与白雾纯然一色的羊群散布在绿茸茸的山坡上,仿佛是从白云里滴下来的一颗颗明珠。羊群的一边是一群黑色或棕色的骏马,马之深色与羊之洁白对比分明。辽阔的草原上,间或看到一两位哈萨克骑手,有时甚至是扎着彩色头巾,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哈萨克女子,他们骑马飞驰而过,蹄声得得,很快就上了小丘,不一会儿便隐进了苍绿的草山峡坳中。
正午时分。阳光清丽炫目。但不炽人,只把我们的脸庞烘暖。阳光下的茵陈丛中,羊胡子草丛中,湿漉漉的腐殖质黑土上铺满了一窝窝单薄而美丽的地衣,妻子说,捡回去打汤喝,它们比黄连水还要清凉解毒呢。
很多天来,妻子提了个红柳筐,我跟在后面,只有吃一个馍馍的工夫,捡来的地衣便填平了筐底。我们还用小铲子挖了些荠荠菜、老鸭蒜野菜。妻子经常说,这些野菜可以煮一点给你尝个味儿。这可是我们草原上的“无公害蔬菜”。还在南方时,妻子曾经多次在我面前回忆童年时代挖荠荠菜度日的往事,我看她虽然是在忆苦,但也带有一种温馨的回味,让我感觉到那简直是对一段美好往事的回忆。自此我便记住了一种叫荠荠菜的美味。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品尝。采回荠荠菜和地衣的那天,晚上妻子亲自下厨,特意为我做了两种汤,一种是地衣鸡蛋汤,一种当然就是荠荠菜鸡蛋汤。面对两大盆汤水。岳父岳母他们通常只是每样尝半碗。剩下的就成了我和妻子的佳肴。荠荠菜鸡蛋汤和地衣鸡蛋汤那新鲜甜滑的味道的确让我喜欢,妻子也爱吃,但我看她那吃相和神情,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对过去那种简朴生活的怀念。
茵陈是这片草原上的另一种宝贝,这也是羊儿们最喜欢吃的草之一,吃了也容易长膘。妻子一边挖一边还不失时机地告诉我,这儿还有蒲公英。那儿还有牛蒡……我顺着她指的地方看过去,一阕一阕的绿色植物和红黄白紫的各色野花错杂分布着,它们的身影在迎风摇曳。
野苦麦菜却是这个季节的美味。每年春天。人们大量采集到鲜嫩的叶子,回家用开水烫一下。再拌以调料便可以做成凉拌野菜。春天的时候上一趟后山,自然,我也尝到了像南瓜叶子一样味道微涩而甘苦的野苦麦菜,虽然入口还是冰凉冰凉的感觉,但味道却很鲜美。
草原上还有发菜,一到秋天,百草枯萎。便是采发菜的好时机。我想起去年岳母寄给我的一大包发菜,她说是这里的邻居送她的。我们拿来煮汤喝,味道果真好极了。据说这几年发菜在广东卖到近千元一公斤呢。挖发菜是一种很损伤草原的举动,从保护草原防止沙化出发,国家有关部门早已宣布不准挖发菜了。我想起前两年在内蒙古大青山脚下看到的草原,那里的沙化现象的确严重,对比之下,我庆幸这里的草原每年春天都能长出碧绿的颜色来。
2
与野菜同样著名的,还有草原上的蘑菇。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像湖泊里的气泡一般咕嘟咕嘟地纷纷冒出,不久便长成各式各样的风景。
这会儿,我最强烈的并不是食欲,而是我在草原上发现蘑菇和采集它们的过程。同时我也感觉到,在草原上采集蘑菇可能会获得某种新鲜的发现,而我也一直在渴望这种发现,我把与蘑菇相遇的过程完全看做是草原安排好的一种缘分,一种提升食欲和创造健康的缘分。于是,进入大平滩草原采集蘑菇就成了我每年春季要做的各种活动中的第一选择。
这是一片正在快意收集阳光的山坡,一朵朵一丛丛的天山大红花在草丛中格外醒目,仿佛是站在绿色帘帐中的红衣少女。嫩绿柔软的草滩在阳光下金黄夺目地向两边散开,地上的草丛暖烘烘的,草原上的蘑菇这时候仿佛听到号令般。纷纷从地上钻出来了,用手轻轻地拨一拨,娇嫩得仿佛不胜外力。天山脚下的蘑菇又肥又大又嫩,和天山上的雪莲花都被人称为雪域珍品。特别是蘑菇中的羊肚菇和马蹄菇,是菇中上品,打汤就算不用肉末,清炖也十分鲜美,保健功能特强,是养生和抗癌类食品。
通常。在草原上拾蘑菇的,除了我和妻子外,还有五六个哈萨克青年男女,不过采集蘑菇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他们的目标是骑马放牧。所以每次他们出现时都骑着马,双脚不停地磕着马腹,把手指塞进嘴里吹起长长的尖锐的口哨,各自疾驰如飞。他们风一样从一片山坡奔驰到另一片山坡,马蹄溅起的断草和碎泥随着马尾翻卷起落。他们有时也信马由缰,用哈萨克语大声呼喊着,朝在小溪对岸牧场上遛马牧羊的同伴吆喝几声,十分粗犷豪放的样子。他们有的戴着坎土曼帽,有的留着稍有点儿长的头发,穿着一件很短的皮袄,骑着强健的骏马,一边欢叫着,一边手舞足蹈,整个身子随着马身的跃动而有节奏地颤动着,抛下朗朗笑声让人羡慕不已。在辽阔的草原上,人的心情容易随着马儿奔驰和飞翔。走着走着,我竟然也有一种吆喝的欲望,情不自禁地呼喝两声。引得那些哈萨克们也大声呼喝回应。一时不觉兴奋至极。
翻过两座绿意浓浓的山丘。面前就有了一条通向溪谷的羊肠小道,快到谷底时,便可看见一条高山冰雪融化汇成的小溪,沿着峡谷蜿蜒流出,溪水潺潺,清冽见底,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溪水积贮成的一个小潭边。有幽蓝幽蓝的马兰花和鲜红仿佛云霞的天山大红花在互相辉映,草甸河谷的清幽和静美盎然成趣。在这花旺草鲜的水之湄,赶巧有两位头戴插有白色鹰翎的圆形花帽,身穿大红裙子,外面套黑皮袷袢,脚穿黑色低筒马靴的哈萨克少女在洗涤着手上的红纱巾,不时嘻嘻哈哈地互相逗笑。潭边,两匹毛皮光亮、高大健壮的黑骏马正在安静地吃着酥油草。
眷波碧草, 晓寒深处,
相对浴红衣。
我突然记起这样的几句词。听到脚步声,两位哈萨克少女抬起头,脸蛋一边一朵红彤彤的云,估摸年纪不超过20岁,形象秀美。来不及问候,我想为她们抢拍一张相片。然而她们却红了脸,叽叽咕咕地说了几句哈语,然后飞快地跨上马,“喝起喝起”两声中回过头来朝我们瞟了一眼,大大的黑眼睛闪烁着一缕羞涩和惊奇,两匹黑骏马已经飞跑起来,两个火一样红的身影迅速地朝前方腾跃而去。嗬,真像极了《七剑下天山》中那位在天山草原上纵横驰骋的“飞红巾”,令我遐想不已。只是想不到她们如此害羞,看来平日人们说的西北女子大方也不是全面,害羞之时犹胜江南少女。但又比江南少女多了一层驰骋草原的豪野。遗憾中,只好抢拍了一张她们已经远去的背影。也就只留下了两朵红色的意象而已。
3
5月的大平滩草原一片葱茏,山脚下,在碧绿的草甸上,在数棵野苹果树之间,牧民们已搭起一座座银白色的毡房。那些由坚韧的红柳木、美丽的芨芨草编和彩色扎带以及花样毡墙组织而成的毡房,让人惊奇地发现生活竟然可以通过如此简单朴实的方式而追寻到美丽,的确,作为居所和房子,这些毡房都缺少那种由灯红酒绿营造出的繁华,然而,这些房子里并不缺乏真正维系生活的心劲。毡房的生活也许是容易令人满足的,但是毡房的思想却如草原一般地博大宽广。
多少年来,哈萨克牧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既随心所欲而又严谨细致地编织着草原生活。游牧生活。一年数迂,居住的毡房里,小草一根也不动,就在这草地上铺毡过夜,燃牛粪而御寒。移帐迁徙之后,原地的草根迅速萌芽。一夜之间草绿如故,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有一户人家住过数月的痕迹。千秋万代,一直就如此。
扎乌尔山的东面,大平滩草原向扎乌尔山下延伸大约20公里并且即将靠近山脚的地方,是一片突然凹下去十几米的草原,那里有一条无名小溪静静流淌,两三户哈萨克牧民建造的四五座陈旧毡房紧靠在溪边,羊群和人偶尔会下到一个小潭旁喝水、取水。顺着小溪的南面走下那一片连绵起伏的草地,可以看见一个大约两三百平方米的小湖泊。有一群牛羊围在湖边吃草,再过去十来米又是一个差不多大的湖泊。也是一群牛羊围着。许多时候,湖水都是清亮亮的。照出远远雪山的倒映,山风吹过会荡起一阵阵涟漪。于是这湖水就显得更有动感和生机了。常常有三三两两的妇女儿童在湖边或坐或卧,有的小孩正在淘气地奔跑。这方圆大约两千多亩的草甸,到处都充满了羊欢马笑,可见这儿实在是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是山上骑马放牧的哈萨克朋友们的幸福乐土。
我出生的地方美丽的故乡。
人民亲密雪山巍峨湖水荡漾。
美丽的故乡啊谁能比得上!
如果在这片草原上细心聆听,会听到他们不时地这样歌唱着故乡。是啊,他们在这里出生、成长、骑马、游牧,与城里的人们截然不同地生活着,只有他们,才会从心底里理解和热恋这片辽阔肥美的草甸,永远不停地歌唱这个美丽家园。
草原上的默默劳作也是一种歌唱。上午11点多,两座毡房门口的草甸上,有三匹马正在吃草,毡房内有小孩的嬉闹声。毡帘掀动处,走出一位高大俊美的哈萨克女子,她手提一只水囊,头上包着有浅色红点的花头巾,黑花褂子浅红上衣一直罩至灰色裤子的膝盖上,脚上是低筒黑马靴子,很干练的一副身影,看样子正准备下小潭边去汲水吧。很久以来,我一直留意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觉得女子的穿戴总比南方少数民族女子的穿戴好看,这种好看具体在哪里我也一直思考着,但在此之前总找不出答案。现在我明白了,她们美在健美的体形。美在干练的英姿。现在我再看提水的这名哈萨克女子,发觉在秀美彪悍之外,浑身上下还飘拂着一种岁月掩饰不住的潮动,令人莫名其妙地着迷。在这片春花烂漫的草原上,美丽的哈萨克女子就是最健美最俊俏的风景,正是她和那两名秀美的年轻少女。把有草有花的春天带到了她们所到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