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之子和他的画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13岁男孩打算用卖画册的钱,补偿遭受重创的城管家庭
  夏健强今年13岁,长得虎头虎脑。然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有时会用帽子遮住低垂的脸,表情中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内向和沉着。也许他将那些不愿意用语言表达或不知该怎么表达的东西都画在了画中。两只兔子像超人一样叉开双手双脚站着;鱼除了眉毛还有眼睫毛……在这些色彩明亮、充满童真的画里,也隐藏了一些现实的影子:开花的草地上站着个女人,紫色长裙、长发飘飘,唯美的画面远处,却有一个黑色人影被困在牢笼中……
  这本名为《夏健强的画》的画册,在当当网上以128元的原价出售,不到3个月就被抢购一空,这是当当网历史上唯一一本不打折的书。对于一个少年来说,这本该是件开心的事,可事实上,这一幅幅画背后却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因为他的父亲是沈阳小贩夏俊峰。
  4年前,夏俊峰刺死城管一案震惊世人,案件经过了一审、二审的死刑判决,至今仍在最高法院进行死刑复核。城管与小贩之间的冲突具有很强的社会代表性,很能折射出社会制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和固有矛盾。另一方面,他们都是为生计奔波、为家庭劳碌的普通人,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的悲痛和无奈。
  夏健强希望用售卖画册的收入,来补偿血案中另两个同样遭受重创的城管家庭——这就是一个13岁男孩面对悲剧的态度。
  不是到了最无奈的时候谁愿意干这个
  夏俊峰出生于1976年,技校毕业后在一家电机厂当车工,不久就下岗了。1998年,他在一个美发培训班认识了一个叫张晶的姑娘。姑娘来自农村,高中毕业后到沈阳闯生活。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两人到民政局领了结婚证,一起住到夏俊峰父母70多平方米的回迁房里,就算把事办完了。“有时候想想挺遗憾的,连个婚纱照都没有。”张晶说完又释然地笑了笑。
  2000年,他们有了儿子夏健强。上幼儿园时,强强就展现出绘画天赋,老师建议夫妻俩给孩子报个课外绘画班,别把孩子的天赋浪费了。可当时,夏俊峰和张晶都已下岗,如何才能每个月再拿出一二百块钱来供儿子上美术班呢?毕竟这个数目对他们来说不算小。
  在谈到最初决定摆摊的动机时,张晶总是说:“要不是到了最无奈的时候谁愿意干这个,谁不愿意有个好工作,光鲜亮丽地站在别人面前?”刚开始做炸串生意时,夫妻俩都拉不下脸来,尤其是夏俊峰——一个30多岁的男人,在自家楼下的网吧门口摆摊,他觉得丢人。他们还要时刻警惕城管来检查,白天几乎不敢出摊,大多是等到黄昏以后。沈阳冬天常常是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他们一干就干到凌晨三四点钟。张晶的脚冻得肿胀,38码的脚,得穿41码的鞋。
  但很快,炸串摊带来的收入打消了夏俊峰和张晶的顾虑。挣来的钱可以供强强学画,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们觉得一切辛苦、难堪都是值得的。
  2009年5月16日是周末,夫妻俩听说有个城管结婚,估摸着不会有人来检查,破例在上午出摊了。也就是这天上午,他们被逮个正着,夏俊峰被带走。在城管队勤务室,夏俊峰与城管发生了冲突,最终酿成了两名城管死亡的悲剧。
  死者申凯家四代单传,事发后,张晶和婆婆曾去申家请求原谅,被连打带骂地撵了出来。“好好的一个儿子连婚还没结呢,就这么死了。”申凯的妈妈哭喊着。而张旭东已经成家,生前和妻女、父母及重病的哥哥住在一起。“他的女儿和强强差不多大,失去爸爸一定令她很伤心。”张晶一说起这些事,眼圈就红了。
  在绘画中寻找自由
  2009年12月25日,圣诞节,张晶带着强强去市场玩。以前过圣诞,都是一家三口一起庆祝,因此这个圣诞节显得格外冷清。强强看中了一个彩绘小泥人,“妈妈,可不可以买这个?”张晶问摊主:“多少钱?”“10块钱。”张晶犹豫着,问强强:“咱们买吗?”强强从妈妈的眼中看出了为难,“不买了……没意思,咱们回家吧。”
  儿子的委屈和难过让母亲心酸。张晶哄他说要背他回家,强强顺从地趴到妈妈肩头。回家的路上,强强哭了,张晶也哭了。“儿子,妈妈对不起你,没给你买小泥人。”“我真的不要,我不喜欢。妈妈,你别哭了,我再也不要了……”
  夏俊峰出事后,强强变得不爱说话。每当别人问起爸爸,他总是沉默并用眼神求助于妈妈——他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案子刚发生时,强强被班里的同学欺负,可从来不还手。回家后,张晶看着他鼻青脸肿的模样十分心疼,问他:“别人打你,你怎么不知道还手?”“别人打我,打一下我不还手,打两下我不还手,打到第三下人家就不打了。要是我还了手,把人家打死了怎么办?”在强强心中,他本能地排斥暴力。
  后来,有同学在网上看到了强强家的事,到学校说给同学们听。放学后,班里所有男生开了个会,大家决定以后谁也不许欺负强强,再有人对强强动手,其他同学都不能放过他。就这样,强强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
  现在,强强和妈妈住在一套不大的房子里,其中一间租了出去,以补贴家用。在小小的空间里,强强没有属于自己画画的地方,他的画大部分是在地垫或床上完成的。唯有在绘画中,强强才能释放自己的童真和想象力,书包、卡通人物、自己,甚至是喝饮料剩下的瓶子……他常常画妈妈,偶尔也会画画爸爸。绘画,让他感到自由。
  只记住仇恨的人,过得都不快乐
  2011年,一位律师送了张晶一台三星的笔记本电脑。她开了一个“微博”账户,把强强的画一幅一幅贴上去。他的画赢得了众多赞赏,并在北京、上海、武汉举办了小规模展出,这让强强逐渐从孤僻中走了出来。
  除了画画,强强还喜欢跳舞、唱歌、讲故事,张晶说,儿子性格上更像他爸爸。“老夏很幽默,而且特别热心。遇到小区里有老人拎着菜或者收衣服什么的,他都会过去帮忙。”
  2013年4月,一家名为“二楼出版机构”的出版工作室联系上了张晶,表示愿意出版强强的画册。工作室的创办者表示:“我们不只是为了出版一本书,而是想倡导一种介入社会问题的方式。如果把所有的责任都归于制度,那是一种逃避,希望民间力量在面对和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5月,强强和妈妈到北京签售画册。强强非常认真,不但一一满足读者对签名的要求,而且经常额外地写上一些话或画上几笔。出版人路金波也参加了签售活动,他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主要的购买者,似乎是那些不富裕的人们。有4个上访的老大妈,结伴来买了4本,说这辈子没买过书,不知道要100多块钱,一星期的生活费呢。然后又说:‘没关系,买一本吧。这孩子会画画,别耽误了孩子。下一辈的命,要比我们强。’”
  “我将来想做一个画家。”强强说。张晶则对儿子的未来不做过多设想,只希望他健康、强壮。“强强是个单纯的孩子,对开画展、出画册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当被问及画册收入3家平分的事强强知不知道时,张晶说:“当然知道。他很愿意。我们接受过很多帮助,现在有机会能帮助别人,他是非常乐意的。”
  张晶告诉记者,申、张两家的态度仍是她最大的困难。“如何将画册收入的2/3交到他们手中?找一个什么样的第三方合适?都是我要考虑的问题。”
  在为强强画册所写的序言中,张晶写道:愿每个人都记住美好,因为只记住仇恨的人,过得都不快乐。”
  编辑|李雪 美编|苑立荣 图编|傅聪
  编审|张勉
其他文献